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治疗水肿案

患者席某,女,78岁,南阳内乡人。2019年7月19日就诊。

主诉: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半月余。

现病史:半月前无诱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给予利尿消肿治疗后症状缓解,停药后症状再次加重,伴有纳差、腹痛。1周前在当地医院查胸部正位片示肺部感染、心脏增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右心增大,三尖瓣返流,肺动脉压增高,主动脉瓣返流,右心功能减退;尿常规示:蛋白+,尿胆原++,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今为系统治疗前来我院。现症: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半月余,精神差,胸闷、憋气,纳差、恶心,上腹部不适,小便量少,大便干,舌质淡黯,苔白水滑,脉沉细。

既往病史:既往体质一般,曾因头痛长期服用阿咖酚散以止痛。

体格检查:T 36.7℃,P 90次/分,R 20次/分,BP 140/9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腹部凹陷,腹肌无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中度水肿。

辅助检查:胸部正位片示肺部感染、心脏增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右心增大,三尖瓣返流,肺动脉压增高,主动脉瓣返流,右心功能减退;尿常规示:蛋白+,尿胆原++。

中医诊断:水肿;证型:脾肾亏虚、气滞血瘀。

中医治则:活血化瘀,化气行水。

中医方药:五苓散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茯苓30g,泽泻12g,猪苓15g,白术12g,桂枝12g,丹参30g,金樱子30g,芡实15g,车前子30g(包煎),冬瓜皮30g,益母草20g,知母12g,甘草10g。

3剂,每天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方中茯苓、猪苓助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行水;丹参活血化瘀;金樱子、芡实补肾固精;车前子、冬瓜皮、益母草清热利水;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甘草调和诸药。

二诊:神志清,精神差,面红,纳差,乏力,夜间烦躁不安,睡眠差,小便量少,大便未排,舌红,苔白水滑,脉沉弦。查体:血压14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多个瓣膜杂音,腹部凹陷,上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胸部CT示: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腹部平片示:肠管积气,未见明显气液平面。患者目前水肿原因不明确,依据目前检查结果考虑为心功能不全引起,治疗以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奥美拉唑护胃、呋塞米利尿消肿、莫沙比利促进胃肠蠕动、联苯双酯保肝退黄等综合对症治疗。依据患者四诊情况中医辨病为水肿,辨证为脾肾亏虚、痰液内停、气滞血瘀,治疗以健脾补肾、利水消肿、行气活血为法,方用五苓散和真武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茯苓30g,猪苓18g,泽泻15g,白术30g,苍术15g,桂枝10g,白芍20g,制附子9g(先煎),麻黄12g,生石膏40g(先煎),人参12g,炙甘草10g,陈皮15g,大腹皮15g,连翘20g,焦三仙各15g,八月札15g。

7剂,每天1剂,水煎取400mL,分早晚温服。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消肿;白术、苍术健脾和胃;桂枝、制附子温阳化气利水;麻黄配石膏利水清热;人参补中益气;陈皮行气;大腹皮利水;连翘通利三焦;八月札疏肝理气和胃;焦三仙消食和胃;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

同时配合耳针取穴脾、胃、肾、肝、三焦、心、肺,以健脾补肾和胃,通利三焦。

7剂尽,患者胸部CT、心脏彩超、尿常规均显示好转;水肿减轻,精神较前好转,小便量约1500mL,大便1次,咳嗽、咳痰、憋气现象明显好转,余无明显不适。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嘱按时服药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改善心功能,不适随诊,定期复查。

按语:患者高龄,脾肾亏虚,水湿停聚,泛溢肌肤,发为水肿,方用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以健脾补肾、利水消肿、行气活血。另配合耳针,取穴脾、胃、肾、肝、三焦、心、肺,以健脾补肾和胃,通利三焦,遂取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