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无择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又号沐溪,宋青田人,大约绍兴、淳熙年间(1131—1189)在世,也有学者认为其约出生在北宋宣和初年(1119),卒于南宋绍熙初年(约1191)。陈氏长期侨居温州,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也收徒授业,开展医学教育,是永嘉医派的创始人。他的名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宋时青田山谷险远,荒僻之地,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养育培植在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医学家,缺乏必要的环境条件。实际上,陈氏主要的医事活动并不在青田山区,而在号称“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东瓯名城温州。

永嘉卢祖常是陈无择的朋友、学生,也是永嘉医派的重要成员,与陈无择过往甚密。他在所著《易简方纠谬》中描述了对陈氏的印象:“先生轻财重人,笃志师古,穷理尽性,立论著方。其持脉也,有若卢扁饮上池水而洞察三因;其施救也,不假华佗剖腹刳肠而彻分四治。”寥寥数语,即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医学家德高技精的鲜明形象。当然,陈、卢的交往也不会是一时半载的泛泛之交,可以推知陈氏长期客居温州。《三因方》论圣散子方说,“辛未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永嘉瘟疫,被害者不可胜数”。陈氏已经侨居温州,目睹其事,故将此作为圣散子之害的唯一事实证据收录于著作之中,留下了在温生活的痕迹。而淳熙甲午(1174)《三因方》成书之后,陈无择仍在温州行医济世,收徒授业,卢祖常指出,“乡之从先生游者七十余子,类不升堂入室,唯抄先生所著《三因》一论,便谓学足,无病不治而去”。由此可见至少从绍兴辛未(1151)永嘉瘟疫之时起,直至淳熙甲午(1174)《三因方》成书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陈无择都生活在温州,行医济世,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因而被时人视为温州人。卢氏因之称为“吾乡良医”;明代永嘉姜准著《岐海琐谈集》,也视之为温州人,谓“永嘉陈言无择”。

近时发现了陈无择之子陈楧夫妇墓志,为证明陈无择长期生活于温州提供了明确的实物资料。《宋进士陈楧墓志》曰:“有宋进士陈君楧,字伯英,处州青田陈氏之裔。父讳言,字无择,娶永嘉吴氏,遂为温之永嘉人。君生于绍兴辛未正月十三日,卒于庆元己未十一月初十日,年四十有九。娶姜氏,故邕州提举讳鹰扬之次女。子二人,长政父,蚤世,次坚老,尚幼。女二人。越明年十月丁酉,与所生母金氏俱葬于瑞安县崇泰乡南湾之原。”陈无择娶永嘉吴氏,“遂为温之永嘉人”,其子楧生于绍兴辛未,正是永嘉瘟疫之时,则陈无择移居温州当远早于此;楧之生母金氏当为陈无择侧室;瑞安县崇泰乡南湾,今属温州市瓯海区。《颍川郡陈氏宗谱》有《沐溪公传》,曰:“公讳言,字无择,号沐溪,鄂公之仲子也。博学多艺,长于方脉,有不可救者,预告以期无爽,故一时医者咸宗之。所著《三因论》行世。公晚年复徙乐清,从祖居焉。”复徙乐清从祖居,虽未明言“初徙”永嘉,而其娶永嘉吴氏,子则居温州,死葬温州,则陈无择已离青田、居温州可信。

另有一说,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谓,“《三因极一方》六卷,栝苍陈言无择撰”。曹禾《医学读书记》因之,亦称“宋栝苍陈言”。栝苍县,隋置,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析栝苍县置青田县,并更名丽水,故称栝苍即包含青田,盖古人好古之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为“蒲田人”,当属笔误。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成书于淳熙甲午。陈无择继承了《金匮要略》的三因说而做了进一步的发扬,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而辨识病因的主要依据是脉象。由此,建立起以病因、脉象为纲领的方剂学分类体系。全书十八卷,按照病因分类,列一百八十门,载方一千余首,辨证论治,条分缕析,详尽细致,内容丰富,后世称赞此书“文词典雅,理致简核”,确是的论。据《三因方序》所载,早在十四年前,绍兴辛巳(1161)陈无择即著有《依源指治》六卷,从书名也可看出这是有关依据疾病病因进行治疗的专书,是临床常用方剂的汇编。全书分八十一门,先是叙述阴阳、疾病、脉象、病证,其次是病因,还集注脉经,内容相当丰富。从书籍内容的比较及时间先后的发展过程看,《依源指治》应是《三因方》的初稿本或雏形。“君子不示人以璞”,治学严谨的陈无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充实完善,最终著成《三因方》。

《三因方》全书共十八卷,首卷论脉,有脉经序、学诊例、总论脉式、三部分位、六经五脏所属、六经五脏本脉体及六经五脏、七表八里、九道诸病脉形体主症等十五篇;卷二首先总论,有太医习业、五科凡例、纪用备论、脏腑配天地论、三因论、外所因论,及中风、中寒、中暑、中湿的证治方药。卷二以下均为诸病证治方药:卷三论痹、历节、脚气;卷四据六经论伤风、伤寒及其变症,卷五论伤寒坏证及狐惑、谵语、虚烦,伤暑、伤湿、寒湿、风湿等;卷六论疫、疟;卷七论疝、厥、眩晕、痉、破伤风;卷八为内所因论,及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痼冷积热、五积六聚、五劳六极、七气五噎等;卷九论痞、健忘、虚烦、痿、血证、癫狂;卷十论劳瘵、蛊、惊悸、自汗、消渴、黄疸及虫兽伤和缢、压、溺、魇、产乳五绝;卷十一论胀满、霍乱、呕吐、哕逆、泄泻;卷十二论滞下、便秘、脱肛、淋闭、九虫、咳嗽;卷十三论痰饮、喘、肺痿、肺痈、腰痛、虚损;卷十四论水肿、“气分”、阴颓、痈疽;卷十五论瘰疬、瘿瘤、附骨疽、肠痈、五痔、肠风、疮疡、癣等;卷十六论斑疮、丹毒、瘾疹、胡臭、头痛、眼、鼻、唇、口、齿、舌、咽喉、耳病;卷十七、十八论妇产科和小儿诸病。

《三因方》的现存主要版本,古代刻本有:南宋刻配补元麻沙复刻本、元刻本、《四库全书》本、清道光二十三年石门蔡载鼎录青莲花馆刊本及底稿本;近代刻本则有:1920—1927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1934年上海鸿章书局石印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等;国外刻本则有:日本宽文二年(1662)刊本、日本元禄六年(1693)越后刊本、日本文化十一年(1814)石田治兵卫刊本。此外,还有清代手抄本多种。

所以,《处州府志》谓,陈无择作《三因方论》研究受病之源,“医家宗之,其徒王硕为《易简》,并《三论》行世”,这“三论”,可能是《三因论》之误,也可能是指续作《易简》的施发、卢祖常和王暐的著作。由此,《三因方论》也就成了永嘉医派的学术基础。

陈无择另著有《纂类本草》,署为“缙云先生”,成于乾道间,鹤溪道人为序,序谓“鹤溪俾犹子编括”。陈衍《宝庆本草折衷·诸贤著述年辰》曰:按《三因方》,鹤溪乃陈言无择之道号,即其所居地名也,属缙云郡,故题此书曰“缙云”焉。其书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