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哲学主干说:陈鼓应著作集
- 陈鼓应
- 21字
- 2023-07-04 17:46:40
方法论
从“得意忘言”的诠释方法到谱系学方法的应用
一、前言
先秦属中国文化哲学之开创期,诸子抒发己见,偶而征引文献,仅仅意在见信于人并广开思路(如《庄子·天下》云:“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汉魏、宋明之后,属传承时代[1],各家多藉“我注六经”的诠释方式建立自己的理论系统。
中国历代哲学家多采经典诠释方式申论己说。自王弼开始“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两者并用,藉解说古代经典而建立自己的玄学体系。
中国哲学史上最早大规模地诠释经典的活动,始于战国中后期《易传》各篇作者之诠释《易经》。而《易传》作者群皆不自觉性地使用“得意忘言”的诠释方法来牵经以伸己说。
《易传》作者群之牵经以伸己说,兹举《乾》卦卦辞“元亨利贞”为例,古经本义为大亨通,占问有利。经中之“贞”皆训为“占”,大量甲骨文出土可以为证,而《易传》则诠释为“正”。《易传》各传中《彖》传最早(当在孟、庄之后),《彖》传取老子“道生万物”说(见《老子》第四十二章、五十一章),而以乾元生物诠释卦辞“元”,并以自然界“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描述卦辞“亨”,末了由自然界的繁茂说到人间的昌盛(“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以释卦辞“利贞”。这段好似老庄思维模式的“道生万物”的生动景象,把古经的占辞的本义作出了“创造性的转化”。《文言》继《彖传》之后,对乾卦卦辞又作了“四德”的不同诠释(“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各传对古经的诠释,虽然没有提出一套诠释理论,如果我们从王弼所使用的诠释方法来察看,它们确符合于“得意忘言”的诠释旨义,差别在于王弼是自觉性地使用“得意忘言”的方法对各经典进行系统性的诠释[2],而《易传》作者群则是不自觉地进行“得意忘言”的诠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