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遇杏林:中医芳香应用指引
- 程志清主编
- 2956字
- 2023-09-15 14:30:41
二、五行学说
五行的“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代表五种功能属性。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涵。
1.对脏腑组织器官属性的五行分类
(1)五行的特性:五行及其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抽象认识,并逐渐总结出来的。如水代表滋润向下,火代表火热、炎上,金代表收敛、肃杀,木代表生发、条达,土代表载物、生长。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医学上所说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2)脏腑属性的五行分类:根据五行特性,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相类比,将人体与自然界对应关系分成五大类。见表1-1。
表1-1 人体与自然界五行属性归类表
2.利用五行的调节机制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1)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① 相生规律:相生即相互滋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见图1-1。
② 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图1-1 五行生克示意图
代表相生
代表相克
③ 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维持五行生克之间相互制约的重要环节。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体,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④ 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中医学说在五行合五脏的基础上,又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以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为配合,支配于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系统,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理论基础,帮助我们理解脏腑的生理功能,了解脏腑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到人体脏腑与内外环境也是相互统一的。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能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养生康复,能帮助我们预判疾病的发生发展甚至预后情况,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① 发病:五脏疾病的发生,受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长夏的时候,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这种发病规律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临床实践,但它说明了节气的变化会影响五脏的功能,甚至疾病的发生。
② 传变: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如木旺乘土,即肝木克伐脾胃,先有肝的病变,后有脾胃的病变。由于肝气横逆,疏泄太过,影响脾胃,导致消化机能紊乱。肝气横逆,则眩晕头痛、烦躁易怒、胸闷胁痛;肝气累及脾,则表现为脘腹胀痛、厌食、大便溏泄等;肝气伤及胃,则表现为纳呆、嗳气、吞酸、呕吐等,均为五脏之间的相互传变。
3.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内脏有病时,人体内脏活动及其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诸方面的异常变化。因此,可以综合望、闻、问、切,根据五行和其变化规律来诊断疾病,并且推断病情的转归和预后。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却面色青的病人,是木乘土,脾虚兼有肝旺;心脏病人,面色却是黑色,是水克火,心病兼有肾病。如肝病,面青,脉弦,是色脉相符,如果不是弦脉反而是浮脉,属于克色之脉(金克木);如果是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说明病情向愈。
4.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五行学说在治疗上的应用,除体现于药物、针灸、精神等疗法外,在芳香疗法应用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疾病传变趋势:运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可以判断五脏疾病的发展趋势。如一脏病变,可以波及其他四脏,如肝脏有病可以影响心、肺、脾、肾等脏。其他脏器有病也可以传给本脏器,如心、肺、脾、肾之病变,也可以影响肝。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如肝气太过,必克于土,此时应先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则病不传,易于痊愈。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因此,可以借助五行的规律及早控制传变和指导治疗,防患于未然。
(2)确定治则治法
第一,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即“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虚则补其母: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脾的运化而导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土生肺金,所以可用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治疗,所以肺气虚弱,动则气喘气促,抵抗力低下易感冒之人除了使用山鸡椒、五味子、迷迭香补肺气之外,还需柑橘类精油补脾以益肺。补母则能令子实,这些虚证,利用母子关系治疗,就是所谓的“虚则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肝木是母,心火是子,这种肝之实火的治疗,可采用泻心法,泻心火有助于泻肝火。如带状疱疹,局部应用罗马洋甘菊、永久花清肝泻火等抗病毒,可适量加入薰衣草、香蜂草清心火而取效,这就是“实者泻其子”。
第二,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克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因而,在治疗上可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侧重于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
如肝气横逆,犯胃克脾,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克土,用养肝益肾复方、罗马洋甘菊、薄荷等疏肝平肝为主。如脾胃壅滞,影响肝气条达,当以消化复方及薄荷等运脾和胃。抑制其强者,则被克者的功能自然易于恢复。
如肝气疏泄不及,影响脾胃健运,称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为主,兼顾健脾,加用养肝益肾复方与柑橘类精油、消化复方合用,以加强双方的功能,这是扶弱。尚未发生相克现象,也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来防止病情的发展。
(3)指导脏腑用药用油:中药以色味为基础,以归经和性能为依据,按五行学说加以归类,芳香精油也可参照此思路归类。青色、酸味入肝,如青橘、莱姆等;赤色、苦味入心,如没药、乳香、薰衣草等;黄色、甘味入脾,如野橘、柠檬;白色、辛味入肺,如薄荷、尤加利;黑色、咸味入肾,如杜松浆果、天竺葵。这种归类是脏腑选择用药用油的参考依据。
由此可见,临床上依据五行生克规律进行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用五行生克这一规律来治疗,不要机械地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