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流放长明

“季相以为如何?”

明华殿中,九卿大部分人皆在。

不过由于少府被判决,司徒被降职,郎中令一直悬而未决,所以这里仅有六人。

徐季听着君上提出来的六部制度,老眼中智慧的光芒不断闪过。

大周的官制早就被诸侯改得面目全非,徐国也经过了数次改制,所以并不陌生,也并不抗拒。

只是徐季心中隐隐感觉到了君上的一些决心。

于是他拱手问道:

“君上,不知以后贵族可还能够世袭其官?”

先前在朝堂上,众臣虽然希望徐年垂拱而治,但是从未想过推翻他,甚至徐年后面做出的决定也没人反驳。

这一切的缘故,自然是因为贵族天生就是君侯的支持者,他们家族世袭罔替徐国公卿士,若是反驳君侯,就好像反驳他们自己一样,所以诸侯大多都是一言而决的主宰,权臣虽有,可是只要君侯一声命下,众臣可群起汹涌,直接将权臣陷入谷底。

这就是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知名相邦和权臣轻松被流放,或是逃亡他国,只能借助别国国君的力量才能复仇,在一国之中,君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无数拥护他的贵族。

好似西方一般,长年以来连女王和国王都还能存在的缘故是什么?因为他们坚持贵族制度,贵族自然拥护他们。

而徐年若是动了贵族的蛋糕,动了他们世袭罔替的千年传承,那么反噬也会非常猛烈。

所以到了现在,徐年也不敢提出什么科举考试一类,哪怕九品中正制,也有不少危险。

时代进步中,进一步是为天才,进十步则是妖孽,会遭到时代的反噬。

年轻的君侯几乎没有犹豫道:“贵族子弟依旧是孤的中流砥柱,各家子弟依旧可以充任位次大夫,这个不会有变,所以季相不必忧虑。”

而他心中想的却是:这个位次大夫未来一定要取缔,坚决不给膏粱子弟荼毒徐国的机会。

御史大夫的设立虽然让众臣有些心虚,可是只要不剥夺他们的贵族身份,那么他们并不算惧怕,最多以后行事收敛一些罢了。

所以这玩意儿根本没人反对。

至于招贤令和徐邑书院,那就更简单了。

在野贤才多吗?挺多的,可是比不上贵族的多,他们只要将自家子弟充入其中,那很可能不用担任位次大夫就能够获得官职,这同样是喜闻乐见的好事。

所以,徐年增设的官职根本无人愿意反对。

而他,就是想要通过招贤馆和徐邑书院来筛选出有用的人才,不管是贵族还是在野寒门,只要为我所用,那就是不错的。

至少比现在的公卿推出来的那些没什么用的位次大夫好多了。

“如此,老臣无话可说,自然尽力帮助君上建立新制,不过还是要循序渐进才是,猛然更换官制,臣民皆不太适应也。”

徐年点头道:“这个自然,孤决定在一年内慢慢更换即可,到时候第一任内阁首辅还得季相来才行。”

徐季知道内阁实际上就是在分他的权力,可是他没有阻止,本来就是要退休的人了,如今还能看到徐国这般花团锦簇的繁荣昌盛模样,已经让他没有什么遗憾。

再看君上,估计是要比庄侯还要强盛的君主,或许徐国在君上的时代,可以成为百国霸主之一,那更是让徐季觉得心满意足,区区一些权力,君上收走便收走了。

“多谢君上,老臣一定全力辅助君上霸业。”便是花甲老人,此刻也难得涌现雄心壮志。

“众卿以为呢?”徐年再看向另外五卿。

“只要是君上说的,老臣觉得必然是对的。”鲍叔衡不动声色地就拍起了马屁,让徐年哭笑不得。

至于宗伯徐椁,一直都是跟着徐季混的,自然没有意见。

司寇陈鹫和太史令郭仪对视了一眼,随即拱手称是。

新任司空王景,那就更不用说了。

九卿已经认可,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缓缓推进官制的改革了,不过不急一时。

徐年又看向司寇陈鹫:“陈卿,阜邑叛逆和诸县投诚者,如今如何处置的?”

在他离开前,这件事就交给了于谦、锦衣卫和司寇衙门三方处置,想来也应该有了结果。

陈鹫回答道:“禀君上,阜邑查出勾结叛军贵族者,共十七家卿士贵族,诸县投诚者,其中除却一位县令有万民请命书保住之外,其余的如今已经全部下入大狱中,判了流刑烙刑等,春分之后可开始流放长明岛。”

长明岛是徐国东边的一座岛屿,据说不下于一郡之地那么大,历代有流放刑罚的,大多都是到了长明岛上,那里分布了不少矿产,尤其盛产黄铜,许多人去了都是在挖铜矿。

包括徐阜的儿子徐桓,也同样流放到了长明岛,只不过他才几岁,加上徐年特意说了要照顾一下,所以没有丢进矿洞中自生自灭,而是被当地村民收养了起来,以后就在长明岛当一辈子的普通人。

另外纪家徐年也没有赶尽杀绝,至少他舅舅在襁褓中儿子得以幸存,同样丢在了长明岛上,至少有了一条活路,这算是原身母亲加上纪兰的缘故。

“那个万民书的县令是怎么回事?”

陈鹫都不用玉圭,就可以面不改色地说出来:“此人乃是三水县的县令萧牍,今年三十五岁,出身于三水县萧家,据说在当地很有孝顺的名声,后来举为士子。

一开始添为典史,后进功为县丞,在三年前进位县令,其施政仁善爱民,甚至愿意慷慨解囊以助贫穷百姓,在三水县中名声偌大,阜邑叛军经过三水的时候,萧牍为了不使百姓受战争之难,特自缚出城,被徐阜赏识,重新任为县令。

萧牍本是不愿,可是不忍心百姓在别人手下吃苦,便受了此命,叛军受降后,萧牍也自缚于县狱中,等待判处,然而百姓聚众万人,写下万民书,想要求得君上洪恩,免除萧牍的罪过。”

徐年听他缓缓道来,对此人也不觉有了兴趣。

“高吉,让锦衣卫拿萧牍的案宗给孤看看。”

“喏。”老宦者领命而去。

不多时,自有锦衣卫拿出机密档案,放在徐年身前。

九卿也不敢打扰,就任由君上安静地看着。

“倒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孤要的就是这般忠心耿耿的好官才是。”徐年不禁笑了笑。

从司寇这里得到的信息,基本可以在锦衣卫的案宗里面找到,说明了这个萧牍确实是个好人。

“陈卿,那萧牍不必下狱了,孤倒是觉得他正直有加,可担任御史中丞一职,正好让诸臣工看看,但凡是这般做事,做实事,孤不吝赏赐。”

六人哪里敢反驳,皆是拜下称道:

“君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