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邮政老大哥

同样,捧着算盘的老编辑,也正在心里盘算着。

眼前这位小同志,怎么瞧着比自家总编还要老练。

之后,这位老练的小同志和总编江海,一块护送今晚的大夜编,

将这份颇具时代气息、又夹带私货的《浦江日报》定稿,送到了印刷工人的手中。

江海沉着脸,目光没有片刻的转移,死盯着那份定稿。

制版师傅被总编盯的有些发毛,第一时间意识到,以后不能在车间打牌了。

看着师傅走进车间的背影,江海终于长吁了一口气。

喃喃道:“浦江日报的冰,裂了。”

扑哧一声,一旁的江山笑出了声:“忒酸!”

明显比江山壮一圈的老大,一胳膊搭在了老三的肩上:“这酸话,是他娘谁教给我的?”

江山一本正经提醒道:“注意素质,注意场合。”

江海压着声笑道:“在这,你哥我说了算!”

“你再大点声。”

江山的声音追着大哥离开的身影,忽然感觉有个关系户的身份也挺好。

……

第二天清晨,出货车间终于将最后一批《浦江日报》,交接完毕。

马师傅拿起桌上的大算盘晃了晃,看都不用看,伸手就挂在了墙上的钉子上。

转过身,他在找江山的身影,却发现他正和外面的几位邮递员聊着什么。

几分钟后,江山目送着一辆辆满载《浦江日报》的绿色自行车。

刚刚了解的情况,果然就和上一世一模一样。

当下这年月,任何报刊杂志的派送和缴费,都是由邮政老大哥说了算。

宿舍楼订报只限一楼,二楼以上不送。

订阅少的地方不送,出了城的当日不送,出了郊区的三五日一块送……

订报费用必须一年一缴,没有其它选项。

但一年一收的订阅费,却又按月转给报社,同样没有其他选项。

日发行量三万份左右的《浦江日报》,每份售价2分,邮局直接扣下每份0.6分的发行费。

“霸气啊,”

江山摇了摇头,不得不服。

他心里清楚,如此霸气的条约,无益于报社的扩展。

但现实中,这一情况将一直持续到80年代后期。

印刷厂通向大门的小径上,江山的脚步飞快,这一会他是真的饿了。

刚踏出大门,就看见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从他身边驶过。

看见江山时,还“叮铃铃”按响一串车铃。

江山立刻对着“凤凰”喊道:“同志,一会记着买《浦江日报》。”

几分钟后,站在国营小吃店里的江山,满面春风。

早就熟络的女服务员一见是他,立刻面带微笑、热情询问:“还是白浆、油条?”

“今儿是个好日子,”

江山同志把两只大饭盒,向前一推:“再给加碗小馄炖。”

“好嘞!”

“一会记着买浦江日报。”

离开时,江山仍不忘提醒了一句。

与好心情的江山相比,浦江服装二厂的四车间里,却又是另一派气氛。

包括江向南在内的24位职工,早没了前几日的笑脸。

这一会,面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也跟着消失了。

江向南此刻一脸警惕。

一边戴着袖套,一边大声提醒:“上班时间集中思想,注意安全生产。”

即使四车间再小,大小也是位主任。

在他的提醒下,多数女工也开始打起了精神。

找关系调到其它车间的念头,又不知不觉冒了出来。

与其他三班倒,任务集中时,夜不停机的服装车间相比。

四车间算的上是服装二厂,订单派量最少的一个车间。

通常只接些单位工作服,学生校服之内的小订单。

和动辄日产量上千的大车间,本就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别说是奖金,光听听其他车间的加班费,就够她们羡慕的了。

江向南这样的车间老油条,能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

他此刻在过道上走的不紧不慢。

即巡视机器,又察看民情。

“各位妇女同志们,踏踏实实的留在四车间。”

“伟大时代既然能哺育她们,就不会忘了你们……”

江向南边走边劝,巡视了一圈,踏实了不少。

刚准备离开,就听见哎呦一声。

他暗叫一声不好,再回头时只看见血淋淋的一片。

“扎着了吧,扎着了吧,”

江向南一路小跑过去一看:

“肖慧慧,怎么又是你?”

自打这姑娘来了四车间后,江向南都快忘了“安全生产流动红旗”长啥样了。

看着眼前捂着手指,哭哭啼啼的姑娘,他叹了口气问道:“这次扎了几下?”

“最多两下,”

和肖慧慧一组机器的大姐,赶紧说道:

“放心吧主任,她刚一叫唤,我就踩下了刹车。看着吓人,其实也没留多少血。”

“这还叫没流多少,啊~”

听了这话后,肖慧慧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你说说你是不是傻啊,这手上都扎了多少个窟窿眼了,每次还是不知道赶紧撒开。”

“我这不是吓傻了嘛,啊~”

江向南摸了把一脑门的汗:“行了行了,赶紧领她上医务室吧。”

“啊~”

肖慧慧这一会一步都不肯挪,越哭越伤心:

“前两天,为了先买手表,还是先买自行车,和爱人商量了一宿,现在……什么都没了……”

江主任好不容易调动起来的积极性,被她一嗓子全嚎没了!

唉,叹了口气的江主任,默默看向窗外。

这一刻,老三给他焊死的位子,好像又松了。

……

十月过半,浦江市的秋风,依然带着暖意。

全市近五百家的报亭,一如既往的把《浦江日报》搁在了靠后的位置。

对比其他几家如雷贯耳的《文会报》、《解方日报》……

小家小业的《浦江日报》,确实有点上不了台面。

守报亭的师傅,照旧边看报边卖报。

距离买报的高峰期,还早着呢。

“同志,给我一份浦江日报。”

“小姑娘蛮特别的嘛,”师傅从底下抽出一份早报:“欢喜看浦江日报。”

“两分是吧?”年轻的姑娘急的很,话都不肯多说一句。

“对。”

师傅这边刚把钱丢进钱箱,外面紧接着又传来一声:

“师傅,给来两份浦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