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老乡见老乡
- 做东:酒局里的100个生存哲学
- 滕征辉
- 1409字
- 2023-09-06 18:17:16
在八大商帮中,徽商是数一数二的。从东晋开始,徽州六县人士好离别而四海为家,唐宋时期渐渐兴旺,明中期达到高峰。那时,男子一成年就有一大半外出经商,所以徽商的业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前两年,有两个南京青年教师跑去安徽,砸了大徽商王直的墓碑,说他是日本汉奸,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段久远的历史公案浮出了水面。
历史上,倭寇问题比较复杂,涉及中日两国恩怨情仇。忽必烈在朝鲜高丽政府的配合下,虽两次征讨日本不果,但均加强了海防,以闭关锁国。后来,大明、室町幕府及李氏王朝先后政权时,倭寇更加猖獗。前期倭寇基本上是日本内战时期的残兵败将。等到朱棣迁都北京后,退守沿海的南方倭寇残余势力与日本失势力量又结合到了一起,才成为三家新政府的心腹大患。
更深的背景是明朝的海禁政策。本来当时的明朝生产力已经提高一大截,国际贸易也渐成主流,但嘉靖皇帝中止了一切贸易行为,用围堵政策抵御倭患。结果唐宋以来的贸易产业链全部断裂而转入地下,商团被迫武装化,商人成了黑社会,浪人及流亡者成了打手。据记载,倭寇中的日本人不到30%,朝鲜人也不多,真正的首脑骨干均为中国人,特别是徽商。
在历史课本里,戚继光、俞大猷都是抗倭的民族英雄,这是后来的情况。在此之前,朝廷武装镇压倭寇收效甚微,东南沿海全成了战场,直到绩溪胡家的胡宗宪接任了总督,大打老乡亲情牌,才完成了釜底抽薪。当时倭寇两大集团都是徽州歙县人当家,胡总督先从徐海下的手。
徐海曾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后来从事海上贸易,逐渐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海盗集团,屡败明军。胡宗宪上任后,得知徐海身边有个红颜知己王翠翘,原是金陵红妓。于是他下足功夫从内部打入。徐海被枕边风吹晕了头,同意请降,结果全军覆没。翠翘后悔万分,大骂胡总督杀降不祥,然后投水殉情,据说留下一首诗:
“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烟月伴黄昏。”
第二大集团就是王直。在某种意义上,王直是徽商的创建者和代表人物。王直年少落魄,但人存侠气,多智略,乐善好施,颇有威望。乱世出英雄,王直闯荡江湖多年,成为亚洲老大,坐拥万人大船数艘、武装枪支五千多,号称“净海王”。他把枪支从西班牙倒卖到日本,帮助日本实现了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过渡,但那时全日本才三千支枪,所以乖乖地仰其鼻息。
胡宗宪知道,平倭的关键就在王直身上,于是设下一个局,派手下王千户接近王直。有一次王千户请王直到船上喝酒。推杯换盏之际,胡总督设局假套近乎,搞得“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王直次日坦然离去。
为了释疑,胡宗宪又使出“蒋干盗书”之计,特意邀王直义子与其同居一室,他自己装作醉酒,吐得到处都是,并且有意留下奏章文书,消除了王直最后的疑虑。
在安徽老家,官府软禁了王直的母亲、妻子及儿女,但对他们厚待有佳。王直无从选择,带俩人来到总督府,谈判有关解除海禁的事宜。二个月后,王直拿信去见杭州知府王本固,随即遭到扣押。经过三年的激烈争吵,朝廷最终还是杀了王直,王直部下也被围剿溃败。胡宗宪闻得噩耗,恸哭不已。他的处境也不妙,对手攻击他与王直关系不清不楚。几年后,他也自杀身亡了。
前面说到的那个被砸的墓碑,其实是王直的后人回老家立的,倒是在浙江台州蛇蟠岛,有一尊王直的塑像,塑像一侧的对联很说明王胡之间的关系:“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我有位好友经商多年,总结了他几次大的失误,说都与老乡有关。有一次在歌厅喝酒,他满怀伤感地唱道:
“老乡见老乡,背后定是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