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段为国骑着一辆爱玛电动车来到了学校不远处的一座报亭前,这辆爱玛电动车是去年他过生日时他女儿才给他买的,在以往段为国都是骑着自行车来一中教书,但是现在年纪大了,腿脚开始不方便了,再骑自行车就很容易出意外。
09年爱玛电动车联合周杰伦以一句爱就马上行动的广告语火遍整个中国,现在整个安城的电动车,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个品牌的。
这个年代电视的受众人群很广,这种洗脑式不停在电视剧之间插播的广告影响是很大的,除了爱玛电动车,像是风驰天下的大运摩托,你是我的优乐美,步步高点读机,神州行,盼盼小面包,广州好迪,以及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只收脑白金的脑白金,靠着广告植入的根深蒂固,都在这几年在各自领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销售量。
而对于许多80后跟90后的人来说,这些洗脑式的广告,也都成为了青春记忆里的回忆,这种广告甚至于是刻入灵魂里的,以至于你不论在任何时候说出这些广告语的上一句,身边的朋友都能很轻易的就说出下句出来。
只是他们的辉煌只存在于儿时的青春里,后世这种广告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
“来份徽州文化报。”段为国停下车子后说道。
“七毛钱。”报刊亭里卖报的老板将最新一期的徽州文化报拿给了他。
“段老师来的可真早。”报刊亭里的那名老板笑道。
他叫李育,别看今年三十岁了,但是曾经也是段为国的学生,只是那时候段为国还没有在一中教高二高三的数学,那时候段为国还在一中教高一的数学,当时的李育就是段为国班里的学生,这家报刊亭是李育在05年的时候开的,这几年基本上每天早上,哪怕是星期六星期天,段为国也会来这里买一份徽州文化报。
段为国从钱袋里掏出了七个一毛钱的硬币,然后递给了李育。
其实最开始时,李育哪敢要段为国的钱,但是段为国脾气非常倔,他发起脾气来,即便是离开学校十多年了,李育依旧害怕,于是师生俩也就跟普通的老板跟客人一样,一手给货,一手交钱。
“后悔吗?”段为国接过报纸后,问了一句。
李育沉默了下来,没有说话。
“除了去年刚碰到的一个学生外,你是我这么多年遇到的第二个在数学这方面极有天赋的学生。”段为国看着他道:“她的家庭处境不比你当年好多少,但是她并没有放弃。”
段为国说完,将报纸放进了电动车的前框里,然后骑着电动车离开了。
李育望着段为国越来越苍老的背影叹了口气。
那年他还在一中读书时,他还正值年少,老师的脊背还很挺直。
转眼,自己都已经到了中年。
后悔吗?
其实不后悔。
他的成绩是很好,但那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要照顾,哪里有钱去上学哦,如果不辍学出去打工,只靠着父母是养不活他们一大家子人的。
后悔吗?
其实又哪能不后悔?
不后悔就不会把报刊亭开在留有遗憾的一中旁边了。
“老板,来份徽州文化报。”旁边有人走了过来。
“七毛钱。”李育将报纸递了过去。
程行掏了掏兜里的钱,发现除了百元的红票子外,已经没有什么小额的散钱了,别说一元的硬币了,他连五块十块的票子都掏不出来。
“能给一百的找零吗?”这个时代最麻烦的事情就是买一件几毛钱的东西,身上却只有一百的大钱了,在许多店里,这种都会被误以为是来买东西找零的,很多卖主宁愿不卖,也不会将自己的那一些零钱找出去。
程行此时也确实有些不好意思,但这附近就他这一家报刊亭,旁边也没有什么能换钱的小卖部,他这报刊亭开的距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呢。
“找是能找,不过可能大多数都是一毛五毛的分壳儿了。”他这开报刊亭的,一份报纸七毛钱,大多数都是拿五毛的分壳儿跟两个一毛的分壳来买的,也有给一块让他找零的,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钱,程行要是找钱,只能找他分壳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八零年前后,我国最大的钞票面值是拾元的,其次是五元的,凡是元、角,均为纸币,俗称“票子”,而分币是硬币,在他们这里俗称“分壳儿”,因为老一辈人大多分币用的多,那个年代的角和元,都是大钱了。
因此即便到了现在,因为风俗已经形成,他们当地会把硬币叫做分壳儿。
一毛五毛的分壳儿,这找回来最少也得几百个,程行两个裤兜都不一定能装满,而且就算是装满了,到时候到了学校走路一晃一咣当,这不就成了以前老社会那些稍微赚了些钱便把铜钱装进兜里生怕别人不知道的一吊子不响半吊子咣当了吗?
还好,就在程行考虑要不要中午的时候再买的时候,在不远处的街道上,程行看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昏黄的路灯下,能在地上,看到她马尾轻轻晃动的影子。
程行伸手拦住了她。
姜鹿溪停下车子,清澈的眼眸不解地望向了路边的程行。
“能不能借我一块钱?”程行望着她说道。
“程行,你们在干嘛呢?”就在此时,不远处的陈青跟王颜走了过来。
“没事,你们先把这份报纸拿走下次再给也行,反正你们都是一中的学生,天天都要从这里经过。”李育笑道。
“程行,你忘了带钱了?”王颜问道。
“不是忘了带钱,是他只有一百的,不好找给他。”李育说道。
陈青从兜里掏出了一块五毛钱,笑道:“老板,我帮他付了。他手里的那份徽州文化报,你也给我来一份。”
“好哩。”李育接过钱,给陈青递了一份省文化报,又找了她一毛钱。
而此时姜鹿溪刚从她那系着牢牢的布包里掏出的一块钱,又放了回去。
以前上学时姜鹿溪把钱放进兜里时,有时候会因为在路上摔倒掉过钱,因为以前村子里的路没有安路灯,路又不好走的原因,骑车摔倒是常有的事情。
她带的钱本就不多,丢了就要饿一天了。
饥饿的感觉是很难受的,会头晕的喘不过来气。
因此姜鹿溪再带钱,就会把钱小心的系在自己做的布袋里,早上跟中午吃饭时,也会把钱牢牢地握在手心里,这样才有安全感。
“谢谢,等回学校的时候还你。”程行对着陈青笑道。
“以我们的关系,应该用不着说谢谢吧?”陈青笑道:“好了,一块钱还什么,你以前帮我买东西都花了多少钱了,你还我可不要。”
“说起来这份报纸还是前天我爸让你买的,我这两天在家里一直都在我爸让你今早买这份报纸到底有什么含义,等下终于可以将谜底给揭晓了。我这两天问了他好几次,他硬是一次也不说,都急死了。”陈青的脸上露出了月牙般的笑容。
姜鹿溪此时将手里的钱又小心翼翼的放回布袋里,然后骑着车子离开了这里。
“你们俩在这打什么谜语啊?这报纸上有什么?不行,我也得买一份。”王颜给了钱,也从李育那里买了一份省文化报。
而李育此时却是愣了愣,徽州省文化报自从88年创建至今,靠着内容跟质量,到了现在确实成为了省内除了徽州日报外最出名的报刊,但是学生每天来买报纸的人很少,要买也是买徽州日报的多一些,文化报也就学校里的老师买的多一些。
学生大多喜欢《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推理》这种杂志以及各种小本的恐怖故事多一些,怎么现在学生都流行看文化报了?
在报刊亭耽误了一些时间,再加上张环最近来的都挺早的,他们到了学校时,张环已经把门给打开了。
程行拿着报纸在自己座位上坐下。
“周远,身上带钱了吗?”程行问道。
“带了,怎么了程哥?”周远问道。
“等下早自习下课时,帮我还一块钱给陈青。”程行道。
自己去还,陈青肯定不会要。
但如果让周远去还的话,肯定好还很多。
“行。”周远点了点头。
程行将书拿出来背了起来。
办公室,段为国刚倒了杯茶,在去二班视察了一下学生的背书情况后,便将自己刚刚买来的省文化报给拿了出来。
省文化报的报刊段为国在刚在安城教学的时候就喜欢看,这一看就是二三十年,段为国摊开报纸看了一会儿后,将茶杯拿过来吹一吹喝了口茶。
在左边这一次秋季刊登的文学作品中,段为国看到了一篇庐州作家协会主席李波发表的一篇关于秋天的现代诗。
李波在他们省文坛里颇具盛名,发表过不少首现代诗歌,在省文化报的报刊上,段为国也多次看到过,因此看到他的作品,段为国并没有觉得太过稀奇。
只是紧接着,当段为国喝口茶转向文化报的另外一首作品时,却愣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