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只有刀叉没有筷
飞机乘多了,就能发现一个共有的现象,餐具只提供刀叉。
国际航班尚能理解,毕竟以国际友人为主,尊重他们的用餐习惯,尽管未必有需要切割的大块牛排。国内航班就不地道、挺刁钻、不怎么近人情了。提供的餐品明明是食之无味的盖浇饭或是干巴巴的拌面,也永远没有大块的肉排的,却怎么也找不到中餐最主要的用餐工具,没有之一,对了,“筷子”。
——“刁钻”叫“促凯”、“操油”、“促里促凯”、“恶水促凯”发音“懊思促凯”等。
难道生产两根细棒比生产一副刀叉来得费劲、费钱?你只在自己国家的空域里兜兜转转,从未飞出过国境,就为了照顾一个或几个洋人,让全体客人挥刀舞叉?更多时候,机上连根洋毛都没有,餐具还是刀叉。这是哪个傻主出的馊主意?
曾有一次公差去美丽国,尽管后来此行成了自己的人生污点被记录在案,成了自己终生的痛,回来时从洛杉矶飞浦东,美“AA”航空的班机上,让我看到了一样心动的东西,对极了,“筷子”!虽然非常简易,但不影响使用。这可是我在不多的“天上宫阙”作客历程中未曾碰到过的东东,哪怕在纯国内航线的飞机上。人家这才叫与国际接轨呢,飞哪国,提供哪国餐具。
没有用了一辈子的筷子,吃中餐真不给力啊。你想啊,给你整一副刀叉,那你得有大块的肉排啥的吧,否则切啥呢。事实是,真没有。米粒、菜丁、勾芡需要切吗?真不用。
有一次叫餐,我实在对机上提供的饭粒与菜丁、勾芡混合得稀烂的“盖浇饭”没了食欲。换换口味吧。于是,忐忑不安地请秀色可餐的空妹来份面条,心里特别害怕她会嫌我挑三拣四而予以拒绝。还好,顺畅。我揭开饭盒“面纱”,依然没有筷子,就当即向空妹妹讨要。空妹一脸桃花开,“没有,真没有。”
这面条真难吃也就罢了,吃的进程那个狼狈啊。我一手握刀、一手拿叉,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和硬邦邦、光溜溜的面条们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一番左右翻飞、上下舞动,面条总算全部下肚了,嘴巴四周生花了,胸前衣服挂彩了。自己选的,只有干瞪眼,一点脾气也没法有,只剩下一声叹息,就吃个小饭、填个肚子,“我太难了!”
——“干瞪眼”叫“眼睛拨愣拨愣”发音“念睛拨愣拨愣”。
曾经闲来无事,也算心血来潮吧,我通过上网搜索,给时任国家民航总局的局长大人发了份电子邮件。信中弱弱的建议,在纯国内航班上请用筷子替代刀叉,只需超级简易的那种就行。实在舍不得放弃所谓的和国际接轨,那就继续保留刀叉,尽管无用武之地,请再加送两段细木条或两根长牙签吧。
也许是飞机的航班上已配了刀叉,管它好用不好用,至少吃东西不成问题了,如同小船上虽然没有摆根木桨,但放了把蒲扇了,不同样能划水么,就是累点、慢点而已,去电邮的结局自然是“信”沉大海,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嘻嘻,呵呵,哈哈。
想想也是,你这没有国际格局、全球视野的井底之蛙,哦不,“青蛙”都算不上,充其量是只又土又小又丑的“洋蛙”,都送给你白吃白喝白用了,还挑三拣四的咋呼个啥?
——此处的“咋呼”因为有埋怨之意,也可以叫“叽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