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环境下智慧城市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智能推荐型视频媒体产业价值链研究”(G2021170010L)、2021中国科技部高端外专项目“智能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G2021170010L)、中国陕西省科技厅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大数据可视化科技开放共享平台”(2020PT-029)的阶段性成果。

陈积银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陕西省智媒研究基地主任。 李月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硕士研究生。 聂汉林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本文探究在暴雨灾害下城市信息传播的特征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助力极端环境下智慧城市的信息传播和治理。通过对21位Z市市民的深度访谈和社交媒体的数据分析,总结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传播特征并建立模型。研究发现,在此类灾害事件中,灾前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及时但内容缺乏针对性,出现求助救援的信息协同发布与多渠道交叉传播特征,由于通信信号传输受阻或编码解码差异导致的噪声干扰正常信息传播,也存在应急设施未能有效利用、群众日常应急科普知识匮乏等问题。研究提出借助新技术打造更智能化、精准化的灾害预警系统,推进应急信息管理规范化、网络化,健全信息治理与日常应急知识科普体系以及完善智慧城市应急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 暴雨灾害;智慧城市;信息传播;社会治理

“智慧城市”(smart city)理念认为智能技术正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电力等。城市是地球未来发展的重点,整合着人、商业、运输、通信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1],因此“智慧城市”理念应运而生。2012年国家建立首批智慧城市试点,近十年过去,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高峰期。截至2020年4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智慧信息传播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有学者指出,智慧传播时代是机器的、理性的、精确的传播时代[2],即在智慧传播时代,人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选择恰当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迅速生成准确、真实的信息,并进行精准化、垂直化分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鲜明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3]。对于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之一,防治城市洪涝灾害成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对Z市暴雨灾害事件进行案例分析,结合深度访谈和相关报道尝试研究以下问题: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信息传播有何特征?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如何实现暴雨等自然灾害下城市信息的有效传播和智慧城市治理?本文结合深度访谈和社交媒体的数据抓取,从暴雨信息被监测到信息分发,获得反馈的整个传播过程,建立暴雨灾害下中的信息传播模型,考虑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电力、通信设备等物理因素和对信息的误解、谣言的传播等人为因素,根据访谈资料设计智慧城市信息传播结构体系,为极端环境下智慧城市的信息传播和治理提供模型与路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