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责任

男子汉守则 没有责任感的人,不是合格的人

1962年5月,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应邀来到母校——美国西点军校,做了他一生最后一次也是最感人的一次演讲——《责任、荣誉、国家》,其中一段尤其感人,他讲道:

“那是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我对他的估价是多年前在战场上形成的,至今没有改变。那时,我把他看作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现在,我仍然这样看他。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品德最优秀的人,而且也是一个最纯洁的人。他的名字与威望是每一个美国公民的骄傲。在青壮年时期,他献出了一切人类所赋予的爱情与忠贞。他不需要我及其他人的颂扬,因为他已用自己的鲜血在敌人的胸前谱写了自传。可是,当我想到他在灾难中的坚忍,在战火里的勇气,在胜利时的谦虚,我满怀的赞美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他在历史上已成为一位成功爱国者的伟大典范;他在未来将成为子孙认识解放与自由的教导者;现在,他把美德与成就献给我们。在数十次战役中,在上百个战场上,在成千堆营火旁,我目睹他坚韧不拔的不朽精神,热爱祖国的自我克制以及不可战胜的坚定决心,这些已经把他的形象铭刻在他的人民心中。从世界的这一端到另一端,他已经深深地为那勇敢的美酒所陶醉。

“当我听到合唱队唱的这些歌曲,我记忆的目光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步履蹒跚的小分队,从湿淋淋的黄昏到细雨蒙蒙的黎明,在透湿的背包的重负下疲惫不堪地行军,沉重的脚踝深深地踏在炮弹轰震过的泥泞路上,与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他们嘴唇发青,浑身污泥,在风雨中战斗着,从家里被赶到敌人面前,许多人还被赶到上帝的审判席上。我不了解他们生得高贵,可我知道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从不犹豫,毫无怨恨,满怀信心,嘴边叨念着继续战斗,直到看到胜利的希望才合上双眼。这一切都是为了它们——责任——荣誉——国家。当我们在寻找光明与真理的道路上时,他们一直在流血、挥汗、洒泪。”

自此,“责任、荣誉、国家”这六个大字,便成了西点军校的校训。它是西点精神的结晶,是西点军人引为骄傲的座右铭。

责任是西点军校对学员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所有的学员从入校的那天起,都要以服务的精神自觉自愿地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在履行职责时,其出发点不应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而是出于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正是西点军校多年来向其学员实施的责任感教育,为学员毕业后忠实地履行报效祖国的职责和义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西点学员一进学院就宣誓忠诚,接受所有特权,也承担相应的义务,决不容忍有损荣誉的行为。而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必需的,否则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一个不负责、没承担的人。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这仍是格兰特、谢尔曼、谢里登、斯科菲尔德和霍华德的西点。这些伟人在他们到访期间给今天的西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们以自我牺牲、坚守职责和荣誉的斗士精神,激励着我们。”西点又一位校长,著名将领约翰.J.潘兴将军如是说道。对于西点人而言,坚守责任就是坚守荣誉,不负责任绝对是一种耻辱。当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安危托付给你,西点人认为这是最大的信任和荣耀,没有什么比坚守这个责任更重要。在西点人眼里,坚守责任永远是一件崇高的事情。

家教承接:男孩子,就要负起责任来

男孩的责任感要从小培养

责任感是人驱动自己一生勇往直前的动力,也是孩子成长中人格健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责任感的男孩,会竭尽所能去完成该负的责任,并在勇往直前中创造出奇迹。

杰克从小就是个责任感非常强的孩子,他做事绝对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是出于责任感。

杰克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的一生能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但他却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

一向认真的他,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可还是学得格外刻苦,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后来,他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如今,他已是美国证券业界的风云人物,在被记者采访时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迄今为止,我仍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记者直截了当地问他:“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既然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杰克的眼里闪着自信,十分明确地回答:“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杰克的回答多好啊!正是因为拥有高度的责任感,许多杰出人士才在自己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奇迹。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培养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就要他们学习承担责任。

健健去少年宫排练节目,由于走时匆忙,忘了将排练时用的音乐磁带拿上。健健发现后连忙给妈妈打电话,恳请妈妈快快把磁带送来,以免耽误了节目排练。

“不行!”妈妈说得斩钉截铁,“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时间来不及了,妈妈,求求你了!”健健急出了满身大汗。

“这事没商量!”妈妈说着,便挂断了电话。

其实,当时妈妈正在家里休息,她并不是没有时间送去,而是要儿子承担这个责任。健健只好跑步回家拿了磁带,又急匆匆赶回了少年宫。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斥责,使健健自责而内疚。

从那以后,健健每次出门,都要检查自己的东西是否带齐。更难得的是,健健明白了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负责。

从那以后,他逐渐对自己的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都产生了责任心。

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要从小抓起,从孩子的自立抓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赋予他们相应的责任

例如,上幼儿园的男孩要学会自己穿衣服、吃饭,帮妈妈拎购物袋;七八岁的男孩要学会自己收拾房间,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帮助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不论是什么任务,父母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

(2)给孩子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

生活中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而代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为什么事都是大人的,和自己无关,没有一点责任感。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

(3)尊重孩子的选择

只有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才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很多父母在“望子成龙”的期望中,总是处处为孩子安排,结果使孩子丧失了选择的能力,也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大大增强,而在成功的体验中,孩子会获得更多的自信,从而更大胆地去承担责任。这种良性循环,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独立行事的能力,有助于其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

责任感是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责任感的基础上才能架构整个道德体系的各种元素,没有责任感也就没有道德。因此,责任感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会孩子为过错承担责任

很少有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让孩子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也是一种处罚。大部分父母往往会这样做:孩子犯下错误后,父母赶快帮孩子弥补过失,事后再处罚孩子。其实这样教育孩子,效果并不会太好。在西方,每个孩子都很清楚地被要求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违反规则就要接受适当的教训。

亚历刚上大学时,爸爸和他约定:每月3号给亚历寄400美元的生活费。

第一次独立生活的亚历用钱既无计划也不节制。三天两头与同学到校园餐馆挥霍,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结果第一个月还没过完,亚历的口袋里就只剩下几个钢镚儿叮当响了。

第一个月,爸爸容忍了儿子的无节制行为,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了过来。然而亚历却不知悔改,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仍旧早早就把钱挥霍完了。

终于,在离第四个月的收款日还有14天的时候,亚历的口袋里又只剩下27美元了。万般无奈之下,亚历只好拍了一封电报回家,内容简短明了:“爸爸,我饿坏了。”爸爸很快回了电报,也非常简短:“孩子,饿着吧!”

这实在是太奇妙了。在那之后只有27美元的14天里,亚历绞尽脑汁节衣缩食,花钱之前必会细细打算,竟然也把艰难的日子熬过去了。

从此以后,大手大脚的亚历开始精打细算,并且发现,其实只要稍稍节制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月只要300美元生活费就足够了。这样一来,每个月亚历甚至可以积攒下一些钱。亚历用这些钱买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书、磁带、唱片,做了一些比如自助旅游、捐款等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也没有忘记偶尔和朋友们到餐馆聚聚。

亚历的大学生活比以前过得充实而丰富了。

在这个故事里,爸爸给亚历的处罚是,让他自己承受错误造成的后果,这种处罚手段可以说是纠正孩子错误的良方,比责骂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种因果教训更能使孩子直观地看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作为父母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自我约束感——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我的制约,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强制。任何不能使得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做人,不能维护孩子尊严的技巧都不能被称为约束,仅仅称得上是惩罚,不管它被包装得多好。

作为父母要下力气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须知“责任存乎心,终生益无穷”。培育孩子的责任心,应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心入手。家庭责任心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利,自愿承担家庭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个具有家庭责任心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的根源在于父母是否具有家庭责任感,还在于父母是否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假如你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母,怎能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呢?在一个父母专制的王国里,很难培养出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因为父母对孩子管制得太多,控制得太死,使孩子没有机会就某件事做出负责的行为,孩子做事只是服从,听命于父母的意见。只有民主的家庭,才是家庭责任感生长的最佳环境。责任感是家里一旦需要额外帮助时,孩子能够主动发现并自主地做出反应。孩子受到重视,父母具有威信。要想改变孩子,应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一定要赋予孩子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1)要教育孩子学会自我负责

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不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勇于承担责任的后果,父母不应替孩子承担一切,以免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2)要从小为孩子创造机会

让他们在生活中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培养孩子关心自己的亲人与家庭事务。

(3)让孩子接触社会

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接触社会,使孩子在接触社会中体会到被他人、被社会需要的乐趣。因为“被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让孩子主动为错误道歉

责任感的培养是少年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子女的教育绝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会铸成孩子骄傲、放纵、粗暴、自私、事事依赖、缺乏主见等不良品格,在当今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与挫折交错的社会就会被淘汰。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责任的完成与否对自己将来有什么作用。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当你的孩子说:“现在的事情都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这件事情我做得很糟,是我没计划好,不过我会尽力弥补的。”那就表明孩子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平平和胖胖是一对好朋友,两人从幼儿园起就是同班同学了,然后又是小学的同班同学,现在升上初中了,又分在了一个班。他俩感情好得就像一个人一样。

可是牙齿还有咬到舌头的时候,这天这对好友吵架了。原来,胖胖向平平借了一支钢笔来写字,可是写着写着,却不知怎么坏了。平平可心疼了,这是爸爸从国外给平平带回来的,平时都不舍得用,现在借给胖胖用,谁知道他却没有保护好。平平埋怨道:“这支笔我都舍不得用,现在可好,你却把它弄坏了。”

胖胖很抱歉,小心翼翼地说:“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坏了。要不,要不我给你买一支新的吧?”

在气头上的平平说道:“你上哪里去买呀?这是我爸在国外帮我买的……”

胖胖感到很委屈,咬着嘴唇说:“是,我买不起,对不起了。”两个好朋友就这样因为这支钢笔吵翻了。

平平回到家,感到很失落。妈妈看到了,便上前询问:“怎么啦,不是到胖胖家写作业了吗?回来就这个脸色?”

平平回答道:“我刚才和胖胖吵架了,谁叫他不好好爱护我的钢笔。”

妈妈接过话茬儿:“钢笔,就是那支你爸帮你买的钢笔吗?”

“嗯。”

“哎哟,那是昨天你表弟弄坏的,我还没来得及和你说呢。”

平平这下急得都快要哭了:“你怎么不早说,害我错怪胖胖,怎么办?”平平一边跺脚,一边擦着眼泪。

妈妈看到儿子这般难过的情形,不知道如何是好,安慰着:“别哭了,要不,妈妈帮你去和胖胖说对不起,这总行了吧。宝贝,别哭了。”

很多父母总是喜欢帮孩子承担一切事情和烦恼,还有的父母甚至连子女的错误都要包揽在自己身上,要代替孩子给人道歉,故事里面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人。这些父母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对于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会让孩子学会事事推卸责任,而不是勇敢地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其实,当孩子在社会上遇到某种挫折时,正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最佳机会。如果父母对孩子说:“妈妈代替你去说对不起……”反而会使孩子心中已经萌芽的责任感遭到坍塌,原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反而变得复杂化了。

责任心的培养就是要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那么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责任感的教育呢?

从小处着眼,让孩子在家庭的岗位上感受到责任的分量。例如让孩子去干家务便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做出某项决定或承诺的时候,告诉他要对此决定的后果负责,不管结果怎样,都不可以推诿和埋怨,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而不要帮其代劳。孩子朋友圈的形成,要靠他自己去建立。

“富”孩子也要早当家

“不懂事”、“对家庭缺少责任感”是人们对一些孩子的评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宝贝,从小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此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贴父母、不关心家庭的习惯。作为父母,你有必要让孩子明白,家庭也需要让孩子做些什么,父母没有能力无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一位父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的儿子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至少在学习上没让他费过心,只有一件事让他为难:孩子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每隔几天就向父母要钱,夫妻二人怜惜孩子,几乎每次都满足他的需要。可最近一段时间妻子下岗了,自己单位的效益也不是很好,一天,孩子向他要500元,说是要买一双运动鞋,另外还要请同学吃麦当劳,他觉得不能再对孩子予取予求了,于是就委婉地向孩子解释家里的情况:“你妈妈下岗了,我们单位也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你要懂事,花钱别大手大脚了!”“这关我什么事!”儿子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您快点给我钱,供养我是您的义务!”这位父亲目瞪口呆,他实在想不到孩子对他们竟然这么冷漠,对家庭竟然没有一点责任感。

听了这个故事,不知家长朋友有什么感受?生活中,像这样对家庭缺少责任感的孩子并不少见。那么,孩子如果不尊重父母的劳动,缺少责任心该怎么办呢?下面是一位妈妈巧施扮弱计,改变儿子的例子,各位家长不妨借鉴一下。

林女士家境富裕,一天她的儿子向她要300元办生日聚会,她开玩笑地问了一句:“儿子,你总向妈妈要钱,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可有一天妈妈没钱了怎么办?”11岁的儿子回答说:“那你就去赚啊,这不是我该关心的事吧?”林女士大吃一惊,她发现儿子丝毫没有为家庭着想的概念,她认为自己必须改变这一点。林女士向公司请了三个月的长假,然后对儿子说:“妈妈失业了!从今以后爸爸要一个人供你上学、供车子、供房子,还要养妈妈和奶奶,你也长大了,该学会帮爸爸妈妈分忧了!”为了让儿子相信,她还陆续向儿子借了几次钱,因为她“没钱买菜”。一个月后,她发现儿子彻底变了,见到儿童玩具他不再缠着妈妈买,一起逛街时,如果林女士对哪件漂亮衣服多看几眼,他还会安慰妈妈:“别看了,看了又买不起,等我长大赚了钱,一定会买很多衣服给你,但现在不要给爸爸增加负担了!”还有一次,她手边没有零钱,就给儿子一张50元纸币,让他自己去吃早餐,结果儿子含着眼泪问她:“你把钱给了我,还有钱买菜吗?”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懂事,很多时候还主动询问爸爸工作的情况,林女士很欣慰,不过她也在想是不是应该提早结束假期了,因为儿子渐渐有点吝啬的倾向了。

林女士使用的方法很有趣,在增强孩子责任心方面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招以富扮穷,由强扮弱看来还是相当有效的。如今,我们绝大部分家庭都有比以往更好的生活条件,大多数的父母都喜欢对孩子说:“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为家庭操心,只要你做个好学生,将来有作为,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父母们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为孩子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待遇,使孩子能出类拔萃……其实,这样的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越是怀着这种心态对待孩子,孩子越会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组织中的一员,他对家庭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孩子普遍知道生活的不易,自己必须替父母承担一部分责任,尽自己的义务为家里减少生活负担,从而感受到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父母解忧去烦,这一切都使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的影响,感到自己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而现在,我们的家庭已经没有了这种普遍的基础,孩子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何而来。

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而失去努力成就的动力,更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进而沉溺其中。因此,我们要巧妙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现在的“富孩子”也能早当家。

扮弱,让孩子学会关爱

一位妈妈向教育专家抱怨,她怀疑自己的儿子不爱她,生活中很多父母也都有相同的感受,他们的孩子对他们冷漠、毫不关心,这让他们伤心极了。然而,孩子变成这样要怪谁呢?爱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应该向别人付出爱。可一些父母往往只给予孩子爱,却不懂得要求孩子回报,也不培养孩子施爱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父母关心自己,却不知道关心父母。因此,父母们应学会引导孩子关心自己,扮弱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五岁的罗尼跟许多同龄孩子一样,喜欢吃汉堡,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各种新奇的玩具。妈妈因此也把他当成一个除了吃喝玩闹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的小孩。不过,一次意外的机会让她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一年,罗尼家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罗尼也进了一所新的幼儿园。一个半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罗尼妈妈也在被邀请之列。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开玩笑地对罗尼说:“怎么办啊?妈妈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城市,在你们幼儿园里,妈妈更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到时候你可要帮我啊!”

没想到罗尼一本正经地说:“没问题,妈妈。我认识那里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

妈妈看他认真的样子觉得很有趣,但她也只是笑笑,没有放在心上。

到了幼儿园,罗尼开始履行他的承诺,他尽责地陪妈妈到会议室,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园长和其他老师,又认真地向妈妈介绍了幼儿园的每一个小朋友,最后告诉妈妈小朋友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们的爸爸或妈妈。

接着,罗尼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给她端来了一杯果汁,说:“妈妈,你先坐在这儿别到处乱走,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罗尼妈妈坐在沙发上,欣喜地看着突然间长大的孩子,她突然明白了一点,在孩子面前偶尔扮演弱者的角色,实际上是对孩子责任心最好的鼓励与培养。

这真是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妈妈的一个小玩笑,让她看到了孩子懂事、负责任的一面。世上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如果你希望得到孩子的关爱,那么至少先要让孩子知道你是需要他的关爱的吧!如果这个故事中的妈妈不是扮出需要帮助的样子,她的儿子又怎么会主动去照顾她呢?看来能否让孩子有关爱之心,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的引导。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发现这一点,你小小的孩子是乐于充当你的保护者的。如果停电时,你拉住孩子的手告诉他你很害怕,那么孩子一定会故作勇敢地抱着你:“妈妈不要怕,我来保护你!”曾经有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任性不懂事一直无可奈何。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就告诉孩子说:“你长大了,爸爸出远门后,你要照顾这个家,妈妈很柔弱,你要像男子汉一样保护她。”结果父亲回来后惊讶地发现孩子变了个样,他为爸爸拿拖鞋、揉腿,据说在爸爸出差的日子里,他每晚睡前都要检查门窗是否锁好,还常为妈妈倒茶、帮妈妈干活。这位爸爸为儿子的转变而惊喜,同时他也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之心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家长去引导的,不能只向孩子付出爱,而不向孩子索取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