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祖宅地没了
自从1987年的“五一”期间我家全体老小搬进新造的毛坯二层楼房后,见证了我这个“黄”家三代半风风雨雨的黄氏祖宅,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原址彻底拆平、复耕,回归了大自然,自然而然的成了我家的承包地。在我家之前,保根老伯伯家、根伯阿哥家都已动迁到北面的宅村里。之后的数年,整个黄家宅,只剩下一直“单身”的老队长黄纪飞老伯伯独自坚守着了。再之后,整个宅子就变身为中心村,彻底改天换地变了模样了。
——男人“单身”叫“爷一竿子”发音“雅噎规子”。
现在呢,包括黄家宅全部,东到地下渠道沿线,南到潘家桥正东延伸线,西到奉新公路东侧行道树绿化带,北到黄根伯阿哥家搬迁后的新宅村南侧小河对岸,整个区域都成了新场王桥的中心村。
根伯阿哥家所在的新宅村,是地方政府指定的杨辉潘家桥农户的建房集聚地。除了原来同在黄家宅的保根伯伯家、根伯阿哥家,像奉新港西岸的宋家、路家部分后代,“坟山窝”的俞家部分后代,还有王家“姆妈”的龙官先生家、林妹“姆妈”家、万老师家,等等,都从各自的祖宅地动迁了进去。加上原住民闵家、俞家等,整个村落可热闹啦。
黄家宅原有的家庭里,唯有我们两个“黄”家是朝南搬迁到“坟山窝”的,原因不详。也无所谓了,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是安居了不是。
这个镇级的王桥中心村于2013年6月动工,共建有两开间、三开间的二层别墅一百十八栋,鳞次栉比,很有规模。当然,这里已没有我的份了。
为啥?简单,我就不必说了,中师一毕业踏上社会就是全民事业“公家人”了,我爱人、我儿子早在八年前就成为“非农家庭户口”了。老家农村原本就作为农民才有的中心村,分房指标和你们这些曾经的“农民”、哪怕是老“户头”也没啥关系了。
就这样,曾经生你养你的祖宅拆“光”了,你的“老家”也就“没”了。曾经的“家乡”离得“远”了,漂泊在他地的身、出游在异乡的心也随之“空”了。
别了,祖宅!别了,黄家宅!别了,生我养我的杨辉潘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