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会展产业

一、会展业的概念

目前对会展业的内涵还没有统一和权威的定义,在此,本书对各种界定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以便形成全面的了解。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对会展业所下的定义是:会展业隶属于商务服务业,指会议及展览服务,即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认为,会展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被称为会展产业和会展市场。

《21世纪中国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一书认为会展业和会展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展业指的是会展行业,即直接为会展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部门以及行业的总称,属于第三产业,由会展专业举办组织、会展场馆、会展设计搭建工程、会展服务四大基本行业部门要素构成;而会展产业则是指为会展业直接提供服务和支持的部门以及行业的总称。会展产业包括的部门和行业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众多部门和行业;而会展产业本身属于第三产业范畴。

《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书指出,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是指围绕会议、展览的组办,会展的组织者、展览场馆的拥有者、展览设计搭建单位开展的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通过对上述定义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会展业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会展业是以会议、展览为主要运作和表现形式。虽然广义的会展活动包括会议、展览、大型国际体育活动、大型纪念或庆祝活动等,但会议和展览还是其主要的活动形式。

(2)会展业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社会效益。

(3)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一种新型特殊服务经济。

(4)会展业是一种综合性经济,涵盖的相关要素和内容非常广泛。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会展业是一种以会展公司和会展场馆为核心,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形式,为其他各种经济或社会活动提供服务,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能起到带动作用的综合性服务产业。

二、会展业发展历史

(一)世界会展活动发展历史

展览是最古老的市场形式,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展览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原始、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如今,展览已成为一个成熟、庞大的行业。展览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并反过来服务于经济。几千年来,展览的原理基本未变,即通过“展”和“览”达到交换的目的,但其形式却一直在更新。当旧的展览形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它就会被新的形式所代替。展览的形式总是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凭借规模优势,展览成为世界会展活动发展的主要代表。

1.第一阶段:原始阶段(12世纪前)

人类的贸易起源于物物交换,这是一种原始的、偶然的交易,其形式包含了展览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展示来达到交换的目的,这是展览的原始阶段,也是展览的原始形式。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国际集市交易会,是公元629年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圣丹尼斯举办的交易会。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利,社会商品也不丰富,人们只能在一定区域内自发地将剩余的物品拿到集市,进行最原始的商品陈列与交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洲当之无愧是世界展览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欧洲的展览会是从中世纪的“周市”发展而来的。周市(Weekly Marketplace)是指每周办一次的集市贸易,如古罗马的鱼市、米市、油市等,都是专门以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作为办展的宗旨。因此,欧洲的展览会一直具有很强的贸易性。

2.第二阶段:古代阶段(12—16世纪)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次数在增加,其规模和范围在扩大,交换的形式也发展成为具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集市,而集市产生和发展的时期被称为“展览的古代阶段”。

早在中世纪,作为展览会前身的贸易集市就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一些人口集中、商业较为发达的欧洲城市举行了。12—13世纪,香槟集市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国际贸易集市。香槟集市是法国香槟伯爵在其领地上建立的跨国界的集市贸易中心。它位于当时法国的东北部,东临德意志,北靠佛兰德,处于北欧诸国与地中海之间的贸易商道上,水陆交通都极为方便,因而商贾云集,是意大利、英格兰、德意志和法国等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商人的聚会之地。香槟集市每年定期在伯爵领地内的4个城市轮流举行,东方的香料和奢侈品,佛兰德的呢绒,法国的葡萄酒和家畜,德国的金属制品,英国的羊毛和铅、锡,北欧的皮毛等都在集市上出售,香槟伯爵则从商品交易中抽取税利。1300年,香槟伯爵的领地归法王治理,封建主沿途征税,损害了商人的利益,商路开始由内陆转向大西洋。1337年英法战争爆发,纷乱的战争环境最终使曾经兴旺达200年之久的香槟集市在14世纪逐渐衰落,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香槟集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早期会展经济活动较为完善的形式。

纵观世界会展业发展的历史,现代意义上的贸易展览会最早诞生于德国,因此一般认为德国是世界贸易展览会的发源地。到了15世纪,莱比锡和许多其他欧洲国家的城市都相继成为世界著名的会展城市。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大洲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很快频繁起来,形成了连接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市场,展览会也呈现出跨地区、跨国界的趋势,国际会展业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并且随着贸易活动的频繁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逐渐扩展到包含北美在内的其他地区。

3.第三阶段:近代阶段(17—19世纪)

(1)欧洲会展活动的发展。

17—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出现了工业展览会。工业展览会有着工业社会的特征,这种新形式的展览会不仅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而且将规模从地方扩大到国家,并最终扩大到世界,这一时期是会展业发展的近代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标志着欧洲发达国家机械化工业生产的开始,继纺织业之后,机械在交通运输、电信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会展活动也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为了显示自己强大的优势,英国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即世界博览会,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14 000多个展出者参加了此次博览会,标志着旧贸易集市向标准的国际展览会与博览会的过渡。此后,法国于1867年、1878年、1889年、1900年连续四次举办了类似的大规模博览会;奥地利、荷兰、瑞士、意大利、美国也都相继举办了这种大规模的博览会。

1893年莱比锡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样品博览会,这届博览会不仅规模空前,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大批展览者和观众;更重要的是配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扩展的需要,展览的方式和宣传手段等得以改革和创新,如按国别和专业划分展台,以便商人看样订货。这种方式引起了会展界的重视,欧洲各地的展览会纷纷效仿,会展业开始走上规范化和市场化的轨道。

(2)北美会展活动的发展。

一般认为,北美会展业开始于18世纪,是直接从西欧传过来的。1765年,美国第一个展览会在温索尔市诞生;而加拿大的第一个展览会则诞生于1792年,当时是由加拿大尼亚加拉联邦的农业组织发起和举办的。起初,这些会展主要集中在早期殖民城市波士顿举办,后来逐步扩散到其他城市。

北美会展业起源于专业协会的年度会议,展览最早只是作为年度会议的一项辅助活动,仅仅是一种信息发布和形象性展示,其贸易成交和市场营销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为企业所重视。

与欧洲相比,美国虽然称为世界经济强国,但会展业的国际性远不及欧洲。在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的会展业更多地是为了满足美国各州之间贸易往来的需要,所以,称其为“州际贸易展览会”也许更为确切。在美国的展览会上,最活跃的交易是在批发商和零售商那里进行的,外国参展商的成交往往是小批量的,单个合同成交额一般都小于欧洲的会展活动。尽管如此,由于美国国内市场容量巨大,美国展览会对国外参展商的吸引力仍然不小。

4.第四阶段:现代阶段(19世纪末至今)

现代会展一般统称为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是在市场性的集市和展示性的工业展览会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1)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展览会与博览会成为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场所。为适应市场的变化,扩大对外贸易,展览会与博览会改变过去单纯的商品展示的模式,采取样品展示、邀请专业贸易人士前来参展等形式,进行期货贸易,以达到加剧市场竞争的目的。

1928年11月22日,来自31个国家政府的代表出席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会议,经过讨论共同签署了《国际展览会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管理和协调国际性展览会的公约。公约规定了国际性的展览会(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周期、主办者和参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作为该公约的执行机构——国际展览局(BIE)亦应运而生,其宗旨是通过协调和举办世界博览会,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BIE总部设在巴黎,常务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长为该处的最高领导。

(2)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批因战争而停办的展览会和博览会重整旗鼓,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勃勃生机。当时世界著名的米兰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巴黎博览会被誉为连接各国贸易的三大桥梁。冷战期间,莱比锡博览会在搭建东西方贸易联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前民主德国每年与西方国家达成的贸易额中,有1/3来自莱比锡博览会。另外,展览会与博览会也为科技成果在国际生产领域的应用和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产品和技术都是通过展览的宣传和介绍而被社会所广泛接受的。

(3)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

会展业达到国际性的产业规模,是在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经济全球化形成之时。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国际会展业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将其贸易集市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展览会或博览会,掀起了一股兴建大型展览中心、展览场馆的热潮。同一时期,各国还大量拓展会展从业人员队伍,国际会展业迅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

(4)20世纪90年代以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使全球市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网上会展日渐推广,电子商务开始实现普及化。

经过10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业经济是现阶段全球会展产业中整体实力最强和规模最大的。欧洲的展览会明显具有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据统计,每年在欧洲举办的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而且欧洲展览会规模巨大,参展商数量和观众人数众多,绝大多数国际性行业顶级会展都在欧洲举办。在这个地区中,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都是世界级会展产业大国,德国堪称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中约有2/3都在德国举办;按营业额排列,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也有六个是德国的会展企业。除欧洲以外,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会展业也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会展业经济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二)中国会展活动发展历史

中国的会展活动发展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前,历史可谓久远,但还没有统一的阶段划分。为了方便学习与讨论,本书把中国的会展历史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会展活动出现到新中国成立前期

古代的中国已经出现会展活动的雏形,《易经》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当然《易经》中所描述的景象只是会展活动的萌芽,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会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制约了商品交易的充分发展,历代封建王朝又大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商品交易活动为主要基础的会展活动因而发展缓慢。

1873年,中国首次参加在奥地利举办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此后,官方或民间商人又以组团参展、寄物参展、派员参观等形式,先后20余次参加了美国费城、法国巴黎、美国新奥尔良、日本大阪等地的世博会。1905年,清朝商部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对华商出国参加国际性博览会做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各省商家踊跃赴赛。1915年,“中华民国”政府派人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大奖章56个、名优奖章67个、金牌奖196个、银牌奖239个、铜牌奖147个。自1926年参加美国举办的世博会后,中国没有继续参加世博会,直到1982年,新中国才又登上世博会的舞台,参加了美国举办的诺克斯维尔世博会。

除了参加世博会外,中国国内的会展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举办过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和体育运动会,以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为其中的典型。南洋劝业会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借鉴了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比利时博览会、意大利米兰博览会的经验。博览会设省展览馆30余个,并设参考馆分别展出英、美、日、德等国的展品,还有陈列南洋华侨展品的暨南馆。展期5个月,仅两江地区物产展品就达100万件,会上获奖展品5 269件,参观人数亦达20余万人。

虽然自20世纪以来,中国会展活动开始有所发展,但因为国力虚弱、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始终没能与世界会展活动同步发展。到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活动才获得了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我国参加世界性会展活动的次数和机会并不是太多。但与旧中国相比,这种变化已是翻天覆地。1951年3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次参加了莱比锡春季展览会,这标志着中国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的开端。

但这一阶段中,无论是出国参加国际展览会、赴国外单独举办展览,还是接待外国代表团来华的展览会,基本上都是展示经济建设的成就。无论是展会的功能形式还是运作方式,都与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会展活动大相径庭。会展,在这一时期的全国范围内还远没有成为一个产业。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综合到专业,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并且开始走向世界。中国会展业经过30多年的国内外竞争,已经形成一批全球知名的展览会。例如,在北京举办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4名,这些展览会在展览规模、服务水平等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准,并被列入全球行业展览计划,参与全球行业展览竞争。近年来,消费品专业展也越办越大,北京的春秋国际服装展,大连、宁波的服装节,上海的国际家具展都逐步走向品牌化。

目前,中国会展业已经初具规模,这使得近年来各种区域性和以城市为特色的博览会、交流会和贸易洽谈会此起彼伏。除传统的“广交会”之外,昆明商品交易会、华东商品交易会、深圳高新技术商品交易会、大连服装节等都定期举行;杭州西湖博览会、西部论坛、北京国际周等也相继举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一些地区和城市,会展业甚至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所举办的会展活动层次不断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总之,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中国和世界技术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等诸多背景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这将给会展业带来新的繁荣机遇。巨大的市场和稳步发展的经济,将吸引更多的外商来中国进行各种经贸活动,会展业将成为各种经贸活动的桥梁和平台。

三、会展业的特征

相比其他产业,会展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一种具有突出独立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因此会展业有着其特有的产业特征。

(一)一种新型特殊服务经济

会展业是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会展业应该列为第三产业。但是,从我国对第三产业划分的四个层次来看,很难对号入座地把会展业划分到哪个层次之中,因为会展内容涉及第三产业的所有层次。首先,会展活动包含流通部门的内容,会展活动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商品的流通和信息的交流;其次,会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也有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还有专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所以,会展业是一个既从属于第三产业,又不同于第三产业的一般行业。

(二)综合性非常强,相关产业范围非常广泛

从上述对会展业的产业构成以及会展业的相关支撑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会展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综合经济,与其密切相关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广告业、包装印刷业、通信业等。一方面,会展业离不开这些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它又有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带动这些行业蓬勃发展。所以,会展业有“城市面包”之称,表现出强大的综合属性。

(三)对总体形势的依赖性强,产业敏感度较高

从全球各地区以及各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总体实力和经济发展形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是对会展业提出的要求,也是会展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更是会展业良性发展的前提。前副总理吴仪在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明确指出,会展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社会经济的直接反映。

另外,会展业的发展对社会总体形势的依赖性也非常强。会展业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任何因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都可能给会展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2003年爆发的“非典”给中国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仅北京地区主要展览场馆和会议场所的损失就占全年收入的40%左右;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损失占全年收入的50%以上;而关联企业,如装修业、广告业、运输业等的损失也约占全年收入的50%。

(四)一种高度开放的产业形态

会展活动的本质是物质、精神、信息交换及交流的媒介和载体。首先,会展作为一种经济交换形式,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调查显示,在制造、运输以及批发等行业有2/3以上的企业将展览作为流通手段,而金融、保险等行业有1/3以上的企业将展览作为流通手段。其次,会展活动还具有强大的信息交流功能,它通过产品陈列与展示的方式,为买卖双方打造了一个技术、信息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一个直接、互动的交流机会。会展产业是作为一种开放的产业形态而存在的,它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提高各国、各地区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四、会展业的作用

就世界性的经济中心城市或地区而言,会展业已成为其繁荣的象征,巴黎、伦敦、纽约、日内瓦、慕尼黑、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城市都从会展业的市场运作中获得了巨大收益。即使对一些中等城市来说,会展业的发达也可以促进其走向全面繁荣,德国的汉诺威和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就是如此。总体来看,会展业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了城市和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一)会展业本身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目前会展业属于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25%之间。例如,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会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欧洲的一项会展业评估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国家会展业的产值占其GDP的0.2%左右。而据麦肯锡统计,2000年全美参展人数为4 122万人,每个参展人员在相关展览活动上的支出费用平均为1 200美元;展馆租金收入、广告赞助及其他会展服务收入分别是63亿美元和21亿美元,全年会展直接收入为84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

(二)会展业对相关行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如前所述,会展业综合性很强,对旅游、运输、邮政、通信以及零售业等都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2000年,全美会展直接收入是84亿美元,而与会展相关的社会性收入(住宿、餐饮等)为495亿美元,以上使得会展业总体经济效益达到了579亿美元,会展直接收入对相关产业的拉动系数达到了6:1。而对每个参展人员所支出的1 200美元进行细化分析显示,住宿所占比例最高为46.8%,其余依次为餐饮占24.2%,个人消费(观光、购物、娱乐)占16.5%,交通运输占6.2%,其他开支则占6.3%,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三)可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

由于会展业,特别是国际会展业的众多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会展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知名度。会展活动具有强大的集聚功能,能使一个城市或地区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人员,让人们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文明素质,从而大大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际上有许多以会展著称的城市,如德国的汉诺威、杜塞尔多夫、莱比锡、慕尼黑等均是世界知名的会展之都;法国首都巴黎,平均每年要承办300多个大型国际会议,因此赢得了“世界会议之都”的美誉;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也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四)有利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是会展业发展强有力的依托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具备国际化先进水平的展馆,便捷发达的对内、对外的交通运输系统,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饭店,能满足热门休闲和旅游需求的景点,以及其他各种生活和文化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条件优劣将直接影响会展业举办的效果,所以举办城市往往会进行较大规模的配套设施建设。会展业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了动力和契机,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就业水平

香港有关统计表明,每1 0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可以创造100个会展工作岗位;以会展业发达的汉诺威为例,在汉诺威市第三产业中,会展业就业人数占2/3以上。

会展业是一门系统工程、综合经济,又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它与相关的行业关系都很密切,涉及面广,包括展览营销、展览工程、广告宣传、运输报关、商旅餐饮、通讯交通、城市建设等,从而形成了对各个专业人力资源的广泛需求,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拓展阅读】

人民大众的节日——上海旅游节

上海旅游节起源于上海黄浦旅游节,集观光、休闲、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于一体,至今已举办了25届。目前,上海旅游节已成为上海市的一项固定的全市性大型节庆活动,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我国综合节庆活动的代表之一。

上海旅游节旨在综合展示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公共设施建设、商业配套产业的整体风貌,搭建商务平台,使旅游开发向产业化发展;同时不断挖掘潜在商机,为企业提供招商引资、技术交流和扩大企业品牌宣传的良好平台。综合性、群众性、参与性是历年上海旅游节的重要特点。

上海旅游节以“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定位,紧扣“走进美好与欢乐”的主题,每年都开发出不同特点的旅游产品和主题性活动项目,涉及方方面面的行业,规模宏大,形式新颖,品种多样,贴近生活,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参与其中;以文化产业为龙头,汇聚海内外人文、艺术、生活形态与文化产品等内容,具有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时间跨度大、参与人数多等特点。上海旅游节一般在上海气候最为宜人的秋天举行,为期三周。2006年上海旅游节举办了开幕活动、花车巡游、音乐烟花、乡村旅游、世界美食、城市风情、都市游园、民俗休闲八个系列的百余项活动,为上海国庆旅游市场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活力。

1.经典主线游

开幕大巡游中十多辆来自海内外的花车和几十支表演队伍沿着上海最繁荣的淮海路巡游表演,接受数十万市民与游客的检阅;而在南京路举办的露天大型“开幕联欢”活动,更是打造了一个激情澎湃的动感之夜。既然是节日,就不能少了历年经典的烟花表演——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欢天喜地”的激光音乐烟花表演,让广大的中外来宾体会到不同的烟花组成的美妙梦境。浦江彩船大巡游、玫瑰婚典等更是旅游节的热点节目,上海的浪漫与丰富内涵尽在不言中。

2.缤纷都市游

缤纷多彩的都市游是上海旅游节的特色节目之一。以都市游为窗口,展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多彩生活;通过都市游让游客了解上海、走进上海。旅游节主要从购物节、欢乐周、文化游等项目体现都市游这一主题。购物节立足于上海多层次购物环境、高品位购物体验的特点,将购物分为若干主题板块;南京路欢乐周、梅川路休闲街欢乐游等活动每天定时、定点、定路线推出特色巡街表演。来自国内外的民族风情队伍边巡游边表演,与中外游客同欢乐,形成一道亮丽的旅游文化风景线。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扬子江德国啤酒节、都市咖啡文化节、国际爵士同乐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了上海旅游节的文化底蕴,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3.绿色休闲游

2008年的上海旅游节主要是从赏桂之旅、趣味游、田园农夫游、古镇游以及森林游等节目来充实绿色田园游的主题。长三角赏桂之旅,让人领略不同地域别样的桂花风情,在香气弥漫之间,感受自然的无穷魅力。嘉定欢乐周通过家庭垂钓比赛的方式,让一家人在野外感受DIY欢乐的同时增进彼此感情,促进和谐家庭的构建。除此之外,森林游、田园农夫游等活动也用其独特的方式丰富着旅游节带给人们的自然享受。

4.多彩民俗游

九子大赛作为传承上海坊间文化的载体,已经连续三年在旅游节期间举办,伴随着奥运会的举办,这一简单易行的健身项目引领着新的参与热潮。枫泾水乡婚典自首次推出便受到热捧,这一活动不但是新人们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更是观古镇、游水乡的好机会。唐韵中秋游园会则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上做足文章,融入时尚的旅游元素,让游客体验亦古亦今的美妙感觉。此外,朱家角古镇旅游节、“廊桥古韵”民俗风情系列活动等也都依托各自的旅游资源,为游客展现淳朴的民风、乡情。

5.牵动经济链

加盟上海旅游节花车制作,上海工艺美术设计企业找到了新的利润点:全国各地的花车、花船订单源源不断,2008年他们制作的花车首次开上法国街头,进军海外市场——上海旅游节牵动经济链,这仅仅是一个微小的缩影。

每年200万观众,大巡游凸显“展台”效应,被称为“流动的旅游博览会”。旅游商纷至沓来,2008年花车报名达到了60辆,从大江南北到世界各地,从观光游览到度假休闲,不一而足。与此同时,历年花车大巡游的盛况通过卫星传到世界各地,海内外旅游爱好者也加入到观众行列中来,2008年大巡游的可售门票竟有一半是被外国、外省市游客买走。上海人为看花车走出去,游客们为看花车走进来,拉动了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行业的发展。大巡游通过播撒旅游意识,托起了一个大格局的旅游经济。

分析:上海旅游节是旅游与节事活动以及展览相结合的范例之一。几十项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这一期间集中进行,涉及观光、休闲、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等几大类。多年来,在活动设计上坚持保留名品、创新精品是上海旅游节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思考与练习】

1.简述会议的概念和特点。

2.简述展览的概念和特点。

3.简述节事的概念。

4.简述会展业的概念。

5.简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