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

迄今为止,互联网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两次发展浪潮。

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1969年投入使用的阿帕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 ARPA是军事研究的产物,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是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包交换网络。

在阿帕网第一期投入使用时,其只连接了4台计算机,在网络内部,计算机之间可以互联通信。当时,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是不能互通的,直到1974年,TCP/IP协议(互联网各部分通信的标准)诞生了,它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递信息的方法。

从阿帕网投入使用时起,计算机就扮演着互联网硬件入口的重要角色,早期的计算机主要是大型机,不但体积大,而且价格高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的普及。到了1975年,IBM推出了首款型号为5100的“便携式”计算机,从此拉开了计算机走向千家万户的普及大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进步,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亲民,购买使用计算机的用户不断增多,互联网也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计算机通过增加办公文字处理功能的应用,已经成了有实际用途的生产工具。

1.互联网的PC时代

互联网诞生后至2011年前后是PC时代,当时,互联网的广大用户进入互联网的硬件入口主要是个人计算机,既有台式机,也有笔记本电脑。

在中国互联网的PC时代背景下,诞生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企业,比如凭借搜索引擎技术起家的百度、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大众点评、大名鼎鼎的购物网站淘宝网……

PC时代,中国曾掀起了一股“搭建网站”的热潮,在这一阶段,虽然互联网上的信息更加丰富了,但整体上还是以静态网站展示内容为主,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来实现,正是因为如此,一时之间,搜索引擎成了事实上的互联网入口,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搜索引擎类产品,如雅虎、搜狗、谷歌等。

虽然这种搜索引擎实现了内容聚合的机制,但存在很明显的缺陷,一是用户分散、难以聚焦、内容创作者与用户无法互动,因而也就难以建立起长期关系;二是信息流通成本较高,竞价排名让各大搜索引擎赚得盘满钵满的同时,也让内容找用户、用户找内容的成本增加了不少。此外,随着互联网内容的不断增加,在海量信息中实现内容找用户、用户找内容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在这一阶段,域名是整个商业的核心,购买域名、抢注域名非常火爆,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更高使用成本。

2.互联网的移动时代

2009年,智能手机实现了国产化,2012年以后,智能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千元智能手机”让互联网的进入门槛变得比个人计算机要低得多。一方面,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便宜。这就使智能手机得到了快速普及且普及程度、普及率都远远高于计算机。

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很快就超过了PC用户,互联网从PC时代进入了移动时代。为了抢占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与流量,很多企业纷纷把目光从搭建运营网站转向开发App、手机小程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实际上,早自2018年5月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独立设备数量的增速就持续走低,中国全体国民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均一台移动上网设备,去掉不宜单独使用移动上网设备的低龄儿童等群体后,部分人群甚至拥有不止一台移动上网设备。移动互联网的新增用户见顶,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