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麦焖”

66

“麦焖”

说到农村种田,老农们、家里大人的嘴里总免不了会说到这样一句口头禅,“三麦油菜老来青”。什么意思呢?“三麦”指的是小麦、大麦、元麦的合称,“油菜”就是“油菜”,“老来青”就不简单了,指的是我国老一辈农业专家陈永康培育的一种水稻,还曾被称为“毛主席大米”呢,后来泛指各种水稻了。

——“口头禅”发音“可豆腮”。

在新场农村,地里栽种的麦子主要是元麦和小麦,它们的成品就是我们常吃的面粉。不过,两者还是有点区别的。元麦加工而成的面粉比较粗糙,口感自然差强人意。在那个年代,为了填饱肚子,有得吃已经不错了,哪有资格挑三拣四?

——技术、技能方面的不专业、“粗糙”,叫“野鸡搭塞”发音“雅鸡搭塞”。

那会儿,小麦加工成的面粉特有的蛋白质能够结合形成弹性和延展性都很好的面筋,既能拉得很长,又不会断掉,做出的面食不但品种繁多、模样各异,口感都是一如既往的可口、入味。由于小麦更能卖出好价钱,当时的农家能留下来自吃自用的基本都是元麦。

如今就不同了,质量高于数量,地里要么不种,种也只种小麦,好吃才是王道啊。

不管怎样,作为粮食主要来源的元麦、小麦及它们的粉末,对农村的各家各户来说都不是富余品,也都容不得随意浪费、轻易挪作他用的。

不过也有例外。少数家庭还是会想方设法挤出一点来,为只为满足一下自家小孩们一双双可怜、祈求的眼神。怎么了?麦子经过烘烤粉碎成的麦粉,就成了一种那时特别风靡的零食,“麦焖”!

这“麦焖”,是大人把元麦,用小麦的话就太奢侈了,放在热锅里炒熟,再粉碎成粉末,放入同样碾碎成粉末的“糖片”搅拌而成。如能加入少许白砂糖,那绝对算得上“麦焖”里的上上品了。香喷喷,甜咪咪,美不胜收啊!

深深挖起一大调羹,高高的,尖尖的,小心翼翼地送进张到极限的小嘴,恨不得把口腔的角角落落全部塞满。此时,千万不能张嘴了,更别谈和旁人说悄悄话了。否则,会把口中的麦粉喷得满头满脸满身,还会让身边的人“沾光”。

之所以叫“焖”,既要借助“火”来烘烤、炒熟,易于后续粉碎,更能把麦之喷香精髓尽情发挥出来。吃在嘴里,还不能肆意开合,只能“闷声发大财”。绝也。

最让大人提心吊胆的是,吃这玩意期间极易让吞咽者一不小心把麦粉呛入气管里,那他的小命就有可能要“交代”了。

——“交代”,此处指付出生命。

大人给小孩发放吃这玩意的许可时,总会反复叮嘱,“吃得慢点!吃在嘴里不要讲话!”好在吃过的各位都活蹦乱跳地活到了今天,嘻嘻。

因为不是家家都舍得把麦子去加工成“麦焖”给小孩当零食吃,毕竟麦粉担负着更重要的“养家糊口”的重任,哪能神定气闲地轻易去满足孩子的额外需求呀,否则,下顿、下下顿一家人吃啥?这么着,家里拥有这粉末的小伙伴的确有其神气、招摇的资本。他或她会边吃边四处溜达、炫耀,喷得面前满世界白茫茫。心情好的时候,还能赏给你吃上一小口哩。

——“神气”叫“神气劳逸”、“神气活劳逸”、“透卵”发音“透瑞”等。

——“炫耀”叫“出风头”发音“策轰豆”、“摆架子”发音“拔嘎子”、“引样”、“引样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