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布鞋·私人订制

72

布鞋·私人订制

我小时候穿的鞋子基本都是布鞋,周围的男女老少也一样。这玩意,放在今天,无异于古董一般了。

——“鞋子”叫“阿子”。

布鞋都是手工制作的,一般更是“私人订制”。纳底做鞋这活,在改革开放前的新场农村,那可是每个农家女的一门必备手艺。虽然工艺并不复杂,却是家中女孩子心灵手巧的象征,更是将来勤俭持家的看家本领。不会做布鞋的小姑娘,以后找个婆家都会有波折,暗地里还会遭到乡里乡亲的指指点点,堵心啊。

——“有波折”叫“打隔愣”发音“当嗝愣”。

——“指指点点”叫“戳戳点点”发音“戳戳滴滴”。

——“堵心”叫“勿涩”、“难过”发音“奈顾”:心里被他人评头论足后堵得慌。

我家所有人的布鞋都是我母亲做的。我父亲打小就会做了,但只是偶尔“客串”,指望不得。

母亲会按夏冬季来确定鞋面的厚薄。夏季的,薄薄一两层,冬季的,要四五层,还会夹入棉絮之类。用自制浆糊黏贴、压实,再按款式剪出鞋面样来。有时,鞋面还会在对称的两边各加一小块黑色的松紧带,方便鞋子的穿和脱。

——“浆糊”发音“浆污”。

鞋底分两部分,鞋底和鞋底面。刚开始,鞋底也是手工来做,用数层土布层层黏贴、压实,厚厚的,再一针一线缝制。这纳底的功夫,决定着鞋子的耐穿不耐穿,也是检验制作者手艺高低的关键。后来,街上有塑料的硬鞋底卖了,大家也都去买了用了,省力省事,但要花点小钱。这鞋底面,同样分夏冬季。夏季的,只是在鞋底正面覆一层土布,黏上、缝好就得。冬季的,除了明显厚实,一般都会衬上棉絮以保暖,同样还是要覆一层土布的,黏上,缝好。再按脚板的大小剪样、定型。

最后,通过针线,把鞋面和鞋底缝成一体。如此,才算打造完工,可以穿了。

——“完工”叫“收场”发音“收桑”。

布鞋做多了,天晴时,摆在太阳底下晾晒一天两天,再收拾好,堆放在木箱里,随用随取。只要用过了,即使洗干净了,一般都不再放到木箱里存放了。新旧布鞋的待遇,还是有区别的哦。

布鞋,虽其貌不扬,但穿在脚上,舒适,透气,极少会出脚汗。那密密麻麻、排列有致的针眼,看似平平常常,却无不融进了制作者满满的情、浓浓的爱。

自然,那会儿想平日都穿着新衣新鞋出门、上路,是万万不可能的,同样和吃好吃的一样,要么走亲戚,要么过新年。你慢慢盼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