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杨敬斋针灸全书》又名《新锲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明代陈言编著,卷末题“万历辛卯仲冬月书林余碧泉刊行”,即刊于万历十九年(1591)。陈言,号西溪,明代建宁府建阳县人(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未见其他著作。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主要收录了明中期以前的针灸歌赋名篇和针灸处方图,对临证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流传不广。

《杨敬斋针灸全书》是孤本古籍,为万历辛卯年余碧泉刊本(简称“余本”),保存较好,从未进行过点校整理。新中国成立后分别有群联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3个影印本。此次整理以余本为底本,因书中内容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朱鼎臣《针灸全书》以及何柬《针灸捷径》有较多相似之处,故选择三书为主要参校本;考虑到本书歌赋多为转载,点校时亦参考了这些歌赋原出之书的通行本。

本次整理的具体校注原则如下:

1.对底本不删节、不改编,尽量保持原貌。底本原为繁体竖排,今改为规范简体字,横向排版,采用现代标点。书中表示文字方位的词“右”径改为“上”。

2.原书中的异体字、古字、俗字,径改,不出校记。

3.底本中文字属形近之误者,如曰、日混淆,己、巳不分者,径改,不出校记。底本中使用缺笔、重文符者,改回原字,不出校记。其他如“妳”统一改为“奶”,与“井荥输经合”相关之“荣”统一改为“荥”,“俞”统一改为“输”,不出校记。

4.底本无误,校本有误者,不出校记。凡底本与校本互异,义均可通,以底本义胜者,不出校记;以校本义胜者,出异文校记。

5.底本与校本一致,但按文义疑有讹、脱、衍、倒,又缺乏依据,未能做出定论者,保留原文不做改动,岀校存疑。

6.同一个字需要在多处做相同修改者,于首见处出校。疾病异名保留不改,于首见处出校说明。

7.底本中的难字、僻字加注音、注释。注音采取拼音和直音结合的方式;如无浅显的同音汉字,则只标拼音。

8.本书内容以歌赋为主,韵律较强,在医理与文理通畅的前提下,力求文句的押韵与畅达。对于原文大篇幅不分段者,根据内容予以划分。词语太长而不便诵读的句子,参考音读进行标点,以便吟咏。

9.底本图片有明显错误者,或疑有误者,出校说明,不改动原图。

10.原书每卷前均有“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建阳九十翁西溪陈言著,御医直隶长州怀仁张应试校正,江右安福县怀洲欧阳惟佐录”字样,今一并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