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父母的生命能量关乎孩子的成长质量

一、认识自己,做好蜕变准备

欢迎你踏上成为导师型父母的蜕变之旅!每天一小步,本书用180天陪你成为导师型父母,为你带来惊人变化。

当你打开这本书,你已经做好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准备。物质上,你已经准备了本书,作为你的蜕变指南;精神上,你已经准备好蜕变,用180天的时间,成为导师型父母。接下来,我将从为人父母的困扰、认识原生家庭、测试生命能量三方面,帮助你做好蜕变前的准备。

(一)为人父母,你有哪些困扰

在蜕变之旅即将开始前,请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心里装了什么?需要再装些什么?检视自己内心的信念,梳理自己为人父母的困扰,确定此次旅程的目标。这是你本次旅程的起点。

花点时间梳理你目前的状况和为人父母的困扰,在笔记本上做个简单的记录,主要围绕以下问题:你现在有几个孩子?孩子分别是几岁?是男孩还是女孩?你目前做父母最大的困扰是什么?这个困扰是关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关于你与老人的相处,或是关于夫妻的琐事争吵?完成这项梳理以后,请把一只手放在胸口,老老实实地回答这几个问题:

1.你为什么生孩子?

2.你希望孩子未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你是如何做父母的?(翻开本书之前,你是如何做父母的?你希望成为像谁一样的父母?你不希望成为哪种父母?)

根据上述三个问题,我准备了相应的备选答案,希望能帮助你理性、清晰地认识自己。

问题一:你为什么生孩子?

备选答案:

1.为父母而生。

2.为爱人而生。

3.为自己的需要而生。

4.为了让一个生命来到世界。

你的答案是哪一个或哪几个?不同的人,答案会有所不同。有的人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想让父母儿孙绕膝,所以是为父母而生;有的人因为爱人特别喜欢孩子,所以是为爱人而生;有人则因为天生就爱孩子,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所以迫不及待地生了。也有一些人说:“让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我的使命和责任。”生育的出发点不同,对待孩子和养育孩子的态度一定会截然不同。

问题二:你希望孩子未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备选答案:

1.希望孩子未来在学业、事业方面能超过我和爱人。

2.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都可以,只要不像我和爱人。

3.希望孩子能实现我小时候没实现的愿望和理想。

4.对孩子没有期待,他可以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样子。

问题三:你是如何做父母的?

备选答案:

1.放养孩子,任其自由成长。

2.交给长辈带孩子。

3.认真看育儿书籍,陪伴孩子。

4.对孩子有求必应。

或许你一直觉得养育孩子并没有什么难的,让他吃饱穿暖即可,品格和道德的塑造可以等孩子长大再慢慢完成。或许你在育儿方面一直都比较困惑和焦虑,经常阅读育儿书籍,与朋友探讨育儿小妙招,甚至在网上搜索育儿知识和理论,你还会不自觉地模仿某些育儿榜样。这些行为的结果如何呢?

回答完上述问题,你会发现你的内心世界已经风起云涌,你对如何养育孩子、如何做合格的父母产生了更多的疑惑和思考。接下来你会检视和反思关于家、关于生命养育、关于父母和孩子的角色这些重要的课题。既然如此,让我们进入旅程前的下一个准备吧!

(二)了解自己,认识你的原生家庭

绘制家庭树

本章家庭树的绘制范围是你的原生家庭,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或继父母、兄弟姐妹。家庭树也被称为原生家庭图,是以树状图直观地呈现每个人原生家庭成员关系的图示。

第一步:画出原生家庭图的框架并分两层写下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名字。图的第一层是父母,第二层是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包括夭折、流产、堕胎的兄弟姐妹,按出生顺序用线段连接起来(不在世的成员用黑笔框出)。

第二步:审视你的生命源头,探寻每个人对你的影响。在每个成员的名字旁边写下你对他的评价和他的职业。评价包括三个性格特点,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分别用四种线段表示你与他的关系(粗黑线:亲密;单线:疏远;曲线:冲突;空白:连接中断),通过线段直观地看出原生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察觉家庭树的循环及相似性,展望和猜测这些循环会如何在自己的新核心家庭中重演。

三幅典型原生家庭图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操作,我选取了三幅简单的原生家庭图。请按照以上三步骤进行初步解读,猜测每个家庭里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和案主的生命状态、生命循环模式。

第一个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如图1.1),是常见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之间是冲突关系,父子之间是疏远关系,母子之间是亲密关系。父亲是一名律师,沉默、粗暴、能干;母亲是一名教师,强悍、唠叨、任劳任怨;儿子是一名法官,沉默、能干、坚强。

图1.1 原生家庭图1

第二个家庭是一个重组家庭,父亲有位前妻,并有一孩早夭,以“X”代表。父母结婚,生了现在的女儿。通过图1.2可知,父与前妻的关系呈亲密状态,父与现妻的关系呈疏远状态,父与现女之间是亲密关系,母与现女间是冲突关系。父亲是一名工程师,大男子主义、懒散、乐观;父亲的前妻是一名销售经理;母亲是一名公司文员,柔弱、可怜、坚韧;女儿是一名企业主管,积极主动、脾气大、韧性强。

图1.2 原生家庭图2

第三个家庭中的女案主是被领养的,在原生家庭中排行第二,家中老大是男孩。女案主聪明、善良、冷漠,是一名会计,她与养父母一起生活,以虚线相连。生父是一名企业家,冷漠、不负责任、聪明;生母是一名会计,她世故、势利、能干。女案主与生父、生母的联系中断。养母善良、笨拙、亲近,是一名家庭主妇;养父本分、朴实、勤俭,是一名工人;兄长性格冷淡,聪明、贪玩,是名企业管理员。女案主与养父母关系疏远,与兄长有冲突。

图1.3 原生家庭图3

以上三例家庭树看似不同但核心相同,即每个孩子只有一对给予其生命的父母,这就是世上各种关系里最稳定、最核心的关系,是不可否定、不可改变、不可代替的永恒的血缘关系。人们常说亲情“血浓于水”,都是由“铁三角”衍生而出。在“铁三角”中(如图1.4),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先结为夫妻,二者结合生下孩子,由此才产生永恒的亲子关系。

图1.4 原生家庭图4

夫妻关系先于亲子关系而存在,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有可能因为一人离开而中断,但其中“父亲与孩子”“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却是永恒不变的两种互不相同的关系,不可以相互取代或被否定。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都没有资格代替爸爸,爸爸也没资格代替妈妈。每个孩子来到世界,就有了与父母相连的各自独立而永恒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真正的本质是父母尽己所能,给予孩子生命!

因此,对于子女来说,“生”本身就是最永恒且唯一的礼物,“养”则是附加的礼物和恩德。父母是否养育子女或养育的质量如何,不是衡量亲子关系的基本要素。每个新生儿就像一颗独特的钻石,被父母带到世界上体验和经历生命之美。钻石本身的光芒不会因外包装的优劣而改变,无论是珍贵的丝绸还是粗糙的牛皮纸,都无法代替钻石本身的珍贵,所以父母“生子”之恩,是“铁三角”中亲子关系的核心,无法取代;而“育子”之恩,则是一份附加的恩情。独有生恩,已无还报,两恩并重,是谓最深亲子之情。

除了生命的给予,还有做人的传承。孩子在父亲身上学到男人的力量,经与父亲连接感受到与世界的关系。孩子在母亲身上学到女人的慈爱,经与母亲连接感受到安全与亲近,学到了何为女人、何为妻子、何为爱。父母两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且无可替代的角色。孩子跟爸爸的关系往往决定了孩子跟世界的关系,跟妈妈的关系往往决定了孩子跟亲人的关系。

“铁三角”的关系虽然简单,但是非常重要。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6~8年里,是一种全然开放的“吸收”状态,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受到家庭中父母互动带来的所有影响。这些影响无意识地储存在孩子的身体、情绪、认知里,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生命模式,好像在写人生电影的脚本一样。

这一切影响,在平时是潜伏未见的。往往在未来遇到某些事件造成了冲击,潜伏的场景被激发,这些储存的影响才会从个体的潜意识中浮现出来,以被扰动的情绪或信念为线索,唤醒曾经的记忆。如关于男女如何相处、丈夫和妻子的角色分工、父母对待孩子的不同方式等内容。在那时你会发现,原来小时候发生的一切都没有忘记,那些情绪和影响都深藏在自己的内心。有很多人做了父母才意识到,小时候自己的经历会一直影响着自己的情绪。这些童年经历从来没有随着记忆消失,每个人都需要主动地完成自我和解,才能开始觉醒、有能力主动选择过自己的新生活。

我做过很多咨询案例,其中一个案例的案主是位高学历的白领女性,人生路的前半程非常顺利,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工作时成为同事中的佼佼者,可生了孩子后,却出现了严重的产后抑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位女性生孩子后,爸妈来帮忙带孩子,触发了她童年时爸爸妈妈的相处模式中有关冲突和对抗的记忆,让她觉得害怕、痛苦。同时她还要面对现实中的爱人、公公、婆婆……她不知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强行压抑这些情绪,反而导致了非常严重的抑郁。

在另一个更严重的产后抑郁的案例中,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跳楼自杀,她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脱自己。她的“万言遗书”控诉自己的丈夫、公公、婆婆,令人唏嘘。但揭开表面的这层纱,真相却是这位妈妈小时候经历的创伤被重新激活,现实的导火索点燃了过去的记忆。她无力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选择一死了之。

有人因恐婚而不婚,有人因不喜欢孩子而不生育,表面上纠结于各种现实条件、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其深层原因则是受小时候的创伤经历和生命模式的无意识控制,不去主动面对和处理就无法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亲子关系的互动模式、父母互动的模式、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自己的家庭生活,甚至影响着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

孩子是否信任这个世界?是否有安全感?我通过三十年的研究和咨询案例积累发现,亲子关系是生命中一切关系的原型,亲子关系决定了每个生命的质量和状态。

在开始主动探索和学习之前,许多生命都在被动、无意识地更换不同的舞台和场景,跟不同的“演员”重复自己小时候无意识中写就的人生脚本。只要回溯根源,就可以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改变自己的人生。

改变从回到亲子关系开始,从了解、厘清、转化自己的亲子关系开始。

第一,从当下开始,有意识地觉察自己亲子关系的模式,因小时候的记忆被触发而开始转变。

第二,觉察之后,可以主动以成人的方式,重新选择切合当下的应对模式。比如我过去面对权威领导时会抖成一团,这也许是小时候被爸爸打的应激反应。觉察让我明白,对方只是领导不是爸爸,我只是下属,不是孩子,我只要用下属的方式去应对就好。这样我就有了重新选择的主动权。

第三,亲子关系的影响巨大,只需要从抗拒父母转为接受父母,就可以重归生命河流,获得源源不断的爱和祝福。接受父母就是真正接受自己的生命,就是跟生命源头的主动连接,就是真正接受世界。接受会带来改变,会创造幸福和喜悦。相反,内心对父母抗拒,就是抗拒和否定自己,就是断开与世界的连接,让生命源头断流。生命就会因分离而孤独,能量枯竭。

第四,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今天你与爱人给予孩子的一切,都在创造和影响孩子的未来。父母越富有智慧,越有能力顺道而行,对孩子的影响就越深刻。反之,有意识地切断与祖祖辈辈的连接,会陷入无意识、无效教育孩子的痛苦循环。

互动分享:

1.在你生命的前六年里,有怎样的故事?

2.你会怎样回忆你的过去?如何向别人讲你小时候的故事?

(三)认识自己,测试“生命能量”

准备好纸笔,做如下测试。测试之前做几个深呼吸,放松一下,让心里的念头直接流动出来。

1.你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经常是怎样的?

备选答案(单选或多选都可以):焦虑、紧张、愤怒、恐惧、懊恼、无奈、喜悦、平静、快乐、兴奋、烦躁、麻木。

2.你经常因什么人而自责、忏悔或内疚?

3.你经常梦见谁?梦中的情绪如何?与离开你的亲人有关吗?

4.你能区分麻木和平静两种状态吗?

5.当你感受到最强烈的爱时,是什么时候?

6.你知道爱人和孩子为什么不太喜欢靠近你、不愿与你沟通吗?

测试完成后,看着答卷,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处在哪个状态?是低落、平静,还是兴奋?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各种课程和场合中,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的生命能量等级图(如图1.5)作为一种自我觉察和改变的工具,分享给许多人。

霍金斯经过30多年的科学实验,发现了生命能量等级的规律。他发现人与宇宙万物一样,只是能量振动的频率不同而已。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能量不分正负,只是振动频率不同,越轻、越抽象无形的东西振动频率越高,如思想、念头等;而桌、椅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振动频率就会偏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振动频率。人与人之间,看似是外形、长相不同,本质则是各自的振动频率不同。有人喜悦兴奋,有人愤怒压抑,不同的能量振动频率会呈现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与每个人的身高、体重、长相均无任何关联,而是与其传达出来的情绪感受相关。

相同频率的能量能够产生共振,高频振动可以带动低频振动。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房间放置很多不同的音叉,一个振动比较强的音叉,会引起其他振动较弱的音叉增加振动频率,并且逐渐变成相同振频的振动。人们发现,同频率的音叉容易产生共振,振动强的音叉可以带动振动弱的音叉与自己同频共振。以此我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能量频率互动的结果。人们总是无意识地喜欢靠近阳光、有温度、总是开心的人,害怕靠近阴沉、紧张、烦躁、抑郁的人。有温度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成为社交场合中的中心和领袖。

图1.5 生命能量等级图

能量,是可测量的客观存在。霍金斯最大的贡献,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不同的振动频率和不同的能量层级。能量层级,从低频到高频共有17个层次,决定了人生的状态和品质。羞愧、内疚、冷淡、悲伤、恐惧、欲望、愤怒、骄傲这些情绪的分数值都在200分以下,等级和分数最低的情绪是羞愧、内疚,骄傲的分数值相对较高。

中国人最怕“骄傲”,怕骄傲后翘尾巴,不思进取。所以我们经常用羞愧感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学不好,对不起爹妈和爷爷奶奶。”学校老师也这样训导学生:“你爸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他们。”事实证明,越这样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越做不到、做不好。这是因为不断制造的内疚感、羞愧感越多,孩子的能量等级越低,越没有力量,无法做真正想做的事。我们就是无意间用羞愧和内疚两种能量,把孩子放在最低能量层级的“十八层地狱”,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相比较而言,一个有资格骄傲的孩子,更有力量爆发自己的潜能,更有力量改变自己。可我们不允许孩子骄傲。

霍金斯的测试发现,能量等级在200分以下的人占85%,也就是说85%的人活在八种较低的情绪状态里。若无主动地改变,有人终其一生都会活在这样的状态里。能量等级在200~500分之间,生命状态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开始有勇气、淡定、主动、宽容、明智等正面情绪。能量等级在500分以上,就能达到爱和喜悦的状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进入开悟的境界,脱离对金钱、权力、物质的所有贪求。能量等级到600分是平和状态,在700分至1000分是能量顶峰,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是最高级别的精神境界。能量等级的提升,一定要通过主动、自觉地改变才能完成,产生大的跨越。

生命能量等级对于生活有怎样的意义呢?

有人这样形容人生:人的一生有三种状态,就像水有三种存在状态一样。一种是冻结状态,一种是平常状态(常温的),一种是沸腾状态。水在冻结的时候是冷的,人在冻结的时候是紧张、恐惧、非常被动的;水在常温时,是可以随意流动的,可以用不同的容器装起来,但仍要依附于容器,受到很多的限制;沸腾的水,则可以上天入地,有更广阔的空间创造、生发,不受容器的局限。水的三种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的状态则由心灵的温度决定,每个人心灵的温度决定了自己的能量层级和能量状态。

在认识和了解了生命能量等级规律后,你可以测试自己的生命能量等级,觉察孩子、爱人、父母的能量等级。你可以选择提升自己的能量等级或维持当前状态。

作为孩子的精神导师和精神偶像,父母的生活状态、生活态度反映了他们的生命能量,会影响孩子的生命能量的提升。父母应以积极的生命能量正面带动孩子快速提升生命能量,让孩子的未来更加辉煌。

互动分享:

1.你的家人中谁是最受欢迎的人?猜一猜他的能量在哪个层级中?

2.你见过能量层级最高的人是谁呢?请用本节内容分析他受欢迎的原因。

(四)实用技巧:给自己和孩子换标签

所谓标签,原指商品标注,用一个简单的卡片使商品的目类、价格一目了然。此处的标签特指以几个形容词描述某人、事、物的特点、特征,把拥有无限可能的存在界定和限制为某个点或方向。人们在与外界互动时,总会用某些词代表自己的信念和想法、评价和定义,如标签一样,贴在自己或对象身上。比如一张纸,本可以有很多用途,但贴上“打印纸”的标签后,人们只会在打印时想到它。

每个人来到世界,都有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但在成长过程中,被家长和老师教导、评价、定义,有自己认同的,也有不认同的,慢慢地自己也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某些评价。每个评价就像一个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使自己容易被识别、区分,除了自己的姓名、性别,标签就是最简单的“我是谁”的说明。

除易识别,标签的暗示作用、对人的限制通常是刻板化的,缺少灵活和可变性。一个完全活成标签特征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被局限、受控制的人。只活成一两个面的人,丧失了生命的丰富色彩和其他变化成长的可能性,很难适应社会。比如“坚强的人”往往缺少柔和;坚持活成“努力”的人,往往过分执着、辛苦,缺少变通,难以活出自在完整的本性。父母对孩子的标签化,也会暗示和局限孩子,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如“我的孩子除了不爱学习,其他什么都好”。试想,孩子接受了“不爱学习”这个标签后,他会有怎样的学习状态呢?

为了激发生活更多的变化,帮助孩子更有效地成长,重换标签是个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技巧。

重换标签分两步进行:先给自己换标签,亲身体验换标签的真实感受和变化;再帮孩子换标签。

第一步,给自己换标签。在开始换标签之前请先做几个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所有的练习都需要跟随自己的心,在放松的感觉中进行。请把一张A4白纸折成十等份剪开,做成十张卡片,在每张卡片里完成以下内容。

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自己这个问题,看看脑海里会冒出怎样的形容词?比如“敏捷的”“比较呆笨”。无论头脑中跳出怎样的词,不做评价,把十个词逐个写在十张卡片上。请注意,无论是你自己认可的,还是别人评价的,不管是好的、不好的,只要在脑海中出现,就如实记录。

2.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你的生活经历(人生故事)。

3.把双面胶或胶带纸贴在每张卡片背面,把每张卡片放在身体相应的部位,感受它带给身心的感觉。

卡片放置的位置可以是头顶,可以是脚跟,可以是胯上,可以是腹部。完成之后,站在镜子前面,看一看贴着这些标签的自己,尝试做一些表情和动作来匹配这些标签,记住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个过程也许对你来说是个挑战,但你需要老老实实、真实地面对自己,因为这是帮你认识自己、让你更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程。

4.把卡片摘下来,试问自己:我希望未来过怎样的人生?

写下三个关键词作为答案。再问自己,未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再写下十个词概括答案。试想当你成为这样的人时,有哪些场景和画面跳了出来?也请写出来。

5.将这些卡片一张张放在手心里,思考这些卡片贴在哪里更合适。

找到感觉,把它一张张贴上去,然后再站在镜子前面问自己:如果我是这样一个人,怎样的表情、动作才能匹配现在的这些新标签?让自己做出来,再感受有了这些新标签之后,身心有什么变化?

6.从第三步摘掉的十个标签里,找一些你喜欢的、在意却不喜欢的标签贴在身上。

现在你身上除了十个新标签,还有一些老标签。再次站在镜子面前看自己,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把这些感觉写出来。这时,给自己换标签的练习就完成了。

第二步,给孩子换标签。当你有了给自己换标签的经历和感受后,可以换种方式帮孩子换标签,不需要完全依靠我上文的介绍。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也可以带着爱人,三个人一起做。让孩子做出自我评价,你与爱人分别给他评价,让孩子同时看到爸爸妈妈眼中的自己、爸爸妈妈眼中过去的自己、爸爸妈妈眼中未来的自己,以及自己期望的未来的自己。孩子可以同时看到自己的许多面。你可以重复第一步的六个步骤,让孩子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的时间点,去看到自己、别人眼中的更多可能。这对孩子来说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自我发现、自我拓展的学习过程。

你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孩子成长中的故事和场景,每人想出三个关键词;告诉孩子你们希望他未来过怎样的人生,成为怎样的人,再写出十个标签。一步步完成所有的过程,跟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的感觉。

这个过程将非常美好,也许将成为家中非常美妙的黄金时间,带给你和爱人、孩子一份出乎意料的收获和幸福。

互动分享:

请写下当你看到自己贴满标签时的感觉和收获,以及你帮孩子做练习时的感觉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