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蹚过逆全球化暗流(《复旦金融评论》第2期)
- 魏尚进主编
- 1568字
- 2023-06-26 18:26:41
蹚过逆全球化暗流
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
国际经济形势复嶂暗流、复杂多变。英国脱欧、美国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内部收入分配不均、移民与本地居民冲突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全球化进程面临过去六十年来少有的严峻挑战。
历史经验与实证研究告诉我们,美国升息的时段往往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金融危机的高发期。尽管美国自己的经济增长处于强劲复苏的繁荣期,但有两个渠道可能会导致别的国家经济发生困难:第一,美国升息会造成世界资本往美国流,这会使许多经常账户有逆差、依赖国际资本来完成本国投资的国家资金匮缺,经济下滑风险增大;第二,美国升息往往使美元升值、其他货币相对贬值,这给许多有美元外债的国家,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债务危机、汇率危机的风险。恰恰因为过去十年美元利率很低,引诱了一大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甚至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发美元债或向跨国银行借美元债。许多中国企业,即使在资本账户管制的大背景下,也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积累了不少美元债。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用国内资产在某个银行的国内分行作担保,然后从该银行的海外分行拿到美元(或其他外币)贷款。中国因为外汇储备相对充裕,外币债务危机的概率较小,不过我们仍然需要警惕与关注。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底子薄弱,其企业或政府还累积了大量外币债务。接下来2~3年这些国家外债爆仓事件、汇率暴跌危机会不断发生,其中包括一些“一带一路”上的国家。这也值得关注与警惕。
回首过往美元币值上升的周期(1995年—2001年),有一连串的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包括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巴西金融危机(1998年—1999年)、阿根廷债务危机(1998年—2002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复杂: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抽资回流发达国家,及以本国货币计的外币债务偿还成本上升是两大原因。
作为区域与全球产业链一大中心的、与世界经济有着密切关联的中国会如何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给出了中国的答案: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中国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从历史和实践经验看,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改革开放四十年,正是积极地接受了全球化的挑战,用好了全球化带来的机会,中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也影响了世界,书写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复兴,创造了GDP高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经济奇迹。
从全球格局来看,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化推动了跨越国界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造就了全球贸易和生产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繁荣,同时推动了人类文明、文化、政治、经济、机制、价值、资本、人口等前所未有的流动、分工、交流以及融合。
但是,一些国家的“去全球化”思潮与行动正在对中国的外贸施压,经济快速增长难度加大,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元升值直击中国金融体系,也进一步增加资本流出的压力,这似乎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池内形成了一个抽水的“黑洞”。
与此同时,针对就业人口总量下降、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的挑战,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的是指导“制造大国”转型为“智造大国”。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具体角色与政策,可以商榷,可以优化,但转型的必要性本身是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无法回避。美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表示担忧,并增加了技术传播与交流的阻力与成本。
暗流涌动,风险陡升,政策选择的明智与否,对未来发展走势影响甚大。本期《复旦金融评论》将聚焦全球化的利与弊,以经济金融学界与业界的专业观点,给出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判断。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有所悟、有所得。
复嶂行看尽,环洲远更迎。
《复旦金融评论》主编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