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试探熊文灿

朱由检送走孙传庭,刚回到宫中,王承恩便来禀报。

“皇爷,杨嗣昌和熊文灿求见。”

“熊文灿?”

朱由检愣了一下,随即想起这个人来。

说起熊文灿,就是因为“言多必失”,最终害死了自己。

熊文灿是1607年进士,几经辗转,终于因为受降海盗首领郑芝龙,立下了大功,坐上了两广总督的位置。

两广之地富足,两广总督在大明朝可是个肥差,也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职位之一。

能坐上这个位置,也可证明熊文灿确实有些本事。

当时杨嗣昌制定的计划受阻,于是便推荐了熊文灿。

局势紧张,崇祯皇帝也是心急,立刻派外事太监假借收集药材的名义,前去探访熊文灿是否有才。

熊文灿听说宫中来人,立刻热情款待,在酒宴中,他多喝了几杯,当着太监的面,拍案而起,夸下海口。

“诸臣误国,如让老夫前去,讵令鼠辈是哉!”

这原本是熊文灿酒话,酒醒了,他自己都忘了。

但这等豪言壮语,却直接将外事太监镇住了。

外事太监欣喜之余,立刻将消息传回京师。

熊文灿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简直气疯了,恨不能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挽回局面。

好好的两广总督不做,非要去西北受罪,这不是有病吗!

崇祯皇帝知道以后,顿时大喜,立刻招来杨嗣昌询问熊文灿的事情。

杨嗣昌对熊文灿的印象也非常好,多夸赞了几句,结果崇祯皇帝也当真了,直接把熊文灿召回。

最后,熊文灿以兵部尚书,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兼领南、山、陕、川、湖诸省军务,奉命平乱。

结果,熊文灿主张招抚为主,但还是没玩过张献忠和罗如才,被贼寇坑死。

“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王承恩带着杨嗣昌和熊文灿从外面走了进来。

“臣杨嗣昌参见皇上。”

“臣熊文灿参见皇上。”

“两位爱卿平身吧!”

等到二人站起来后,朱由检仔细打量了一下熊文灿。

熊文灿身材微胖,两鬓有些斑白,眼角也有长长的皱纹。

“熊爱卿,朕听说你有平乱之法?”

熊文灿知道事已至此,已经无可挽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且还要走好,否则惹恼了皇上,人头不保。

“皇上,老臣认为西北局势不稳,主要的原因,就是百姓无以为食,只能铤而走险。

就算强行打压,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噢!”

朱由检原以为熊文灿是个草包,没想到这番话,倒真说到点子上去了,不由精神一振,笑着问道。

“既然如此,该如何平乱,才最稳妥?”

熊文灿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话,而是缓缓说道。

“老臣初到福建,当时海上局势混乱不堪,官府已经无可奈何。

在此等危机时刻,老夫招降盗匪郑之龙,然后借其势力,在官兵的配合下,打压其余的海盗,以恶制恶。

当时官府用了老夫的办法,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将海盗一扫而空,重新恢复了海上贸易。”

朱由检点了点头,“熊爱卿,你的意思是说,西北局势,也可以以招抚为主?”

熊文灿点了点头,“西北所谓的盗匪,无非是饿极的百姓极,只要朝廷给些蝇头小利,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安抚地方。”

一旁的杨嗣昌笑着说道,“熊公所言甚为有理,海盗郑芝龙就是例子,相信西北的局面,也可以按此法稳住。”

朱由检点了点头,“熊爱卿,你真的有把握?”

熊文灿摇了摇头,“除非皇上答应微臣三个条件,否则微臣也做不到。”

朱由检微微皱眉,“熊爱卿请讲。”

熊文灿缓缓说道,“第一个条件,既然让臣总理西北,就要总管军务,各兵马要听从老臣的安排。”

朱由检点了点了头,“既然任你为帅,自然以你为主,这一条可以做到。”

熊文灿继续说道,“第二条,由于此次平乱,是以招抚为主,肯定会耗费大量的粮食和粮食和银钱,希望皇上能满足,否则臣依然做不到。”

朱由检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熊爱卿,朝廷的状况,想必你也清楚,朕只能说尽量满足你需要的粮食和银钱,不知你是否满意?”

熊文灿点了点头,“只要朝廷尽力,臣也只能尽力而为。”

说到这里,熊文灿语气顿了顿,又说出第三个条件。

“臣远在西北,无论兵马调度,还是招降盗匪,恐怕会遭人嫉恨,弹劾老臣,希望皇上能想起今天的话,为老臣做主。”

朱由检哈哈一笑,“熊爱卿,你放心,既然让你总领西北军务,又岂能不相信你。”

杨嗣昌拱手说道,“皇上,现在西北局势严重,臣认为,朝廷一定要保证熊公,才能彻底稳定西北局势。”

朱由检点了点头,“熊爱卿既然是你推举的人选,这件事情就由你去办,尽量保证西北军的需求,万万不可有误。”

听闻此言,杨嗣昌顿时大喜,“臣遵旨。”

朱由检转过头看着熊文灿,缓缓说道,“熊爱卿,如果真的有贼匪贼匪招安,你想怎么对待他们?”

熊文灿急忙拱手,“皇上,自然是以礼待之,这样才能传扬四方,让更多的盗匪前来投奔。”

朱由检听到熊文灿的回答,心中有些失望。

按照历史上记载,熊文灿这次去西北,还真的招抚了盗匪中的大人物。

威名赫赫的八大王张献忠,被称作闯塌天的刘国能,当时都受到了招安。

只可惜,张献忠等人贼心不改,没多久又重新反叛。

当时崇祯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顿时龙颜大怒,直接将熊文灿缉拿,最终被砍了脑袋。

朱由检知道这段历史,也知道熊文灿的办法不会成功,但为什么会用呢?

因为当时确实有不少起义军首领受到招安!

朱由检考虑的是,如果在招安期间,将这些义军首领聚在一起,一网打尽,会不会减轻一些西北的压力呢?

只不过,这样做肯定会受人诟病,他这个做皇帝的当然不会去背这个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