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欲望
DESIRE

一切成就的起点
通往财富宝藏的第一级台阶

三十多年前,当埃德温·C.巴恩斯在新泽西州奥兰治爬下那辆货运列车时,他的模样也许跟流浪汉没什么两样,可他的思维却是王者级别的!

当他离开铁轨前往爱迪生的办公室时,他的思维在驰骋。他看到自己站在爱迪生面前。他听见自己向爱迪生先生要求一个机会,来实现他人生最执着的追求和熊熊燃烧的欲望,他想成为这位伟大发明家的商业伙伴。

巴恩斯的欲望不是希望!不是期待!那是一种强烈的、洋溢的欲望,它超越了一切。它是确定无疑的。

这欲望不是他即将见到爱迪生时才突然冒出来的。长期以来,它就是巴恩斯最强烈的渴求。一开始,当它第一次出现在巴恩斯的脑海中时,或许还只是一个心愿,可到了巴恩斯带着它站在爱迪生面前时,那就不再只是小小的心愿了。

几年后,埃德温·C.巴恩斯再一次站在了爱迪生面前,就在他第一次见到这位发明家的那间办公室里。这一次,他的欲望已经变成了现实。他与爱迪生携手工作。他最大的人生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今天,人们妒忌巴恩斯,以为只是“机遇”眷顾了他。他们看到了他当下的荣光,却懒得花费力气去探究他成功的原因。

巴恩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选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投入了他所有的能量、所有的意志力、所有的努力,一切都是为了这一个目标。他不是生来就是爱迪生的伙伴的。

他乐意从最卑微的工作干起,只要这工作能让他有机会迈出第一步,从此朝着心目中珍藏的最终目标进发。

他苦苦寻求了五年,机会才现身。那些年间,他看不到一线希望,也没有任何人承诺会将实现他欲望的机会拱手奉上。从他投入工作的第一天起,人人都只将他看作爱迪生业务链中的又一颗小螺钉——除了他自己,在巴恩斯心目中,他是爱迪生的合作伙伴,无时无刻,片刻不可分离。

这是对于明确欲望的能量的绝佳描述。巴恩斯达到了目标,就因为他只想成为爱迪生的合作伙伴,无论他还想过要什么,都比不上这一个欲望。他制订计划,凭借计划达成所愿。其间,他斩断了所有退路。

他与欲望协力,直到它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执念,进而最终成为现实。

去奥兰治的路上,他没有告诉自己:“我要努力说服爱迪生给我一份好工作。”他说的是:“我要去见爱迪生,让他知道,我要与他合作。”

他没有说:“我会在那儿干上几个月,看看有没有回报,如果没有,那我就离开,找份别的工作。”他说的是:“我会从那里起步。我会完成爱迪生交代的任何工作,然而,最终我会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他没有说:“我要睁大眼睛留心别的工作机会,以防万一在爱迪生这里得不到我想要的。”他说的是:“这世上只有一件事是我决心要做到的,那就是成为爱迪生的合作伙伴。我要断绝一切退路,押上我的整个未来,赌我有能力得到我想要的。”

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若不成功,便唯有灭亡!

这就是巴恩斯的成功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伟大的将军面临困境,他必须做出决定,确保战斗的胜利。他的士兵要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人多势盛,兵强马壮。他命令将士渡河,拿起武器,背水列阵,然后下令烧掉了己方的兵船。战斗打响前,他发表动员演说,告诉士兵:“你们看到了,船已经烧毁。就是说,除非获胜,否则我们绝无可能活着离开这片河岸!我们别无选择,要么胜——要么死!”最后,他们胜了。

每一个在逆境中求胜的人都必须烧掉他们的战船,切断他们的一切退路。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确保自己始终保有熊熊燃烧的求胜欲,而这一点,正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芝加哥大火[7]结束后的那个早晨,一群商人站在国家大道上,看着余烟袅袅的废墟,那里曾经是他们的店铺。他们召开了一场会议,讨论是应当尝试重建,还是离开芝加哥,另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从头开始。最后的结果是除了其中一位,其他人全都选择离开芝加哥。

这位决定留下重建的商人伸出一根手指,指着他的店铺废墟,说:“先生们,就在这个位置,我要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店,无论它会被烧毁多少次。”

那是差不多五十年前的事了。那家商店已经建成。今天,它就矗立在那里,像一座高耸的丰碑,诉说着我们称之为“熊熊燃烧的欲望”的心理状态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马歇尔·菲尔德[8]做的事情很简单,其他商人也都能做到。只是当困难降临,前途看来黯淡无光时,他们选择了抽身退出,转向了其他看似更容易的去路。

好好记住马歇尔·菲尔德和其他商人的区别,因为这同样就是埃德温·C.巴恩斯和爱迪生公司里数以千计的其他年轻人的区别,也是所有真正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

任何人到了能够理解金钱意义的年纪,都会希望拥有它。“希望”不能带来财富。但“欲望”不同,若是建设好执着的心境,计划好明确的方法,拿出用以执行计划的永不言败的坚持,“对财富的欲望”就能够带来财富。

对财富的欲望能够转化为同等价值的现实财富,这一理论中包含了六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步骤,它们是:

1.在大脑中确定你期望的确切金钱数额。仅仅说“我想有很多很多钱”是不够的。必须明确数字(关于“确定性”是有心理学依据的,我们将在后续章节里谈到)。

2.明确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来换取你想要的金钱(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3.确定一个赚取财富的明确期限。

4.制订一套实现愿望的明确计划,并立刻将计划付诸实践,无论你觉得自己有没有准备好。

5.列一张表,简明扼要地列出你想赚得的金钱数额、赚取的时限、你愿意付出的代价,清晰写明你的赚钱计划。

6.大声朗读上述列表,每天两次,一次在晚上睡觉前,一次在早上起床后。朗读时,想象你已经得到了这笔钱,看着那个有钱的你,感受它,坚信不疑。

遵循以上六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第六步,你必须细心体察,依照指引行事。你或许会抱怨说,在还没有赚到钱之前就要“看到”有钱的自己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熊熊燃烧的欲望”就能帮得上忙了。如果你对金钱的欲望真的强烈到化作了执念,你就能够轻松说服自己,你能赚到那些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金钱,为了让你充满无比的信心,相信自己必将得偿所愿。

唯有形成了“金钱意识”的人才能积累巨大的财富。所谓“金钱意识”,就是大脑被针对金钱的欲望彻底浸透,就是人能看到自己已经拥有了财富的样子。

对于尚未经过人心磨砺的懵懂无知的人而言,这些指南或许显得不切实际。对于没能找到六步骤好处的人来说,了解一下卡耐基的故事或许能帮助大家有所收获,卡耐基最初只是轧钢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可他努力摆脱了最初的命运,运用这些要素赚到了价值超过百万美元的财富。

若能知道已故的爱迪生也曾认真审核过我们在这里推荐的六步骤,或许能对你更有帮助。他不但认可了它,更认为这些步骤并不仅限于在赚钱时有用,更是达成任何目标都不可或缺的。

这些步骤里不要求“辛苦劳动”。它们不要求牺牲,也不需要人们变得荒唐可笑或是盲目轻信。实践它们不需要接受过大量教育。然而,成功实践这六步骤,的确需要充足的想象力来让人们看到并了解到,财富的积累不能留待机会、好运或巧合。人们必须认识到,所有拥有了巨大财富的人,在得到金钱之前,都经过了梦想、希望、期盼、欲望和规划等一系列过程。

读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除非能够燃起对金钱的炽热欲望,并且真心相信你能够拥有它们,否则永远也不可能收获巨大的财富。

你或许还知道,自文明之初到现在,每一位伟大的领路人都是梦想家。当今世界,基督教蕴含着最大的力量,因为它的创始人是个非常强大的梦想家,他拥有足够的视野与想象力,不必等到梦想从精神或心灵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就能早早真切地看到它们的模样。

如果你无法在脑海中看到巨大的财富,那么也同样永远不会在银行账户里看到它们。

对于具备行动力的梦想家而言,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如眼下一样的巨大机会。实际上,六年的经济崩溃将所有人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一场新的赛跑即将打响。不妨打个赌,未来十年内,将有巨大的财富被创造、积累。比赛规则已经改变,因为我们如今生活在已经改变的世界里,毫无疑问,对于那些经历过一切都陷入停滞的大萧条时期,并在当时少有甚至毫无机会的大众而言,这是有利的条件。

我们站在了这场“奔富竞赛”的起跑线上,就应当满怀信心地相信,如今我们生活其间的这个世界早已改变,它需要新的想法、新的行事之道、新的领路人、新的发明创造、新的教育方式、新的市场规则、新的图书、新的文学、新的广播节目、新的影视创意。要实现所有这些更新更好的东西,有一种品质是制胜所必需的,那就是确定无疑的目标、对于个人企图的了解,以及拥有它的强烈欲望。

商业萧条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启。这个改变后的世界需要具备行动力的梦想家,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行动起来,去实践他们的梦想。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这样有执行力的梦想家永远都是文明的创造者。

我们这些渴望积累财富的人都应当牢记,这个世界真正的领路人永远都是懂得掌控那些无形的、不可见的力量,并将它们投入实践,从而创造机会的人,他们能够将这些力量(或思想的冲动)变成摩天大楼、城市、工厂、飞机、汽车乃至任何一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舒适的便利形态。

宽容、开放的心态是今天的梦想家所必不可少的。害怕新想法的人还没起步就注定要失败。过去从未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眷顾开拓者。没错,如今不是大篷车那个时代,没有蛮荒的西部可供征服,但我们有巨大的商业、金融和工业世界需要重塑,需要建立更优秀的新规则。

制订你自己那份获取财富的计划时,不要让任何人影响你,不要附和他们去鄙视梦想家。要在这个改变后的世界里赢得大奖,你必须紧握过往伟大先驱们的精神,他们的梦想已经将其中的价值完全赋予了我们的文明,这种精神已经融在了我们祖国的骨血里——开发我们的天赋,运用它们换取利益,那是你的机会,也是我的。

我们不能忘记,哥伦布曾梦想有一个未知的世界,他将生命全部押在了这样一个世界的存在上,最终他真的发现了它!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曾梦想有无数个世界,他最终发现了它们!在他成功之后,没人指责他“不切实际”。相反,全世界都把他供上了神坛,这再次证明了“成功无须道歉,失败没有借口”。

如果你想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如果你相信它,那就只管去做!去实践你的梦想,即便遭遇一时的挫折,也绝不要在意“他们”会说些什么,因为这些“他们”很可能不懂“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亨利·福特,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穷小子,梦想有一种不必靠马来拉的车,他运用手头所有的工具去行动,并不等待机会眷顾,到如今,他梦想的成果遍布全球。他比世上任何一个人投入的精力都多,因为他不害怕与梦想同一阵线。

爱迪生梦想用电点亮的灯,他想到便开始做,尝试将梦想付诸行动,无视上万次的失败,他与梦想并肩而立,直至最后将它化为现实。梦想行动家永不言退!

维纶梦想有一家雪茄连锁商店,他将梦想付诸行动,如今,联合雪茄店遍布美国最好的每一个地段。

林肯梦想黑奴的自由,他将梦想付诸行动,只差一点就能活着亲眼见证一个南北统一的美国,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怀特兄弟梦想一台能够飞上天空的机器。到今天,全世界都看到了他们梦想成真的证据。

马可尼梦想一套可以驾驭以太无形之力的系统。事实证明他的梦想不是臆想,全世界每一台无线装备、每一台收音机里都能找到他成功的证据。另外,马可尼的梦想让最破败的小屋与最堂皇的广厦在某些方面拥有了平等的地位。它让不同国家的人成为天涯咫尺的近邻。它为美国总统提供了能够同时且即时对全美人民说话的媒介。你或许会愿意知道,马可尼的“朋友们”曾经把他抓起来,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检查,因为他宣布发现了远距离隔空传输信号的原理,不必借助电线或其他任何物理介质。今天,梦想家们的境遇可比那好多了。

这个世界已渐渐习惯了不断有新发现。不,应当说,它已经开始乐于奖赏为这个世界带来新点子的梦想家们了。

“最伟大的成就最初都只是梦想。”

“橡树沉眠于橡子中。飞鸟等候在鸟蛋里,在灵魂世界的最高处,有天使不眠轻舞。梦想就是现实的种子。”[9]

世界的梦想家们,觉醒吧,站出来吧,秀出你们自己。如今是你们这些明星闪耀的时刻了。全球大萧条带来了你们一直等待的机会。它教会人们谦逊、宽容、敞开心怀。

现在这个世界充满了无穷的机会,这是过去的梦想家们从未见过的景象。

一种燃烧的欲望,等待着被实践、被实现,这就是梦想家起步的地方,没有第二个起点。冷漠、怠惰与安于庸碌是孕育不出梦想的。

这个世界不再嘲笑梦想家,也不再说他们不切实际。如果不信,去田纳西走一走,去看看一位有梦想的总统是如何驾驭、利用美国强大的水利资源的吧[10]

你或许曾经失望,或许曾在大萧条时期历经挫折,或许曾经感受过你强大的心脏如何破碎、流血。鼓起勇气吧,因为这些经历都是对你心灵的磨砺,它们给了你坚韧的灵魂,那是无价的财富。

也请记住,所有成功者在“抵达成功彼岸”前都有个糟糕的开端,都曾经历许多心碎神伤的挣扎。这些成功者生命的转折点,往往都紧随某个危机而来,扛过危机,他们便迎来“全新的自我”。

约翰·班扬[11]写下《天路历程》,那是英国文学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而他写作之时,正是在他因宗教观点而入狱、经受了严厉的惩罚之后。

欧·亨利曾经遭遇巨大的不幸,被投入了俄亥俄州哥伦布的监狱,也正是在那之后,他才发现了沉睡在自己大脑中的天赋。因为不幸,他被迫去认识“另一个自我”,去运用他的想象力,他找到了身为伟大作家的自己,不再是可悲的罪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生活的路是奇特而多样的,更奇特的是“无限智慧”设下的道路,在这些道路上,人们有时不得不经受各种严苛的对待,直到认识自己的大脑,发现自己的能力,学会运用想象力构建出有用的想法。

爱迪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可也曾经只是个落魄的报务员,在被驱赶前行的道路上,他经历过数不清的失败,最终,他找到了藏在自己脑中的天赋。

查尔斯·狄更斯起步于为鞋油罐子贴标签。第一场爱情的悲剧深入他的灵魂,将他变成真正的世界级大作家。那场悲剧首先创造出《大卫·科波菲尔》,然后是一系列的其他作品,为所有读者呈现了一个更丰富、更美好的世界。对爱情的失望常常令男人买醉,女人堕落。然而,这只是因为大多数人从来没能学会转化的艺术,没学会将他们最强烈的情感投入最富有建设性的梦想之中。

海伦·凯勒出生不久便陷入了聋、哑、瞎的境地。可哪怕遭遇了这样极端的不幸,她依旧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历史的书页上。她的整个人生都在告诉我们,只要不承认失败,人就永远不会失败。

罗伯特·彭斯[12]原本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乡下小子,贫困缠身,长大后还成了个酒鬼,可世界却因有他而更加美好。只因他将美丽的思想注入诗句,拔除荆棘,种下玫瑰。

布克尔·塔尼亚法罗·华盛顿[13]是奴隶出身,天生在种族和肤色上就处于劣势。可是他懂得宽容,有一颗对万事万物都始终保持开放的心,同时也是一位“梦想家”,因此造福了一整个种族,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贝多芬耳聋,弥尔顿眼盲,可他们的名字都将与时间共存不朽,因为他们有梦想,而且将它们的梦想转化为有序的思想。

在进入下一章之前,重新点燃你心目中希望、信念、勇气与宽容的火苗吧。如果你拥有了这些心态,再了解了本书所述的要素的实行方法,一切就已准备就绪,你所要的自然源源而来。正如爱默生所说:“凡你为帮助与抚慰送出的每一句箴言、每一本书、每一条谚语,必将回馈于你,无论经由坦途还是曲折小径。凡你伟大、温柔的灵魂所渴望的,而非异想天开的心愿所希求的朋友,必将紧紧拥抱你。”

“想要”某样东西与“准备好”接纳某样东西是不同的。无论什么,若不是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则没有人能“准备好”接纳它。其心态必须是“相信”,而不仅仅是希望或期待。开放的心态是“相信”的关键。封闭的心灵无法激发信念、勇气与“相信”。

记住,追求更好的生活,要求富足与成功,所需要的努力并不比接受贫困不幸来得更多。一位伟大的诗人[14]曾以诗句准确地描述过这一宇宙真理:

我向生活索取一块铜板,

生活便不再给予更多,

任我在黑夜里苦求,

盘点可怜的所有。


因为生活就是雇主,

你开价,它支付,

一旦薪酬谈妥,

呵,你就要背负起职责。


我为微薄的薪资奔忙,

却惊讶地听说,

无论开价几何,

生活原本都乐意给我。

人定胜天

作为本章的重头戏,我想谈一位我个人所知的最不寻常的人。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二十四年前,当时他才刚刚出生不过几分钟。来到这个世界时,他就没有耳朵。医生顶不住追问,坦承这孩子很有可能天生就又聋又哑。

我对医生的判断提出了质疑。我有这个权利,因为我就是孩子的父亲。不但如此,我还下定了一个决心,有了一个想法,只是没有说出来,而是把这想法悄悄藏在了自己心里。我认定了,我的儿子一定能听,也能说话。老天可以给我送来一个没有耳朵的孩子,可它不能让我接受这个痛苦的事实。

在我心里,我知道我的孩子将来能听能说。怎么听,怎么说?我相信一定有办法,我知道我会把它找出来。我想起了不朽的爱默生说过的话:“世间一切都在教导我们‘信念’二字。我们要做的只是遵循教导。有一个指南适用于我们每个人,那就是,虚心倾听,对的字眼必将出现。”

对的字眼?欲望!我的欲望在于我的儿子不是聋哑人。这欲望超越了一切。从那一刻起,我的欲望再也不曾消退,一秒也没有。

许多年前,我曾写道:“我们唯一的局限就是在大脑中给自己的设限。”我平生第一次想知道,这句话究竟是不是对的。我面前的床上躺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生来就没有听觉器官。尽管他依然有可能会说能听,但终其一生,明显的身体缺陷都将伴随着他。当然,这样的想法眼下并不存在于这孩子自己的心中。

对此,我能做些什么?我总能找到办法,将我自己心中的炽烈欲望植入孩子脑中,以某种方式,不借助耳朵,将声音送进他的脑海。

一旦这孩子长到懂得配合的年纪,我就要让他的心中充满对“听”的强烈欲望,接下来,老天自然会以它自己的方式将这欲望转化为现实。

这一切思索过程都发生在我的脑内,我没对任何人提起。每一天,我都向自己承诺一次,我绝不接受我的儿子会是聋哑人。

当他长大一些,开始关注身边的事情时,我们发现他是有一点听力的。到了一般孩子学说话的年纪,他没有任何想开口的迹象,可从他的行为来看,我们敢说,他能略微听到一些声音。这就够了!我坚信,只要他能听,哪怕只能听到很少的声音,这份听力就能发展,就能提高。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给了我希望。那完全是意外的收获。

我们买了一台手摇留声机。第一次听到音乐响起,这孩子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立刻把那机器据为己有。很快,他就表现出了对某些唱片的偏爱,其中就包括《遥遥长路到蒂伯雷里》[15]。有一次,他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这张唱片,听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就站在留声机跟前,牙齿扣在机身边缘。一直过了许多年,我们都不明白他这个自然而然形成的习惯意味着什么,因为那时候的我们还从来没听说过“骨传导”原理。

就在他霸占留声机后不久,我发现,只要嘴唇贴着他耳朵的乳突骨或头骨下缘说话,他就能听得很清楚。这些发现为我提供了重要的手段,让我可以开始着手将我的“炽烈欲望”转化为现实,帮助我的孩子发展听力和说话的能力。这时候,他已经开始尝试说某些词。前景远远谈不上乐观,可信念支撑下的欲望从不知道“不可能”为何物。

断定他能清楚听到我的声音后,我立刻开始向他灌输对于听和说的欲望。很快,我发现这孩子喜欢听睡前故事,于是我着手编了一些故事,旨在培养他自立自助的意识、想象力,以及想要听、想要和正常人一样的强烈欲望。

其中有一个故事最特别,我有意识地在每一次讲述中都加上些新的戏剧化色彩。这个故事是为了在他脑海中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他的病痛不是麻烦负累,而是巨大的财富。尽管我所知的所有哲学观点都清楚地指明了“祸兮福所倚”的道理,可必须承认,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将这种病痛变成财富。但我还是继续我的实践,将这种人生观放进睡前故事里,期望着有一天,他能找到某种方法,将他的缺陷用在有益的事情上。

理智清楚地告诉我,耳朵和听力器官的缺损是无可弥补的。可信念支撑下的欲望将理智赶到一旁,鼓励我坚持下去。

如今回头看来,我发现我们之所以最终能收获惊人的成果,儿子对我的信赖至关重要。无论我说什么,他从不怀疑。我告诉他,跟哥哥比起来,他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这个优势会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来。比如说,学校里的老师会注意到他没有耳朵,因此,他们会特别关注他,对他格外和善。老师们的确如此。他的妈妈确保了这一点,她会去拜访老师们,跟他们商量,给予他必要的额外关注。我还塞给他一个设想,那就是,等到他长大了,能去卖报纸了(他的哥哥已经成了一个小报贩),他会比他的哥哥更有优势,人们会花更多的钱买他的东西,因为他虽然没有耳朵,可人们会看到他是个多么聪明、多么勤劳的男孩。

我们能够察觉,这孩子的听力在一点点提升。更棒的是,他从不曾因为自己的缺陷而产生过哪怕一丝一毫的自怜自艾。就在他快满七周岁时,我们对于他心灵的着力培养第一次展示出了结果。当时他已经央求了好几个月,想要得到出门卖报纸的特许,可他妈妈不同意。她担心他的听力问题会让他在独自上街时遇到危险。

最后,他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一天下午,家里只有他和用人,他从厨房窗户翻出去,爬到地上,一个人出发了。首先,他向隔壁的鞋匠借了六美分作为启动资金,买来报纸,卖掉,再去买报纸,就这样一直重复到当天傍晚。他算好账,还掉从他的“银行家”手里借来的六美分,最后净赚了四十二美分。当我们在夜里回到家中时,他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手里紧紧握着那笔钱。

他妈妈掰开他的手心,拿出硬币,哭了。那是百感交集的哭!为她儿子看来如此不易的第一场胜利而哭。我的反应恰恰相反。我发自内心地大笑出声,因为我知道,我的努力奏效了,我成功在这孩子心中植下了信念的树苗。

从他的首次商业探险中,他妈妈看到的是一个耳聋的小小男孩,走上街头,冒着生命危险去赚钱。可我看到的是一个勇敢、有雄心壮志、懂得自力更生的小商人,对自己充满了百分之百的信心,因为他已经主动开始尝试工作,而且获得了成功。这件事让我很高兴,我知道,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而这份足智多谋将终身陪伴他。后来的事情证明了这都是真的。他哥哥如果想要什么东西,会躺在地板上,两腿在空中乱蹬,哭喊着要那东西,然后得到它。而这“小聋孩儿”想要什么的话,就会制订一个赚钱的计划,然后自己去买。他竟懂得照计划行事!

真的,是儿子教会了我,缺陷也能变成一个人追求有益目标路途中的踏脚石,除非他自己将它们视作障碍,拿它们当作借口。

这个小聋孩儿一路升学,上了高中,进了大学,尽管他从来都听不见老师们说的话,除非他们靠近了大喊。他没上过聋哑学校。

我们不允许他学手语。我们认定了,他应该拥有正常的人生,和正常的孩子们在一起,我们坚守这个决心,哪怕它耗费了我们许多精力——用在与学校官员辩论上。

高中时,他尝试过一个电子助听器,但完全不起作用。我们相信这是有理由的。这孩子六岁时,芝加哥的J.戈登·威尔逊医生曾为他动过一个小手术,检查了他头部的一侧,却没能找到相应的听觉器官。

就在那次手术过后的第十八年,他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星期里发生了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似乎是巧合之下,他得到了另一套电子听力设备,是送来请他试用的。因为有过一次失望的经历,他没有立刻尝试。但最终,他还是拿起了那套装备,多少有些漫不经心地装上电池,哇!就像魔法降临,他的欲望成真了!那是从他懂事以来就有的拥有正常听力的欲望。他第一次能够像任何拥有正常听力的人一样去听了。“上帝行事奥妙神秘,他总能创造奇迹。”

助听器为他打开了全新的世界,他欣喜若狂,冲向电话,拨给他的妈妈,完美地听到了她的声音。第二天,他第一次听到了教授的讲课,清清楚楚!在此之前,只有靠近了大声喊时,他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他听到了收音机的声音。他听到了电影的声音。人生第一次,他能够自如地与别人交谈,不需要对方扯着嗓子大喊。是的,他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拒绝接受老天的错待,凭借着执着的欲望,我们说服老天,借助一个可行的手段,修正了它的错误。

欲望开始收取红利,但成功尚未达成。这个男孩还得寻找到他踏踏实实的可行之路,来将缺陷转化为等价的财富。

男孩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成果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只是一心沉醉在发现全新声音世界的喜悦中,兴奋之下,他给助听器的生产商写了封信,激情洋溢地讲述了他的经历。他的信里有某种东西,也许没有明白地写出来,却暗藏在字里行间,厂商被打动了,邀请他前往纽约。抵达后,他在厂商的陪同下参观了整个工厂,和总工程师交流了一番,谈起他的新世界,就在这时,一个预感、一个想法或者一个灵感——随便你怎么说吧——闪过他的脑海。正是这突然闪现的念头将他的缺陷切切实实地转化成了财富,注定了在未来的岁月里,将有千万人因此收获金钱与快乐。

简单说来,这个突然闪现的念头是这样的:它提醒男孩,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讲述自己这个新世界的故事,他就可以为千百万聋哑人提供帮助,要知道,若是没有助听器的帮助,他们多半就得在无声的世界里度过一生。就在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终身致力于为重听人士提供帮助。

他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密集调研,一边分析助听器行业的市场体系,一边想方设法与世界各地的重听人士交流,与他们分享他刚刚发现的“新世界”。完成这一步后,他根据调查结果,制订了一个两年计划,交给了那家助听器公司。公司当即为他提供了一个职位,好让他能够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投入工作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注定要为成千上万的重听人士带去希望和实实在在的信仰,对于他们而言,若没有他的帮助,就只能永远生活在聋哑的世界里。

与他的助听器厂商达成合作后不久,他邀请我出席一个课程,是他的公司开办的,目的在于教聋哑人听和说。我从未听说过这样的教育机构,我去了,却满怀狐疑,只希望我的时间不会被彻底浪费掉。然而,我在那里却大开眼界,事实告诉我,过去我在儿子心中埋下并小心维护的“能正常地听”的欲望,究竟能成长到如何壮大的地步。我看见聋哑人真的在被教导如何去听、去说,而他们所运用的,正是我这二十多年来为了拯救儿子免于沦为聋哑人而采用的原理。

就这样,命运之轮悄悄转了个弯,我的儿子布莱尔和我注定要为那些尚未出生的聋哑儿提供帮助。因为,就我所知,当今世上唯有我们真正证明了,因病痛导致的聋哑是能够得到矫正的,患者是能够回归正常生活的。一个人成功了,其他人也能成功。

我毫不怀疑,若不是他妈妈和我那样千方百计地塑造他的思想,布莱尔必定终其一生都将是聋哑人。迎接他出世的医生私下里告诉我们,这个孩子很可能永远都不能听,也不能说话。就在几个星期前,该领域的著名专家欧文·沃利斯博士为布莱尔做了一次彻底的检查。看到我儿子如今能多么自如地听说,他震惊极了,说他的检查显示,“理论上,这个男孩根本就没办法听到声音”。可不管X光片如何显示他的颅骨里根本没有连通大脑的通道,这小伙子就是能够听的。

当我在他大脑中植入对于听说的欲望,对于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欲望,这股动力便以某种我们所不知晓的方式影响了上天,让它转而搭建起桥梁,跨越静默深渊,将这男孩的大脑与外部世界连通起来。这是哪怕最睿智博学的医学专家也无法解释的。哪怕只妄自猜测上天是如何创造了这个奇迹,于我而言,也是冒犯亵渎。哪怕只是一时疏忽,忘记将这奇特经历事无巨细、一丝不漏地都告诉世界,对我来说,也是不可原谅的。那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我有理由说,我相信,对于拥有背靠坚韧信念的欲望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可能。

毫无疑问,炽烈的欲望自有其秘密之道,可以将自身转化为等价的物质实体。布莱尔的欲望是拥有正常的听力。现在,他拥有了它!他天生有缺陷,这种缺陷很容易让人屈从于含糊的欲望,捧上马口铁杯子和大把铅笔,走上街头讨生活。可他的缺陷给了他保障,让他能以此为媒介,为千百万苦于听力障碍的人提供服务;也让他得到了一份好工作,有了未来生活的经济保障。

在他还是个孩子时,我为了引导他相信自己的缺陷会变成巨大的财富,将一个小小的“善意的谎言”放进了他的脑海。如今,这个“谎言”证明了,它不是谎言。是的,只要有信念,有燃烧的欲望,没有什么是不能成真的。人人都能获得这些品质,无须付费。

我见过许多遭遇各自问题的男女,却从未见过有哪个案例能够更清晰地展示欲望的力量。写作者们有时会犯下错误,涉足他们只知皮毛或只短暂接触的领域。而我的幸运之处在于,我能够通过自己亲生儿子的病痛,有幸测试“欲望之力”的威力。或许,考验如此到来是他的幸运,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情形,谁也不能说比他更有准备,更能好好证明,当欲望被投入考验中时究竟会发生什么。如果连大自然也要屈从欲望的意志,那么,单靠人力是否真的能战胜“炽烈的欲望”呢?

多么神奇、多么难以预料啊,人类大脑的力量!我们不了解它如何利用周遭环境的点点滴滴,如何调度它能触及的每个人、每个物体,不知道它如何将“欲望”转化为相应的实物。也许有一天,科学家们能够揭开这个秘密。

我在儿子脑中植下像正常人一样听说的欲望。这个欲望如今变成了现实。我在他脑中植下化最大缺陷为最大财富的欲望。这个欲望实现了。我们收获了惊人的成果,所用的方法却并不难解说清楚。其中包含三个非常明确的事实:第一,我将“信念”融入对正常听力的“欲望”,并传达给我的儿子。第二,我努力尝试一切可能的方法,将我的“欲望”传递给他,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年复一年。第三,他信任我!

就在本章即将写作完成时,传来了舒曼海因克夫人的死讯。新闻短讯里简单介绍了这位非凡女性作为歌手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缘由线索。我在这里引用了这段话,因为其中所包含的线索不是别的,正是“欲望”。

职业生涯之初,舒曼海因克夫人造访当时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主管,想请他听自己唱一段。可他根本没听,只看了这衣着寒酸、举止笨拙的女孩一眼,他就毫不客气地大声断言:“这么一副长相,完全没受过专业训练,你怎么能指望在歌剧领域取得成功?好孩子,放弃这个念头吧。去买台缝纫机,好好干活。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歌手。”

“永远”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这位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主管很懂歌唱技巧。可他太不懂“欲望”,不懂它转化为“痴迷”后会有怎样的力量。如果稍稍多了解一点这种力量,他就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连一个机会都吝于给予就判一名天才死刑。

好几年前,我的一位商业伙伴病了。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只能进医院接受手术。他进手术室前,我去看望了他,当时心里很怀疑,他都瘦弱憔悴到这样的地步了,还能熬过一场大手术吗?医生提醒我,能看到他生还的机会微乎其微,可那是医生的看法,不是病人自己的看法。就在被推走前,他气若游丝地说:“别担心,头儿,我过几天就能出院了。”手术护士满怀同情地瞥了我一眼。可这位病人真的平安熬过了手术。事后,他的医生说:“他能活下来,全靠他自己的求生欲。要不是他不肯接受死亡的可能性,是绝不可能顺利度过危机的。”

我相信有信念支撑的欲望的力量。因为我见过这种力量将人从卑微的起点送上财富与权势的高点;我见过它将人从死神手里抢出来;我见过它以千百种方式成为人们遭遇挫折后卷土重来的倚仗;我见过它给了我的亲生儿子一个正常、快乐、成功的人生,哪怕老天原本将他送入的是一个没有耳朵的世界。

可“欲望”的力量要如何驾驭、如何使用呢?本章和以下各章节就此给出了答案。在美国持续最久,很可能也是破坏力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之后,这一信息将为全世界所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信息将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他们都曾在大萧条期间饱受创伤,或失去了财富,或失去了地位,其中大多数人必将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对于这些人,我希望能让他们了解一点:所有的成就,无论其本质或目的是什么,最初必定来自对于某种明确目标的强烈欲望。

通过某种它从未揭示的奇妙而强大的“精神化学”原理,大自然藏身在“强烈欲望”的推动力中,这种力量不知道什么叫作“不可能”,不接受“失败”的存在。

[7]芝加哥大火发生于1871年10月8日,火势持续至10月10日早晨,九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芝加哥城被夷为平地,三百人丧生。火灾起于德克文街的一处粮仓,传说是奶牛踢翻放在草堆上的油灯导致起火。

[8]马歇尔·菲尔德(Marshal Field,1834—1906),美国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创始人,文中提到的商店就是它。2005年,英国梅西百货收购了马歇尔·菲尔德百货,该店现为梅西百货的全球四大旗舰店之一。

[9]两段引文原本是相连的一段,出自英国作家詹姆斯·艾伦(James Allen,1864—1912)的代表作《做你想做的人》(As a Man Thinketh,1903年)。

[10]此处所指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田纳西流域水利工程,这是当时美国政府“以工代赈”计划中最宏大的工程。该项计划为政府救济方案的一部分,意在缓解失业问题的同时建设公共设施。

[11]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英国作家、传教士,传世最广的作品即发表于1678年的宗教寓言《天路历程》(The Pilgrim’ s Progress)。

[12]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苏格兰诗人,有“国民吟游诗人”“埃尔郡吟游诗人”等诸多称谓,公认的苏格兰民族诗人,被视为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即为其作品。

[13]布克尔·塔尼亚法罗·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约1856—1915),美国教育家、文学家、作家、总统顾问,自1890年起为非裔美国人群体的绝对领袖人物。

[14]即美国女诗人、文学评论家杰茜·贝尔·里滕豪斯(Jessie Belle Rittenhouse,1869—1948),文中所引即其诗作《我的报酬》(My Wage)。

[15]《遥遥长路到蒂伯雷里》(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风行军中的歌曲,创作于1912年,本是一首英国音乐厅歌曲。蒂伯雷里为爱尔兰地名。西南联大时期,为迎接步行西进至昆明的师生,赵元任与丁树声两位先生合作仿撰了《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