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Activiti流程引擎:核心原理与高阶实战
- 贺波 胡海琴 刘晓鹏编著
- 1541字
- 2024-11-03 19:12:35
3.1 BPM方法论
流程全生命周期中的梳理、设计、执行、管理、优化环节需要由全方位的服务和工具支持。
3.1.1 三步走的实践路径
构建BPM体系,必须先明确组织范围(即边界),以实现流程梳理和分析。“理清楚”“管起来”“持续优化”是在特定的组织范围内构建BPM管理体系的实践路径。
1.理清楚
管理者要理清楚BPM体系的管理思路,明确“做正确的事”。可以以业务流程为纽带,对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与整合,保证业务流程能够承接公司的战略愿景和目标,同时建立支撑战略体系落地的运营体系。
2.管起来
明确了“做正确的事”后,还要能够“正确地做事”,保证业务流程能够有效落地与执行,从而使企业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通过全方位监控与管理,建立流程绩效机制,让员工都能按正确的方式做事。
3.持续优化
明确了“做正确的事”,且能够“正确地做事”,最终也不一定能“把事做正确”。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正确”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以前正确的事情,现在不一定正确。因此,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管理要求必须及时调整,BPM体系也需要持续优化,以实现流程的精益化运营,帮助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1.2 三大管理原则
科学原则、痕迹原则和平衡原则是流程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则,也是BPM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1.科学原则
企业管理既有科学性的一面,也有艺术性的一面。BPM方法论只能研究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科学性方面的问题。如果基于BPM方法论进行流程优化,会将所有无效审批环节都列入精简清单,这是科学性的分析。艺术性对应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无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或业务逻辑推导的问题,需要由管理者人工分析和筛选。
2.痕迹原则
只有显性化留有管理痕迹的业务活动才能被有效管理,这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未留下管理痕迹的业务活动并非不存在,而是未显性化,因此不能被有效管理。所有留下显性化管理痕迹的业务活动都应该纳入BPM范围,因为这些活动都会增加管理成本。
3.平衡原则
BPM在日常流程管理中,管得越深越细,管理成本就越高;管得越浅越粗,管理成本就越低。BPM体系需要在管理目标和管理成本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这就是流程管理的“平衡原则”。
3.1.3 两大核心理论
流程管理体系建模理论、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是BPM的两大核心理论。流程管理体系建模理论主要研究构建能有效达成企业管理目标精益化管理体系的方法,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则主要研究基于管理模型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
1.流程管理体系建模理论
企业流程管理体系建模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主要保证流程管理体系的全局性、完整性及前瞻性,自下而上主要保证流程管理体系基于现状且可实际落地。在流程管理体系规划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标杆框架,如国际成熟的流程管理体系标准、所在行业标杆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或者相关行业的通用流程管理体系。这里要注意的是,流程管理体系设计一定要基于各个企业的流程现状,完整体现其差异化商业模式及竞争要素。流程管理体系建模方法如图3.1所示。
图3.1 流程管理体系建模方法
2.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PDCA(四个字母分别代表plan、do、check、act)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博士首先提出的,因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博士的采纳和宣传而普及,所以又称为戴明环。虽然PDCA环理论广泛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但流程也是有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也是持续优化的过程。因此,PDCA环同样能够有效实现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是以企业的战略愿景和目标为中心实现的对业务流程的梳理、设计、执行、管理、优化各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企业持续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5部分内容:业务流程规划与梳理、业务流程建模与设计、业务流程部署与执行、业务流程分析与监控、业务流程优化与改善,如图3.2所示。
图3.2 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