GDP与全球一体化
——从GNP变为GDP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前,各国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所用的指标是GNP(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联合国统计司要求各国以后一律不用GNP,而改用GDP(国内生产总值)。GDP与GNP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联合国要把GNP改为GDP呢?
从字面上说,GDP与GNP仅一字之差,在英文缩写中是“D”与“N”,在中文中是“内”与“民”。这两者都是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一字之差就差在对“一国”的解释。GDP的一国指一国的领土范围。这就是说,只要是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生产的,都算在一国GDP内。GNP的一国指一国的公民。这就是说,只要是一国公民生产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生产的都在GNP内。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GDP和GNP有固定的关系。这就是说,GDP中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值加上本国公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值就是GNP。或者说GNP中加上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值减去本国公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值,就是GDP。在经济发达的国家,GDP与GNP之间的差额也就是1%—2%。
既然这两者之间在数量上有固定的关系,从一个可以推算出另一个,且数量上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联合国统计司为什么要求各国把过去用的GNP改为GDP,实际上已经放弃了GNP这个概念,而且各国也欣然接受了呢?
从GNP变为GDP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变化,它反映了经济全球一体化这个重要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几乎每一种产品只知道最终是在哪里生产出来的,而很难分清其中的部件是哪国人生产的。比如美国福特公司的一款汽车,零部件来自15个国家,你说它是哪一国公民的产品呢?只知道它最终在美国组装出来。当今世界上,很少有什么东西完全是一国公民生产的。不用说飞机、电脑这类复杂的产品,就是一个麦当劳也很可能牛肉是阿根廷的,面粉是加拿大的,番茄酱是墨西哥的。要按生产它的国民去统计几乎是不可能的。用GDP代替GNP在统计上就简单方便多了。
各国接受把GNP改为GDP也反映了一种观念上的变化。过去各国都重视民族工业,即本国公民办的企业。保护民族工业被作为一个爱国主义的口号。外国资本或外国企业的进入被认为是一种经济上的侵略。如今引进外资,请外国来办企业已成为各国的时尚。美国人在我们中国有企业,我们中国的曹德旺不也在美国办企业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仅体现在产品中,也体现在资本和企业中。
这种全球一体化对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有重大意义。20世纪90年代之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先不考虑开放的封闭经济,把相关理论讲清之后再进入开放经济。这种方法在认识论上说,从简单到复杂,是有意义的,但无意中把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分开了,实际上以分析封闭经济为主体。90年代之后,经济学家都从全球的角度来分析一国的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学成为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从这种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之下,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国的经济政策还要从全球的角度来制定。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的主要贡献之一正是分析了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同。他认为,在实行浮动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大于财政政策。在汇率固定和限制资本流动的封闭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影响大于货币政策。克林顿政府正是根据这种理论将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结合,既刺激了经济又减少了赤字,并获得成功。
文学上有“一字师”之说,一字之差让语言更准确、更优美。经济学上的一字之差则关系国计民生。一字之差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