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老年人医养照护实践:中医药特色护理手册
- 高德江主编
- 2511字
- 2023-09-28 16:50:46
四、失智老年人多学科诊疗特点
由于失智老年人心理、生理更加特殊,需要医疗(精神医学、中医学、内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护理(照护)、健康教育、人文关怀、营养支持等多方面的团队共同参与。通过综合诊疗,失智老年人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避免或延缓躯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明显提高失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失智老年人医疗特点
失智老年人除记忆力减退表现外,还多伴有幻觉、妄想、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需要精神科专业医生给予适量的抗精神病治疗,以减少因精神症状导致的照护困难、危险行为、恐惧害怕等问题;失智老年人大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躯体疾病,需要内科医生针对性地给予相应药物调整;此外,失智老年人还可能合并颈椎病、腰椎病、风湿骨病等常见疼痛性疾病,疼痛也会导致情绪不稳,需要疼痛科或中医科医生进行干预调节。
失智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计算力、执行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有时候二便失禁,疾病早期患者清醒时认为自己无用,成为家人的负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有自杀、自伤倾向出现,需要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介入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此外,失智老年人可能合并偏瘫、四肢无力等肢体废用的情况,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也需要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康复医学科的积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吞咽功能。
综合以上失智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症状表现,治疗上涉及精神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风湿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个科系,每个老人的病症特点均有不同,治疗上必须顺应失智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二)失智老年人人文关怀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层次越高,人的幸福感越强。个体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体验到活着的价值,生活的积极性更高,自信心也会提升。人文关怀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对人性的关怀,重视在精神层面的关怀,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其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性。
近年来,医学模式逐渐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体现在治疗疾病上不仅仅局限于应用医疗技术手段。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患者,更多的是帮助、安慰患者。很多医疗实践证明,躯体疾病的治疗加入人文关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文关怀在疾病诊治、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患者身份由社会的“建设者”转变为“时刻需要被照料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更加需要人文关怀。
医务人员不能仅仅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技术,还应该通过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地照顾和关怀患者的人格与尊严、生命健康权需求,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被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这样对提升失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三)失智老年人营养特点
失智老年人大部分营养状况较差,主要原因如下:①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尤其近期记忆力减退,患者往往不知饥饿,不能自主进食或者忘记进食,即使进食,对食物的种类也缺乏判断能力,导致营养素摄入减少或不均衡。②躯体自然衰老,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多脏器功能逐渐衰竭,胃肠道吸收功能下降,营养物质转化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患者营养不良。③患者伴有糖脂代谢异常、脑卒中等基础疾病,吞咽功能下降,进食呛咳或反复出现吸入性肺炎等感染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④患者家属或者照护人员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护理技能差,帮助不当,导致患者营养状况持续堪忧。⑤患者出现抑郁情况,采取拒绝进食或者拒绝照护人员喂食,或者患者出现被害妄想时,认为他人会在饭菜里下毒而拒绝进食。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失智老年人营养状态差、疾病进展加速、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增高。
失智老年人营养状况与其生存质量、平均生存期密切相关,改善失智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意义重大。应重视并提高照护人员对患者进食困难的认知水平,针对每个老人进食困难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营养支持,重视老人进食情况,最终改善失智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四)失智老年人照护特点
首先,失智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生理自然衰退,骨质疏松,肌力、听力、视力等各项生理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跌倒、坠床、骨折、噎食等风险。失智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躯体并发症,出现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增加,需要照护人员特殊关注。其次,失智老年人性格改变,固执、挑剔、多疑、人际关系紧张,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谵妄、情绪异常、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让照护人员误认为患者故意“作”,因此照护人员要了解失智老年人精神心理特点,进一步给予更加耐心、细致、专业的照顾。基于上述情况,普通的家政服务中心提供的“保姆”“护工”等传统家政服务,已经不能很好地承担失智老年人的照护工作,需要更加专业的照料人员。
(五)失智老年人健康教育特点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从而自觉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失智老年人心理、生理更具特殊性,因此针对失智老年人、救治的医护人员、家属及其照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更要事无巨细,全方位展开。例如,如何规范失智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如何改善失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如何防止老人走丢或进行身份标识,如何防止老人出现跌倒及其他危险行为,如何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如何协助老人进食、睡眠、服药,如何缓解老人及其照护人员压力,等等。
对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属、照护人员、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早期诊断,积极预防,改善失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减少危险因子,对延缓失智老年人的病情发展,维护良好的生活质量,提高家属的健康意识和技能,减少跌倒、走丢等意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