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微博热搜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微博是中国最重要的互联网公共表达平台之一,而热搜发挥着重要的民意聚合、反映和监测作用。热搜被国家列为监管的重点环节,据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不得利用算法“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微博也曾“为了澄清‘花钱撤热搜’‘花钱压热搜’等不实传言”,公开热搜上榜规则与计算公式[22]。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说热搜受到了“操纵”“控制”“干预”或“撤/压”时,实际上变相承认了它作为民意测量机器的合法性,这让热搜成为很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对微博公开材料的文本分析

为了回答研究问题1,笔者搜集了微博发布的年度报告、新闻稿,以及“微博热搜榜”“微博搜索”“微博管理员”“微博客服”“微博小秘书”等官方账号发布的公开声明,从中找出与“热搜”“规则”“计算公式”等相关的内容。基于对上述材料的文本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23],笔者梳理了热搜上榜规则和计算方式的主要更迭,并据此分析热搜相较于传统的民意调查报道及其他社交平台所具有的特点。

2)对大众媒体热搜报道的内容分析

为了回答研究问题2,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新京报》《环球时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央视新闻、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十家权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作为分析对象。笔者以“热搜”为关键词,分别在十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检索,发现最早能够检索到的文章发表于2018年。我们最终选取了2018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正文中包含“热搜”的全部推文,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 133篇。

在深入阅读样本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目的和需要,本文将大众媒体看待微博热搜的态度分为三种类型:①认可/接纳,这类推文将热搜视为网民关注度高的代名词,将热搜上榜话题作为新闻选题来源。②质疑/批评,这类推文质疑热搜的真实性或有效性,批评热搜乱象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③中性,客观陈述正反面意见,或仅仅报道事实本身,没有表现出倾向性。

编码由一名传播学副教授和一名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共同完成。在正式编码前,两位编码员抽出样本数量的10%进行了前测,信度较为理想。随后各自对1 133个样本进行独立编码。研究使用Cohen’s kappa评估编码员间信度,kappa值0.879,符合内容分析的信度要求。对于编码不一致的样本,编码员先各自检查编码表,修正错误,随后讨论仍存在编码不一致的样本情况,直至对编码结果达成共识。本研究采用SPSS for Windows 22.0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采用Python对样本标题进行词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