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成了大明驸马

崇祯十三年

京城,诏狱。

昏暗的灯光,铁锁当啷,凶狠的锦衣卫来回走动。

监牢内,戴罪的犯官、定为谋逆的罪人惶惶不可终日,当今皇帝刚愎自用,对文官杀伐果断,一旦进了这诏狱,很少能活着出去。

崇祯三年,原本深受信任的袁崇焕,就被锁拿下诏狱,凌迟处死,家人流放三千里。

可就在这诏狱内,却有一风姿俊美的公子,坦然而卧,一脸的不在乎。

“唉,可惜了。”

一名锦衣卫提着灯笼往监牢内照了照,查看了一下,便叹息摇头。

在这监牢内的公子,同其他牢中的犯官、罪人不一样,原本应该有锦绣的前程,却因为殿前失言,惹怒了正心情不好的崇祯,被立即锁拿下诏狱,等待崇祯最后的旨意。

“不就是说了句大明药丸,至于吗?”

公子口衔一根干草,右手托着腮,躺在硬邦邦的木床上,自言自语道。

“哎呦,周公子可别说了,你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那打着灯笼的锦衣卫似乎对这周公子不错,连忙低声提醒,同时将怀中一个油纸包递了进来。

相比于其他罪人的监牢,周公子的监牢打扫的干干净净,一点异味都没有。

“多谢。”

周公子也不见外,伸手接过了油纸包,打开后里面是一整只烧鸡,散发着阵阵香气。

“这是你父亲,周大人还有宫内娘娘们的关照,倒也不用谢我,只是认错的折子写好了没有。”

锦衣卫连忙对周公子说道。

“不会。”

周公子撕开一条鸡腿,淡淡的对锦衣卫说道。

“不会?”

锦衣卫眼中诧异,张了张嘴,这位周公子是太常寺卿的独子,都尉周世显,文武双全怎么可能不会写折子。

“会也不写,现在是崇祯十三年,我大明只有四个年头,我又没说错,干嘛写折子认错。”

周公子轻叹一声,将咬了两口的鸡腿重新丢回去,虽然他并非这个世界的人,但还是忍不住为大明感到惋惜。

“周公子,这种疯言疯语,可不敢再说了。”

锦衣卫慌张的看了看四周,制止周世显道。

“怕什么,杀了我正好回去。”

但周世显却丝毫不畏惧,所说的话,让锦衣卫再次摇头。

此时,在诏狱中,有一专门为了监听犯官的密室,里面的一把太师椅上,坐着一位肌肤白皙,体态纤瘦,双眸明朗,眉梢轻杨,身着兖龙金袍的中年男子。

“皇上,驸马爷定然是失心疯了,还请皇上宽恕。”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对坐着的崇祯说道。

“那日,宫内宴中周世显突然出狂言,还可解释为酒后放浪,但今天在这诏狱当中,还一副狂徒状,实在令朕失望。”

崇祯眼眸微凝,对王承恩说道。

如果是一般人,敢在崇祯面前说大明药丸,恐怕早就被拖出去斩了,但周世显是崇祯和周皇后最喜欢的长平公主,选定的驸马爷,因此将周世显打入诏狱中,也是希望他能够清醒一下。

今日,在周皇后的提醒下,崇祯从百忙之中抽空前来,也是希望周世显哪怕流露出一丝悔意,就能找借口将周世显放出来。

可没想到,周世显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令崇祯极为失望。

“周公子,我大明天子勤勉精干,朝廷上下一心为国,虽然有小小反贼作乱,但平定指日可待,作为驸马爷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之言?”

此时,那代替崇祯询问的锦衣卫好奇问道。

“我并非说大明药丸是天子晦暗,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于大明,陛下非亡国之君,奈何气数如此。”

周世显重重的叹了口气,似乎心中有无限的遗憾。

而在密室中本来准备离开的崇祯,顿了顿,站在那里没有挪动脚步,眉头紧皱似乎想听听,周世显口中的话。

“你知道为什么,我大明内部反贼不断,越剿越多?”

周世显看向这位好奇的锦衣卫,淡淡的说道。

“为何?”

锦衣卫也纳闷,崇祯一朝不是在剿匪,就是在剿匪的路上,可是这农民军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气势越来越凶,负责的大臣,无论是剿还是抚,好像都不奏效。

因此获罪的大臣,一茬接着一茬被免官或斩首。

密室里面的崇祯眉头几乎拧在了一起,周世显的话也是他心头的一块心病和疑问。

“大明发生过大旱三次,而我朝大旱就有两次,旱灾导致粮食欠收,饥荒横行,更可怕的是大荒之后的大疫,横行南北,去年在山东的大规模天花,甚至使得建奴取消了对华北的大规模突袭。”

周世显平静的对锦衣卫说道。

“有这种事?”

锦衣卫眼眸微缩,建奴突袭的事情,连锦衣卫的情报系统都不清楚,周世显是怎么知道的?

密室中的崇祯也是身体微微一动,撇向了在旁边侍奉自己的王承恩,东西两个厂卫,以及锦衣卫的情报都交给了崇祯最信任的王承恩手中,可是建奴突袭华北的事情,居然没有一点消息,还是从自己的驸马口中得知,实在是奇怪。

“今年疫病将流行于陕西全境,使得十室九空,剩余的人没有粮食没有活路,除了投靠反贼,还能有什么办法?这样闯贼岂不是越打越多。”

周世显轻轻摇头,缓缓说道。

“不可能吧?”

锦衣卫的神情也严峻起来,现在还没有疫病的消息传来,但若真的如驸马周世显所说,那么事态确实严重。

“今年夏天,旱灾将导致山东西部,饥民剥食树皮,甚至人相食的地步。”

周世显似乎有不忍之色,叹息后说道。

“这么惨吗?”

即使是铁石心肠的锦衣卫,听闻周世显的话,也不由动容,虽然内心不愿意相信,但是民间确实已经有所流传,各地出现旱情。

“这场饥荒将会蔓延至江南之地,到那时候,我大明才是回天乏力。”

周世显冷然的说道。

不是周世显冷血,实在是崇祯和朝中大臣们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而且以崇祯的刚愎多疑,恐怕告诉他,也不会当回事。

“那就没救了吗?”

锦衣卫忍不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