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希腊哲学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希腊古典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

①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公元前469年出生于雅典,虽出身贫贱,但他不失为一个伦理道德哲学家。

苏格拉底认为,探讨幸福与道德的关系是哲学的目的。美德来自知识,任何人应当首先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要寻求新的思想和新的教育方式,摒弃旧理念,树立新思想。经过不懈的努力,苏格拉底后来终于成了一个大哲学家和大教育家,他使哲学真正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了作用,为欧洲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他终生从事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培养出许多有成就的人,如柏拉图、赞诺芬等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本人没写过文章,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原因是他犯了渎神罪。性格倔强的他因言辞激烈而遭祸,但他视死如归,毅然饮下毒酒。

②柏拉图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这样评价他的老师:相貌像山羊,思想却像神。

柏拉图的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斐多篇》。在书中,他大多采取对话形式阐发自己的思想,而主角则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中心思想是:在现实世界之上,还有超经验的理性世界,理念是第一性的,而现实是第二性的,现实世界变化无常,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永恒真实的客观存在。这种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的思想,正是主观唯心论。而在政治上,柏拉图拥护贵族政治,反对民主。这点特别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个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具有不同品德的三种人:第一是贤明的治国君主;第二是勇敢的卫国武士;第三是生来具有“节制”品德的农夫、手工艺者等生产者,他们专事劳动生产,是前面两个等级的供养者。柏拉图认为,只要三个等级各尽其职,就能实现正义。这在他看来是国家的最主要的职能,从而造成有权力者无私产、有私产者无权力的理想局面。显然,柏拉图的思想是以古斯巴达的寡头专政等政治特征为蓝本的,这在具有民主政治传统的雅典是难以实现的。直到晚年,柏拉图仍不懈地宣传自己的主张。

雅典学园 1510-1511年 拉斐尔

此壁画是拉斐尔为梵蒂冈教皇宫殿所绘。图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正在门厅闲谈,其他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自由地讨论。

苏格拉底像

柏拉图头像

亚里士多德像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享年80岁。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系统化的人,柏拉图的思想成为中古时代欧洲基督教神学以及近代形形色色的唯心论、经验论及英雄史观的重要源泉。

③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17岁就开始在柏拉图的学园里,做了20年的学生与教师。后来又在马其顿当了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7年后,回到雅典开设自己的学园,直到去世。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中最博学的人。他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当时已知的各个学科如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辞学、文学、物理学、医学等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开辟了逻辑学、动物学等新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古希腊科学知识的最高水平。

作为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提出并阐释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思维的基本规律。他所规定或发现的原则和范畴以及所使用的某些专门词语,迄今仍为逻辑教本所采用。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他创立了自己的“四因说”(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运动和发展,都不外是这四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文学方面,他广泛考察了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如文艺的产生和分类、文艺与现实的关系等,认为文艺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对奴隶制是极为拥护的,贵族奴役别人是正义的,他认为本来生活是平等的,主仆关系也是真正平等的体现。虽然在社会等级分析方面他比柏拉图还要极端,甚至蛮不讲理,但他的“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成为千古至理名言。亚里士多德写了1000多卷著作,内容包括哲学、生物学、物理学以及文艺学诸方面,都被西方人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