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地给予孩子回应

父母如果不曾细心观察孩子的成长,就不会发现1岁的孩子具有多么强大的能力。从一开始,孩子就具有表达自己的能力。新生儿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却有自己的语言,那就是哭泣,不管是想要吃东西还是想要喝水,不管是撒尿还是拉臭臭,新生儿都会用哭声来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每天和新生儿朝夕相处,就会慢慢了解新生儿的哭声所代表的含义。

随着孩子不断地成长,孩子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表达能力会持续地增强,他们表达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他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学语声,虽然还不能够表达准确清晰的意思,但是却是他们的一种心声。他们也渐渐学会了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情达意,来告诉父母自己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例如孩子感到委屈的时候会撇着嘴想哭;孩子感到高兴的时候会咧开嘴眉飞色舞地笑;孩子伸出小手触碰父母,表明他非常喜欢父母;孩子把身体紧紧地贴着父母,表明孩子在父母的怀抱里感受到安全,很想继续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父母如果足够细心,就可以通过孩子的这些表情动作来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且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

大多数孩子都在一岁前后学会走路,有些孩子非常心急,他们在十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站立、扶着东西开始走路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扶着家里称手的东西走来走去。到了一岁半前后,孩子的行走能力已经非常强了,他们对于走路动作掌握得非常熟练,随着对于自己身体的掌控越来越强,他们的独立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恨不得24小时都黏在爸爸妈妈身边,而是开始需要一些时间独处。说起独处,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不以为然,才一岁多的孩子知道什么是独处吗?的确,如果问孩子独处的概念和含义,孩子的确不能够非常清晰地回答出来,但是孩子的行为却会告诉父母,他有的时候真的很想独自待着。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给予孩子不合时宜的关注,就会引起孩子厌烦。

在这个阶段,父母要留心孩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意识到孩子不想让父母陪伴在身边,那么父母最好留给孩子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适时独处;如果孩子给父母释放的信息是孩子很需要父母的陪伴,那么,父母最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孩子的身边,给予孩子最温暖的陪伴。

有些父母把陪伴孩子当成一种负担,而实际上,父母多多陪伴孩子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付出,也是让自己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更加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也会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与孩子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能够不断地成长,收获更多。

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不仅仅表现在多多陪伴孩子方面。当发现孩子有其他的需求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回应。所谓的回应并不是完全满足孩子,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父母拒绝孩子,也是对孩子的回应。在亲子相处中,父母一定不要对于孩子的举动视若无睹,不给孩子任何回应,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忽视,也会容易让孩子感到紧张和焦虑。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为了吸引关注,往往会故意调皮捣蛋,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其实这是因为父母长期的忽视,孩子在无奈之下做出的举动。如果父母能够保持对孩子的关注,也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那么,孩子就不会用这样消极过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即使一岁的孩子,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爱,所以父母切勿忽略孩子。密切地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回应孩子,这对于孩子而言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