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健康城市的理论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三方面全面安康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身体强健。”健康是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促进国民健康是各国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在联合国公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良好的健康和福祉”被列为国际社会需要在2030年达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健康的因素众多,但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日益被世人所认识。因此,1986年11月21日于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健康促进国际会议达成了健康场所促进健康的共识,将“健康在人们日常学习、工作、游玩和互爱的生活场所中,被人们所创造和享有”写入了《渥太华宪章》这一健康促进的纲领性文件中。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8年开始在欧洲正式开展了健康城市的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落实健康场所共识的主要行动。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公室给出了上述健康城市的定义,并指出任何城市只要采用健康城市建设方法,就可以成为健康城市。健康城市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健康置于城市的政治和社会议程之中,旨在通过良好的城市管理来改善城市的健康状况。健康城市方法强调识别健康的决定因素,并提出要让所有利益相关者来参与管理这些因素。健康城市方法强调平等性、参与式治理和跨部门合作,并在应对健康的决定因素时采取实际行动。在欧洲开始健康城市建设的同时,加拿大和美国的城市也先后开展了健康社区和健康城市建设。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各地办公室的推动,健康城市的建设工作逐渐扩展到全球。迄今为止,作为全球健康城市建设“领头羊”的欧洲,其健康城市项目已经进入到第7个五年阶段,建设的重点也从最初的单纯发展公共健康政策转到现在的和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互相融合和互相促进。

健康城市最先在欧美城市被提出和应用,这是由当时欧美城市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健康挑战所决定的。在这些城市中,城市扩张和以汽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引起了如空气污染、交通伤害、静态生活方式,以及肥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增加等问题。与此同时,公共卫生部门只关注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和治疗,而忽视影响疾病的城市建成环境或社会经济因素。虽然在医疗技术上取得了诸多突破,但城市却仍然面临着新老传染疾病交替流行、慢性病患病率不断增长,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健康不平等现象日益增加等问题。城市管理者因而意识到:卫生部门不能独力解决那些因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而产生或加重的健康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全新的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需要充分体现健康问题所涉及的伦理与政治层面的复杂性,要对健康问题内在的复杂性有充分认识,并立足于人群健康的循证科学研究进行政策转化。在这样的认识下,健康城市方法作为一个应对21世纪复杂城市健康问题的方法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