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秋收大战告一段落,慧盈开始忙碌起家里的活:酸菜、咸菜分别腌到大缸里,冬储菜有大白菜和萝卜,大白菜需要砍倒后进行晾晒,萝卜放到不易霜冻的地方即可,还有晾晒的干菜,慧盈分别打包装在塑料袋里,这些都是一冬的蔬菜。没有极特殊情况,家里在冬季的时候基本不买菜,除非有客人来,才会买一些新鲜的菜来招待。家里的粮食基本是玉米面、荞麦面、小米、高粱为主,白面和大米是餐桌的稀客,也只有稀客来了之后才会见到身影。因为没什么油水,既费菜又费饭,慧盈每次都要炖一大锅菜,做五六碗米的饭才够吃。
除了经管一家老小吃饭,还要经管穿衣。入冬的棉衣和棉鞋都需要赶制出来了,除此之外,大人孩子还要每人两双千层底。大力、慧盈经常下地劳作,比较费鞋,慧盈要三双,大力放牛的时候五双鞋也不够穿。棉鞋和千层底都算下来要二十多双,还有一人一身棉衣、棉裤,慧盈白天没有时间做这些针线活,只能晚上做。
一灯如豆,慧盈家的灯泡瓦数都不高,因为怕费电。昏暗的灯光配上低矮的平房,光线映在墙上的影子很大很大,这影子里有慧盈在做针线活,大力在编筐,孩子们在写作业,各司其职,好不忙碌。
针线活需要细致,草草完成的鞋子不耐穿。慧盈先做棉鞋和棉衣、棉裤。棉鞋需要剪样子,慧盈把旧鞋放在孩子们读书用过的废纸上,先描画一下,然后剪了一个鞋样子,再找来平时积攒的碎布,把这些碎布用面糊平整地糊成一张,人们都叫它咯嘣。打好的咯嘣被糊在墙上风干,待彻底干透之后从墙上取下,把纸质鞋样子贴在咯嘣上,沿着边缘剪下,这样反复剪裁好几个样子,直至整张咯嘣被彻底裁剪完毕。一般一张咯嘣基本都是半个门板般大小,能出来一只鞋的鞋底。剪裁好鞋样之后,要一层一层将鞋样用面糊粘贴,压平整,鞋底的雏形就出来了。之后慧盈找来平时盛面用的白布袋子,清洗、晾晒,干透之后,比照鞋样子,为鞋底加一层好看的面儿。接下来要把鞋底结结实实纳一遍,纳鞋底要用麻绳,耐磨性好。搓麻绳有专门的工具,孩子们为了帮妈妈的忙,有时候也用大腿搓:将两股麻用手捻在两边,手里沾上唾沫,借着大腿用力搓,两股麻就拧成了麻绳。孩子们皮肤娇嫩,有时候手和腿都搓得红红的,甚至有一些脱皮。将绳穿在针里,将鞋底一针一针地纳上,这样鞋子更结实、耐穿。冬季的棉鞋底要厚一些,因此还要加一层毛毡底,一层胶皮底,和刚才的布底缝合的一起,这样鞋底就做好了。接下来做鞋面,棉鞋面要做两层,中间絮上棉花,再将鞋布和棉花缝合到一起。为了更美观、大方,没有毛边,鞋面周围要缝制一圈白条,最后将鞋面和鞋底缝制在一起,垫上棉质鞋垫,棉鞋就做好了。棉衣和棉裤则是大人用旧衣服絮棉花缝制,孩子用大人的衣服进行剪裁缝制,春夏秋穿的单鞋不加棉絮进行缝制,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全靠慧盈晚上点灯熬夜完成。有时候一家老小早已进入梦乡,慧盈还借着微弱的灯光在纳鞋底。在这时光灯影里,一位年轻的母亲用爱、勤劳和全部的热忱认真、努力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