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永远做一家人”
我爷爷的婚事一办完,我太爷爷太奶奶便招呼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一起聚到他们跟前。
——“他们”叫“伊喇”、“嘎”、“嘎喇”、“迭嘎”、“迭喇”等。
太爷爷郑重其事地宣布,“我‘黄’家只有你们两兄弟。虽然分家立户单过了,但都是‘黄’家的血脉!‘黄’家情况特殊,更加需要相互照应、帮衬。从此以后,你们两家不管生儿子还是女儿,都要以亲兄弟、亲姊妹相互称呼。要永远做一家人!”二爷爷、我爷爷两兄弟和两妯娌都一个劲地点头称是。
——“相互称呼”叫“论”发音“愣”。
——“一家人”发音“噎嘎宁”。
——“妯娌”叫“爸母”。“妯娌们”叫“爸母道”。
也是啊,一加一至少是二。本就是一脉相传的亲兄弟,理应多多走动亲近、帮扶相助,如此,缺兵少将、势单力薄的“黄”家才不至于被外族随意的欺负。
——“一脉相传”发音“噎码相随”。
一年后,我父亲降生。紧接着,我二爷爷和二奶奶又生下了一个女儿、我大姑姑品仙。
——“姑姑”:父亲的姐姐、妹妹。以父亲的年龄为参照,“姑姑”的叫法大致有两类。一是父亲的姐姐、堂姐,可以叫“姆妈”发音“晤妈”、“老妈”、“老妈妈”,如有多个姐姐,就用大小、序数或名字区分。“姆妈”、“老妈”、“老妈妈”这个称呼的用途很宽泛,父亲的嫂子也可以叫。此外,比父亲年龄大的同辈女性,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也都可以这么叫。二是父亲的妹妹、堂妹和妈妈的妹妹,叫“娘娘”,如有多个妹妹,同样用大小、序数或名字予以区分。“娘娘”这个称呼的用途也是非常宽泛的,比父亲母亲年龄小的同辈女性,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都可叫“娘娘”。总而言之,不管怎么叫,虽非亲非故,但叫得亲热些肯定不会有错的。
——“老妈”这个以前早就有的、用来称呼父亲的姐姐、嫂子或比父亲年龄大的同辈女性的叫法,因为如今已有人把自己的母亲也叫作“老妈”而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其实,对当地原住民来说,除去实际语境的区分之外,听声音也是能够分辨的,区别主要在音调上,叫自己母亲的“老妈”,“妈”发第一声平声,其余的“老妈”,“妈”发第四声去声。您搞懂了哇?
我父亲和大伯伯都是两个小“黄”家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从双方老爷子给各自儿子起的名字看,妥妥的亲兄弟格局。这不,大伯伯叫林章,我父亲叫凤章,还是“章”字辈呢。
我父亲虽是我的“黄”家的独苗,但就整个新“黄”氏家族而言,在第二代里,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比起有七八个子女的家庭,“黄”家差距明显。好在也有三个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中,两个还是男的,胜在质量过硬啊,呵呵。
——“差距明显”发音“差距明晰”,叫“洋歪歪”发音“洋罚罚”、“大摊哑般”发音“肚态哑掰”、“搭不上脉”发音“搭勿桑码”、“悬七八只脚”发音“远切掰匝甲”、“飞机上挂大闸蟹”发音“灰机囊啯肚撒哈”等。
——“过硬”叫“撒摆挺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