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自动驾驶:科幻与现实的 碰撞交织

第1章  汽车变革:自动驾驶,驶向未来

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与发展

自动驾驶车辆是指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等装置,对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及全球定位系统等进行协同应用,在没有人类主动操控的前提下具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自主控制能力的机动车辆。

自动驾驶车辆本质上是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自动操作,因此,其最大的特点是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主导作用。在人工智能与其他技术的共同参与下,自动驾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不断收集与驾驶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自我学习。

21世纪初,自动驾驶车辆的发展已经呈现接近实用化的趋势。近几年,我国自动驾驶车辆快速发展,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并获得大量资本的青睐。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文件提出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并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实现规模化应用。

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历程如图1-1所示。1980年,国家发起遥控驾驶的防核化侦察车项目。198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我国第一辆智能小车。199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ATB-1问世。

图1-1 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历程

进入21世纪,为了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我国出台了“863计划”。200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第4代自动驾驶车辆。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自动驾驶车辆—红旗CA7460,3年后新一代自动驾驶车辆—红旗HQ3问世。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辆城市自动驾驶车辆。2011年,红旗HQ3首次完成一次高速全程自动驾驶试验,从长沙市驶入武汉市,平均车速达87km/h,行驶距离为286km。201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自动驾驶车辆完成高速公路测试,成为我国第一辆得到官方认证的自动驾驶车辆,并在2015年和2016年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获得冠军。

2015年12月,百度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车辆完成自动驾驶测试,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开始产品化。2016年9月,百度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颁发的全球第15张无人车上路测试牌照。2017年4月,百度与博世公司联合开发的高速公路辅助功能增强版演示车公开露面。

2017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八大重点工程,“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该工程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22年1月,我国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该文件强调,要促进道路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要融合感知、车路信息交互、高精度时空服务、智能计算平台、感知—决策—控制功能在线进化等技术,推动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在道路货运、城市配送、城市公交等领域的应用。

自动驾驶产业所展现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目前,多个国家已将自动驾驶视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但由于自动驾驶产业涉及的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因此,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进程整体比较缓慢。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产业将不断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