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这个世界有点过敏: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与污名化
- (美)本杰明·B.莱希
- 2543字
- 2023-08-22 18:43:33
前言
虽然我们人类的肉体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对于地球上的生活,我们的适应能力可谓非常强大。在所有动物中,我们算不上强壮、凶猛的物种,但作为一个群体,我们是幸存者。大多数人生活富足,足以寻得配偶、繁衍后代。从达尔文主义来看,我们人类书写了一个成功的生存故事,从非洲寥寥无几的少数早期人类发展到现在全世界几十亿人。此外,人类的成功故事远不止生存和繁衍。我们在艺术、音乐、文学、戏剧、建筑、科技、科学和数学方面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的生活也并非完美。几乎所有人都会时不时地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恐惧、担忧、愤怒、悲伤等。有些重要事情的细节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还有很多人的所作所为,从长远来看无异于自掘坟墓。有不少人依赖于致幻药品,为了获得短暂的解放而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些人的世界与他人的世界完全不同,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信奉的事情,可能完全不符合他人世界的逻辑和现实。这些经历常常给我们带来痛苦,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置我们于危险境地。
在如何认识心理问题方面,本书作者与其他心理学家和精神疾病专家一同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心理问题,将心理问题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许多人认为,对心理问题的理解需要进行一场积极的变革,摒弃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持有的主要观点。本书正是对这场革命的宣言,变革需要改变思维:我们需要证实,“正常”和“非正常”心理功能之间不存在质的区别。准确说,心理问题是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方式出现了问题,是从轻微至严重的连续维度。
心理问题不存在类别,相互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相反,心理问题的维度相互关联,并非截然不同,也就是说,人们有可能同时在多个维度出现心理问题。然而,将心理问题理解为相关维度出现问题,并不是混淆我们对心理问题的本质和起因的理解,而是揭示了每个维度之间相互重合的原因和每个维度独特的原因,这一层级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心理问题的起因。
我们不应该再把心理问题视为少见又可怕的心理“疾病”。心理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是从轻微到极端的连续过程。最重要的是,心理问题的产生过程与我们各个方面的行为一样,都是自然产生,当属普通问题。即使那些正在与极端心理问题做斗争的人亦是如此,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是自然产生的。
此外,心理问题的普遍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近年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表明大部分人的一生中都会在某个时段经历一些令人痛苦的心理问题。这句话看似令人心酸,但事实的确如此。我绝不是说所有人都会陷入精神疾病——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可取的。心理正常的人也有精神崩溃的时候,这不属于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只是人生经历中的自然组成部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人生中的某些阶段经历痛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轻微自然过渡到严重的连续过程。
本书建议摈弃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中关于精神健康问题的主要模型,并说明了这一变革的紧迫性和重要原因。这些诊断手册中提出的模型已经出现问题,这些模型的存在总体上说已是弊大于利。不过,本书并非主张“反精神病学”。我反对的不是精神病学的原则,而是DSM中对心理问题的定义方式。本书的目的是阐释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使所有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问题。这里的“所有人”是指患有心理问题的人,以及那些努力帮助人们治愈心理问题的精神疾病学家、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许多专业人士都做好了放弃DSM心理问题模式的准备,但由于这一模式过于根深蒂固,因此对于我提出的新思维模式,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难以接受。
本书中有些重要观点,是50多年前一些富有卓识远见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疾病专家提出来的,只不过一直未成为理解心理问题的主导思想。当时只是时机未到。而今天,一个由世界顶尖心理学家和精神疾病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正在发声,呼吁提倡这些观点以及其他新的思维方式,我也是发声者之一。与50年前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有了新的科学证据,我相信这些证据足以打破过时的思维方式。如何看待心理问题这一争论已达到临界点。虽然我们对心理问题的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但现在时机已到,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新思维解读,使人们更加关注心理问题。
本书以科学为依据,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探讨心理问题,指出心理问题并非性格缺陷引起的,也不是病态心理的产物。相反,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心理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产生的普通结果,但有时的确会让人非常痛苦。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研究心理问题的观点得到了最新科学研究数据的支撑。我希望,从维度的角度思考心理问题,能够减少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心理问题的污名化。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几乎所有人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经历心理问题”这一观点,就不会再对心理问题产生误解。对心理问题进行污名化,会对每个有心理问题的人不利,会导致他们需要帮助时难以得到帮助,更加难以做到良好适应。心理问题本就会让人产生消极情绪,再对其进行污名化,无异于雪上加霜。
本书阐释了如何能够以及为什么应该用心理问题的维度模型取代DSM和ICD中的分类诊断模型。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科学数据全面阐释心理问题的各个维度,这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如此,若要对心理问题的本质进行描述,仍需要以最新的科学推断甚至科学推测为基础。我在职业生涯中,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研究。但此时,我需要暂时抛开这一角色,全面研究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心理问题,有时可能还需要对未得到充分研究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推测。
我深知现在就写这样一本书还有些不成熟,也希望读者知悉。我会认真辨别那些基于假设的研究(与当前研究数据不符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想暂时停下手中的科研工作,全面叙述迄今为止所学到的知识,这是最好的办法。当然,这意味着,如果以后出现新数据,那么我现在所写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内容都将失去效力。然而,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能够让我们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越来越准确。
本书适于受过教育的普通大众、临床实践或学术界的心理学家、精神疾病医生、顾问和社会工作者阅读,尤其适合即将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学生和实习生。心理咨询领域正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作为学生更应了解个中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