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道法自然

虽然生在武林世家,但是在伯伯和父母的溺爱之下,段誉喜文厌武。

他自幼受高僧点化,又曾得鸿儒名师指点,因此虽然年纪尚幼,但是于学问之道已然颇有功力。

这一日读到了孟子,联想到当今的天下局势,不禁产生疑惑,于是便寻人请教。

可接连问了几位先生,全都瞠目结舌,讷讷答不上来。

段誉自幼就有痴性,一旦遇到了什么问题,很容易上头。非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则誓不罢休。

而在镇南王府当中,要论学问,朱丹臣首屈一指。他自然而然想到,于是追问了过来。

朱丹臣正代段正淳接待全冠清,冷不防段誉跑来这么一问,让他也有些措手不及。

最让他尴尬的是,段誉的问题他居然无法解惑。

想到自己居然被一个小孩子给问倒了,这令朱丹臣不免脸上一红。尤其还当着全冠清的面,不知是否会被丐帮中人小瞧了镇南王府?

他努力开动脑筋,搜寻典籍,却一无所获。

是啊,圣人明明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何辽国恃强凌弱、行无道之举,却又能强盛于天下呢?

大宋遵循圣人之道,反而日渐积弱、任人欺辱?

特别是他们大理国,于当世之中最为弱小,受到的欺压更甚。

要知道他们大理最是与人为善,从不敢得罪任何一国。即便是对治下百姓,也都力行善政。这么做却不能得道多助,实在与圣人之言相去甚远。

这仿佛在印证着,圣人的说法似有不妥之处。

想到这里,朱丹臣吓了一跳,赶忙对段誉告诫起来。

“世子,圣人之言必有其至理。臣学问有限,难以领悟,不能为世子解答。也许假以时日,其义自见。”

朱丹臣也算是光明磊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更有维护段誉之心,生怕他就此质疑圣人,引起莫大风波。

见朱丹臣都不能为自己解惑,段誉不禁撅起了小嘴,唉声叹气起来。

“只恨我大理偏居南疆,文华不兴。要是得能拜会当世大儒,得以解惑,小弟实在是千愿万愿。”

而就在这时,全冠清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圣人之言,当可解为:得势多助,失势寡助也。”

段誉正作没道理处,心情跌落谷底。有人愿意探讨学问,一下子振奋起来。

他转过身来,不以世子的身份为傲,反而郑重行礼。

“请教先生,此言何解?”

朱丹臣的眼睛里闪过一抹精光,心底暗暗有了计较。

这位全舵主为了拉上大理段氏,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放过。

他并不认为,全冠清一个乞丐也能解读圣人的微言大义。

恐怕此人另有图谋,必须要严加防范,尤其是不能让他谋算了段誉。

朱丹臣猜对了。

全冠清此来镇南王府,确实别有所图,不过并无恶意。

段正淳和朱丹臣只觉着他是为了张子程遇害一事而来,因此并不想掺合,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

但实际上张子程遇害一事,在全冠清的心目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他从中原万里迢迢而来,距离张子程被害之时已过月余。

诸般线索能否查到,实属渺茫。

这也是为何汪剑通派他来时,并未要求必须破案的原因。

案子嘛,查当然是要查的。这是姿态,也为了给所有人一个交待。但是在查案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全冠清找上镇南王府,其实是为了搭上关系,好方便他日后的运作。

从见到大理分舵的第一眼起,全冠清就决定要好好经营一番,展现自己的能力。

他可不想跟一帮乞丐住在芬芳环绕的破庙中,更不想真的去乞讨要饭。

哪怕乞讨要饭是丐帮的标配,但他已经做到了丐帮高层,当然不愿意去吃残羹剩饭。

事实上,丐帮的高层也几乎很少有人真的以乞讨为生。

只有吴长风这样不拘小节的,加上囊中时常羞涩,才会真的吃百家饭。

其余的丐帮高层,不管表面上多么朴素,实则都不缺少钱财。

想想乔峰坐在酒馆里畅快喝酒,银子随意支用,就可知道在丐帮当中高层和底层完全是两回事。

再一个,全冠清也没有想着让自己一辈子困在大理。

他打算做出一番成绩,做出实打实的业绩来,然后完成王者归来。

重活一世,机缘在前。不活出一个精彩来,怎对得起这番穿越?

困在大理这偏远之地,错过天龙的精彩风云,岂不是抱憾终身?

在全冠清的眼中,丐帮既是江湖帮派,又何尝不是一家公司企业呢?

既然是公司企业,自然也可以用经营来创造业绩。

丐帮本身就有很多隐藏的产业,否则的话又哪里来的钱财供应开销?

别的不说,丐帮多次帮助朝廷对抗异族。人员调动、军情传递、战后休养,每一样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

可以说,在表面的江湖豪情之下,维持丐帮运作的,依旧是苦心孤诣的经营。

恰好全冠清作为实用人才,参与最多的,就是丐帮的经营,也对丐帮内部的事务了如指掌。

如果他能够在大理打开局面,让大理分舵能够给帮中作出贡献,高层肯定也会念着他的好。

毕竟素来各处分舵都需要总舵拨付银两才能维持,要是大理分舵反过来能给总舵缴纳所得。不拘多少,都必然会引起天大的震动。

也就是说,全冠清打算在大理开展生意。一方面改善本地弟子生活,一方面给总舵输血。

而要在这边做生意,当然和大理段氏拉上关系才能做大做强。

这是商场上惯用的套路,全冠清驾轻就熟,深谙操作之道。

这也是他为何十分坦然地登门拜访,完全不在乎大理段氏和丐帮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因。

他只是没有想到,段正淳对他讳莫如深,避而不见。反而只派了朱丹臣来打发他,显然将他当成了恶客。

结果没有想到老的躲起来了,小的却跳出来了。

相比起老于世故的段正淳,单纯可爱的段誉可就好糊弄的多了。

全冠清惯会寻机生事,怎能放过这个机会?

原著中段誉在少林寺揭破他的图谋,害得他被乱刀砍死。

现在嘛,小段誉,就当你是补偿了。

既然段誉喜欢学问,那全冠清就从学问入手。恰好之前师从苏辙,对道家经义自有见解。此时开口,投其所好,不信段誉不上钩。

全冠清全然不理会朱丹臣审慎的目光,而是自信开口,将融合了两世的理解说了出来。

“天时,非仁也;地利,非义也;人和,非仁义也。”

此言一出,段誉还未如何,朱丹臣勃然变色,更且冷汗涔涔,连忙辩驳。

“全舵主此言差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因仁义凝聚人心,方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听到全冠清从根本上否决儒家的仁义之道,朱丹臣着实吓坏了。

当今天下毕竟以儒家为尊,这番话要是传出去,令人对大理段氏产生误解,为祸非浅。

如果是从前,这样的辩论全冠清绝对是睁眼瞎,根本没资格入场。

可是现在的他经过苏辙的指点,早已完成了蜕变。

他微笑地看着似懂非懂的段誉。

“孔圣曾求学于老子,老子于道何解?曰:道法自然。”

呛啷……

朱丹臣猛地一抖,居然将旁边的茶几给撞翻了,更是失魂落魄,备受冲击。

他的两只眼睛完全一片空洞,嘴里念念有词,再也顾不得段誉如何了。

实在是他自己也道心破损,又隐隐的悟到了什么。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段誉仍旧有些迷糊,实在是其中的道理于他而言有些过于高深。

“道法自然,为何非仁义也?”

这个问题全冠清依旧能够解答。

“敢问世子,豺狼虎豹以牛羊为食,仁义否?”

段誉挠挠脑壳。

“此乃豺狼虎豹生存之道,天性使然,说不上什么仁义。”

全冠清呵呵一笑,随即点题。

“天性既自然,自然即为道,道又何分是非黑白?”

这一下朱丹臣和段誉同时豁然开朗,以往许多不解之处立刻全都融会贯通。

全冠清帮他们弄明白了一个世人备受困扰的误区。

那就是在世人的心目中,一说起道,就是美好的、正义的、仁慈的,更有替天行道的说法非常具有迷惑性。

可实际上,给“道”加持了仁义之解的,其实是儒家。

而道,则起源于道家。

老子讲道的时候,着重强调道法自然。

何为自然?

存在即真理。

水往低处流是道。

豺狼虎豹吃肉也是道。

道并无对错之分,也无好坏之别。

事实上所谓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究竟对不对,也值得怀疑。

很有可能乃是后世儒家胡乱篡改,加持在圣人身上的。

单从孟子的文章来看,其根本没有强调过“道”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好的还是坏的。

全冠清追本溯源,一下子就镇住了朱丹臣和段誉,取得了他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