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外科护理学概述

外科护理学是阐述和研究对外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以及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相关知识,其发展与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古代外科学发展并不清楚,远古时代有用砭石、石针治疗伤病的记载。周代的《周礼·天官》中所载的“疡医”,即指外科医师,主治肿疡、溃疡、金创等。汉末华佗是我国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的外科医师,堪称我国的外科学鼻祖。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问世,它是我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其中有对局部脓肿引流、切口应选在下方的论述。金元时代,已有正骨经验。古代外科学仅以诊治表浅的伤病为主,如浅表疮、疡和外伤等,古代医学中几乎无“护理”的相关描述。

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崛起,相关基础学科,如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以及实验外科学等学科建立,无菌术、止血、输血、麻醉镇痛等技术的问世,解除了手术中感染、失血、疼痛等阻碍,使外科学获得飞跃发展。在克里米亚战场上(1854—1856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通过清洁、消毒、换药、包扎伤口、改善休养环境等措施,使英军伤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社会显示了护理工作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创建了护理学。可以说,现代护理学是以外科护理为先驱的。

我国现代护理学的诞生和兴起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培养了大批外科护士,他们配合手术,护理伤员。我国外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外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1958年我国首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抢救和1963年世界首例断肢再植在我国获得成功,充分体现了我国外科护理工作者对外科护理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充实了外科护理学的内容。

外科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发展道路。20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逐步开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B超、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CT)等检查的开展,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特别是对癌基因的研究已渗透到外科学各领域,使外科学发生了又一次质的飞跃。近年来,微创外科(如腹腔镜外科技术、内镜外科技术、放射介入技术等)已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手术机器人和机器人护士的应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了机械化的帮助,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可操控性和稳定性,节省了人力资源,降低了感染风险。

随着外科新领域的不断拓展,如心血管外科、显微外科、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等,以及相应的医疗器械,如体外循环机、震波碎石机、人工肾、内镜、人工呼吸机等不断被应用于临床,外科学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科护理学及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外科护理学在护理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向更专、更精、更深的方向发展,外科护士的职能更趋于多样、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