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运维技术及应用
- 钟诗胜 张永健 付旭云编著
- 1018字
- 2023-09-21 10:12:38
1.3.1 事后维修策略
顾名思义,事后维修策略是指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维修的一种被动性维修策略,它是一种非计划性的维修策略。事后维修是最早采用的一种维修策略,实施起来也相对简单。早在18世纪后期,工业生产中就已经开始推广使用蒸汽机、皮带车床等结构简单的工业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但由此也产生了设备的维护维修问题。由于当时的设备结构较为简单,加之设计余量往往较大,使用和维修相对方便,设备出现故障后产生的后果也不太严重,所以设备的维修工作一般都由操作工兼管,而且都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维修,这就是所谓的事后维修。事后维修也称为反应式维修,或故障后维修,这是一种当设备发生故障或者丧失设计功能后才进行维修的维修策略。
事后维修策略最大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设备系统、子系统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较好地避免了过度维修的发生,所产生的消耗及直接费用一般要远小于其他类型的维修策略。但事后维修策略也存在如下不足:①由于没有预测功能,事后维修策略无法预测设备的维修时机,设备管理具有不可控性,非计划停机次数多,经常会出现设备维修不足的问题,还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计划性。②设备故障的随机性,造成备件数量难以提前估算,为了减少维修给企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备品备件,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备件库存量和资金压力。③对安全、环境、生产、维修成本的影响较大,设备事故多,当设备事故后果严重时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当多台设备同时发生故障时,可能延误维修时机,难以满足设备智能保障和维修优化的需求。所以,只有当维修对象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造成的损失较小时,才适合采用事后维修策略,例如辅助作业线上简单设备的维修就适合采用事后维修策略。事后维修策略一般包括问题诊断以及故障零部件维修或更换两个步骤,组织实施相对简单。由于事后维修充分利用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合理地采用事后维修策略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结构和机理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设备的运行控制、检测监测和维护维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设备维修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仅仅依赖操作工已无法完成设备的维修工作。同时,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使得某一台设备出现故障而停止工作,将可能造成整条生产线或整个车间(乃至工厂)的停产,由此造成的后果也比以前更严重,此时事后维修策略也越来越不被企业所接受,需要在事后维修策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为科学的维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