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君臣离心

宣室前殿。

身体已经有些好转的刘协改变了躺在榻上等待王允的想法,在穿戴好常服之后来到了这里等待司徒王允的到来。

刘协之所以如此不顾杨琦、脂习二人的劝阻坚持来到前殿,也是为了显示对王允这位为大汉忍辱负重,诛杀董贼首要功臣的尊重。

此时,刘协坐在御榻上,手里拿着一卷竹简,认真且努力看着。好在他已经继承并消化了前身的记忆,竹简上的字也都一一对应的上。

刘协手里拿着的是王允为他选择的前汉经学家孔安国所注的古文本《孝经》。

自初平元年朝廷迁至长安后,王允便经常入宫为皇帝诵读孝经,但从不为皇帝解惑,只是为了让皇帝识字。

真正为皇帝授业解惑的帝师需要朝廷上下一致认可,下诏任命。可由于董卓专权以来,朝廷制度混乱,此事便耽搁了下来。

这时,刘协见侍中杨琦走进了殿内,放下了手中的书简,开口问道:“如何?王公有说何时前来宣室?”

杨琦看着神色平静的皇帝,想起刚才黄门的答复,轻轻摇头,“王公说前朝事急,目前尚不能脱身,等事渐缓,便前来向陛下请罪。”

刘协眉头轻皱,内心微微有些不悦。本想着王允在得知自己身体有恙后,会立刻前来面见自己,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也罢!既然如此,我便在继续等候司徒的到来!”刘协也来了脾气,有些赌气的说道。

杨琦没有想到一向谦逊的皇帝在这件事上有如此的反应,但还是劝阻道:“陛下身体刚有好转,依臣见还是先回后寝休息,待王公到了臣在向陛下禀报!”

“朕哪里都不去,就在这等司徒!”

刘协很坚决,他必须尽快与王允见一面,特别是在王允下诏不再赦免尚在关东驻扎的董卓凉州军余部之前。

杨琦见状,暗自叹息,可惜暂时没有联系上杨瓒,还不知道前朝情况如何?

没停留多久,杨琦退出大殿准备再次派人前去请王允。

......

尚书台中,王允让人拟好了一道诏书,即任命御史中丞皇甫嵩为征西将军,领兵三千前去攻打董卓老巢郿坞,诛灭董卓三族。

王允见诏书内容无误,随即加用印玺,让人前去宣诏,让其连夜点兵出发。

朝廷现在急需董卓储藏在郿坞里的粮草与钱财维持运转,因此这件事迟不得,也是王允处理的第一件朝廷大事。

这时王允又想起皇帝请自己前去宣室殿的事,自己以事急推脱,现在日渐晚,他有些犹豫今日是否还要去面见皇帝。

就在他犹豫之时,杨琦第三次派来的黄门赶到了尚书台,前来请王允务必前往宣室,并直言皇帝此时仍在等候王公的到来。

王允听罢,自知也推脱不了,整理好服饰,在黄门的带领下朝宣室殿走去。

正好,他也要看看皇帝究竟有何要事这么着急请他前去。

.......

等王允到尚书台时,刘协正在喝着脂习为他准备的安神汤药。

“王公来了!”

刘协看到王允进入了大殿,直接起身相迎,也换了称呼,完全没有了刚才的抱怨之意。

王允一进殿,就要跪地请罪,“陛下,老臣来迟了,请陛下恕罪!”

刘协哪能让他这么做,后面还有许多事要仰仗于他,自己要给他足够的尊重。

“朕知道王公多次不畏艰巨,终得诛董成功,劳苦功告,使得我大汉摆脱了董贼的控制,请受朕一拜。”

刘协说的情真意切,给王允戴起来高帽,以希望接下来可以更好的商量问题。

“陛下万万不可,这些都是老臣的本份。老臣深受先帝之恩,怎能眼睁睁看着我大汉江山毁于董贼手中。谋划多日,今日功成,幸赖我大汉诸位先帝的护佑,臣不敢居功。”王允连忙起身,谦虚说道。

“王公不必谦抑,朕虽年幼,心中也明是非善恶。”刘协摆手,示意王允不必起身,随后直奔主题。

“只是...如今董卓虽死,其余众仍拥兵屯驻关东各地,尚不得知董卓死讯,不知王公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刘协看向王允,说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想了解王允的想法是否依旧如历史上那般坚决不赦免他们。

王允一怔,第一时间不是想着要回答问题,而是在想皇帝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皇帝深居宫中从未接触过任何政务,今日一反常态,难道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皇帝来询问此事?

那这个人是谁?

杨琦?

还是那些曾经依附于董卓的人?

“王公?”刘协见王允没有应答,再次呼喊道。

王允惊醒过来,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回陛下,这些凉州兵骄蛮无横,横行陈留、颍川诸郡,残害百姓,罪不容诛。老臣认为这些作恶多端的人是绝对不能赦免,至于那些士卒就遣返回乡便可。”

“牛辅、董越的等人拥兵数万凉州劲卒,仅凭长安的不到两万余士卒能阻挡得了他们吗?”刘协反问道。

目前长安周围的军队除了董卓本部投降的那些士卒及守卫皇宫的羽林军之外,还有就是胡轸、杨定两人手下的几千兵马,现在都由中郎将吕布来执掌。

王允被皇帝给突然问住了,一时没有回上话,自己在内心也做了估算,也觉得胜算不大,但是又不想轻易改变心中的决定。

“关中三辅地区百姓有百万之众,青壮也有几十万,若是董卓余孽真的率军西向,朝廷可瞬间拉起十万大军抵挡他们,况且关东还有支持朝廷的诸侯,倒时前后夹击,董卓余孽必败无疑!”

“王公,你觉得那些青壮年......”

“陛下!”

刘协话还没有说完,便被王允给打断了。“今日陛下昏倒,看来身体还尚未完全恢复,且陛下年幼,多于朝廷大事尚不熟悉,有老臣和朝廷诸公在,必定会妥善处理这些事,老臣认为陛下应该安心静养为好。”

王允的话让刘协沉默了,望着面前清瘦的老臣,刘协这才意识到历史的惯性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刘协起身绕过了面前的王允,慢慢的走到宣室殿的门口,望着龙首原上错落有致的宫殿群落,巍巍峨峨,两百年的风吹雨打,仍不减当年之雄伟壮丽。

自己当时就是在这个位置被旱雷击中的吧?

王允的拒绝成为了刘协内心悲愤与无助之情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自己好言与他相商,他会如此对待我?

难道真的是因为居功自傲?

刘协冷冷说道:“王公!还记得在朕刚刚即位之时,夜处深宫最无助的时候,是王公握着我的手度过去的,在朝廷西迁时,又是王公在路上对朕与皇姐悉心照顾,才免受风雨之苦,这些事朕都记得!

可如今,何至于此?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朕虽年幼,但身为天子,自当守祖业,亲作表率。难道在王公心中,朕就真的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吗?”

当刘协说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时,王允眼神一亮,但随即闪去,还是不为所动。

“老臣以为陛下当下还是修养身体为第一要务,至于政务之事还是交由臣等处置。若是陛下有怨言,等及冠亲政之后,老臣定会一人承担。”

今日皇帝请他到宣室殿看样子就是向借问询如何处置关东董卓余孽之事,欲行亲政之事,看来皇帝背后真的有人啊?

只不过这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阻挡自己!

如今正是朝堂权力格局重新分配的时候,此时若是皇帝再加进来,那自己的布局岂不是要被打乱了,王允怎么可能会答应。

片刻之后,王允起身走到刘协身边,作揖转身离开了宣室殿。

夕阳西下,刘协望着渐渐远去的王允,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

看来王允是靠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