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祖有遗嘱

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开国之君都面临着如何处理一起光膀子打天下的好伙伴的问题,对这一历史无法绕过去的难题,史上处理得最高明的当属赵匡胤。赵匡胤这家伙,怎么看他都应该是鲁智深那一类人,什么太祖棍法、千里送京娘,十分地江湖气,但他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政治家,他只靠经验和手腕,就三下两下把五代十国的烂摊子收拾得妥妥帖帖的。

陈桥驿兵变后,赵匡胤兵发开封。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实质性抵抗,这就使称帝后的封赏有了学问。结果,凡是拒不开门的,都加官进爵;抢着拿钥匙开门的,反被砍掉了脑袋。进入后宫,政变的一干人等遇到一妃子抱着大哥柴荣的儿子,赵普建议杀了,潘美装聋作哑,赵匡胤说故人之子不忍杀,就把孩子过继给潘美做侄子,后来这孩子也一直平安无事。

赵匡胤当皇帝没几天,正在大街上招摇过市时,突然一支冷箭向他射来。周围的人都大惊失色,他却从容下车,敞开胸膛,指着射箭的方向大喝:“看准了,往这儿射。射死我,皇帝能轮到你来做吗?”侍从们随之准备全城搜捕刺客,赵匡胤却挥手让大家回来,说没那个必要。

此时赵匡胤手下的武将大多是过去结拜的一些高级军官,号称“义社十兄弟”,如杨光义、石守信等,这帮家伙习惯了在一起争吵,喝起酒来也不管什么皇帝的面子和礼仪。有一天,赵匡胤带他们去郊外打猎,喝大酒。喝到差不多的时候,赵匡胤假装高了,起身说道:“此地无人,谁想当皇帝,尽管来杀我。”他喝问再三,其他几位无不大惊失色,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于是,赵匡胤无奈道:“既然你们非让我当这个皇帝,君臣的规矩就得守着,谁再放肆,就来杀我好了!”一言已毕,地上一片山呼万岁。

摆平了武将,文臣这边就好办多了。有一天上朝,赵匡胤坐在龙椅上,底下的列位大臣团团围坐。宰相奏事时,赵匡胤忽然说:“我的眼睛已经花了,请拿过来看看。”宰相递完奏折,回来发现座位没了,只好站着。其余的大臣见状,也都站了起来。从此,就立下了规矩:大臣面君必须站着,一改千年以来坐着议事的老规矩。

权力稳定以后,北宋的国家方略定为“先南后北”,先拿书呆子李煜这个软柿子捏。南唐君臣都很害怕,派使臣来朝见太祖。这个使臣说:“陛下如天,我们如地,天都是盖着地的;陛下如父,我们如子,父亲要爱护孩子啊。”赵匡胤哪是他能忽悠的,反问道:“既为父子,为何两处吃饭?”使者无言以对,赵匡胤站起来,厉声喝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天下太平之后,拥兵自重的武将始终像一根鱼刺卡在朝廷的喉咙里。赵匡胤和赵普哥儿俩嘀咕了几回以后,定下了一个著名的酒局——杯酒释兵权。戏文跟以前差不多,喝的七八分醉以后,赵匡胤开始叹气,说自己夜里睡不着觉。大臣们得问啊,赵匡胤就说担心他们兵变。石守信几个当然是拍着胸脯表忠心。赵匡胤却说:“我在陈桥驿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怕的是那些贪图富贵的手下也给你们黄袍加身啊!”看到众将很惶恐,赵匡胤开始谈些人生不过百年的大道理,搞了不少的歌舞来助兴。酒局散后,他是高兴回宫啦,那些人估计是睡不着了。

到了第二天,所有的藩镇武将都以生病为由递表请求辞职。太祖皇帝欣然应允,下旨赏赐大量的土地、金钱和美女,并赐予相应的爵位和特权。数百年来,武将乱天下的隐患就这样被一场酒悄然消除了。据统计,北宋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当时全世界的八成,这种繁荣与赵匡胤的遗训大有关系。赵匡胤在皇宫的深秘之处立了一块石碑,只有后代的储君即位时才能进去观看,这就是著名的“勒石三戒”: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叛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天必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