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机故障分析与诊断技术
- 马宏忠等
- 2397字
- 2023-08-28 18:45:52
2.1 故障模式与故障机理
2.1.1 设备故障及故障率时段
1. 异常、缺陷、故障、事故
故障、异常、缺陷等是反映设备技术状态的术语,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确切地加以区别。设备故障的定义一般为设备(系统)或零部件丧失其规定性能的状态。显然,这种状态只在设备运转状态下才能显现出来;如设备已丧失(或局部丧失)规定性能而一直未开动,故障便无从发现。如一台电机的接地保护装置已损坏,但未影响其正常工作,只有当电机的绝缘遭到破坏时,才能暴露接地装置已失效。可见,上述情况不仅是设备状态问题,而且和人们对故障的认识方法有关。因此,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必须有具体的判别标准,要明确设备应保持的规定性能的具体内容;或者说,设备性能丧失到什么程度才算出了故障。这样,设备的异常、缺陷也就比较容易区别。一般来说,异常、缺陷是尚未发生故障,但已越出了正常状态,往往是不久就会发展成故障。由于设备结构上的层次关系,对于上一层次的系统来说,这种状态有时称为故障前状态(系统异常或有缺陷)。
设备故障与事故是有区别的。根据有关规定[2],设备或零部件失去原有精度性能,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等,造成停产或经济损失者为设备故障。设备故障造成停产时间或修理费用达到下列规定数额者为设备事故。
一般事故:一般设备的修复费用在500~10000元;精、大、稀及机械工业关键设备的修复费用在0.1~3万元;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10~30min为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一般设备的修复费用达1万元以上;机械工业关键设备及精、大、稀设备的修复费用达3万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而使全厂电力供应中断30min以上者为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修复费用达50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全厂停产两天以上、车间停产一周以上者为特大事故。
本书不区分故障与事故,均统称为故障。
2. 故障的分类
故障的分类有多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故障,例如从故障的性质、发展速度、起因、严重程度、影响后果等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故障的性质分类
1)人为故障——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故障。
2)自然故障——设备运行时,由于设备自身的原因(发展规律)发生的故障。
(2)按故障产生的原因分类
1)先天性故障——由于设计、制造不当而造成的设备固有缺陷而引起的故障。
2)使用性故障——由于维修、运行过程中使用不当或自然产生的故障。
(3)按故障发展速度分类
1)突发性故障——发生前无明显可察觉征兆,突然发生的故障,不能依靠事前监测等手段来预测。
2)渐进性故障——某些零件的技术指标逐渐恶化,发生与发展有一个渐变过程,最终超出允许范围而引起的故障,可以通过事前监测等手段提前预测。
(4)按故障持续时间分类
1)间断性故障——故障发生后,在没有外界干涉的情况下可以自行恢复的故障。
2)持续性故障——故障发生后,只有在外界采取措施、更换劣化部件后才能恢复、达到原有功能的故障。
(5)按故障的程度分类
1)局部故障——设备部分性能指标下降,但未丧失其全部功能的故障。
2)完全性故障——设备或部件完全丧失其功能的故障。
(6)按故障造成的后果分类
1)轻微故障——设备略微偏离正常的规定指标,影响轻微的故障。
2)一般故障——设备个别部件劣化,部分功能丧失,造成运行质量下降,导致能耗增加、环境噪声增大等的故障。
3)严重故障——关键设备或关键部件劣化,整体功能丧失,造成停机或局部停产甚至整个生产线完全停产或部分停产的故障。
4)恶性故障——设备遭受严重破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或造成严重污染的故障。
3. 设备故障率时段
电机的故障按故障发生的时间历程分,有突发性故障和渐进性故障。突发性故障是发生故障前不能提前测试与预测,表现为随机性;渐进性故障是由系统参数的逐步劣化产生的,这种故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测。但总的来说,电机在整个服役期限内,故障发生的次数和使用时间之间有着宏观的规律,虽然对每一台设备来说,出现故障的次数和使用寿命各不相同,但其发展规律都是一致的。图2-1是设备故障率和使用寿命的关系曲线,其形状两边高,中间低凹平坦,形似一个浴盆,故称设备故障发生的“浴盆”曲线。
图2-1 设备故障率和使用寿命的关系
从故障的“浴盆”曲线中,可以看出,在整个服役期内,设备故障率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故障率。设备刚投入运行时,初期故障率较高,原因是设备刚投入运行,必然会暴露一些制造、安装、调试中遗留的问题,而且设备刚投入运行,操作和维护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随着对设备性能的逐步熟悉和暴露问题的解决,故障率就逐渐降低。
2)稳定期的故障率。设备在进入稳定期后,故障率较低,而且很稳定,这段时间设备运行较正常,—般只有个别突发性的故障出现。
3)劣化期的故障率。随着服役时间的推移,设备逐步进入劣化期,劣化现象逐渐显著。以电动机为例,在服役15~20年之后,绝缘老化特征明显,如泄漏电流增加、绝缘电阻下降、局部放电增加等。
在这一时期,由于劣化趋势发展,设备故障率又逐步升高,最终进入到危险水平,如在此时不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则设备最终将因故障而导致损坏和失效。
4. 设备服役期内各时段的检查维修
在掌握了设备运行的这种宏观规律后,如果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维修,根据不同服役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及时进行检查与维修,就可以延长设备的服役寿命。具体办法如下:
1)初期阶段 在设备试运行阶段应严格验收和认真调整,以减少设备隐患和故障率。同时在初期阶段,设备点检周期要短一些,以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2)稳定期阶段 必须维持正常的点检和操作管理,但点检的周期可适当地长一些。
3)劣化期阶段 设备进入劣化期后,故障率逐渐增加。这时必须适当地增加点检的次数。当简易诊断发现故障征兆和状态参数已经达到应引起注意的水平时,就应该立即采取精密诊断。对故障部位和程度进行准确的判定,做出相应的维修方案和措施,通过维修,排除故障和隐患,使设备恢复原有性能,重新进入低故障的稳定值,这样就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