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如何理解价值

估值,按字面意思即评估投资标的的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价值,但评估的结果是价格。为准确理解价值和价格的区别,首先分析一下价值所蕴含的属性。

第一,价值的本质是“有用性”。一件事物如果能让人从中获益,我们就认为这件事物是有价值的;如果不能让人从中获益,那么就没有价值。这种有用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物质利益,也可以是精神的愉悦。“被需要”是“有用”的根本原因。

► 案例1-1 演唱会门票的估值

陈先生的太太是某歌唱家的忠实歌迷,而陈先生对音乐和该歌唱家却并不感兴趣,也从未有过相关消费。某日,该歌唱家将在陈先生和陈太太所在的城市举办演唱会。由于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陈太太无法买到门票,于是请陈先生想办法购买门票。

陈先生原本并不需要该演唱会的门票,他一开始甚至不知道这名歌唱家是谁,因而演唱会门票对陈先生没有价值。但由于陈先生和他太太的婚姻所产生的联结,最终需求由陈太太传导至陈先生,使得门票对陈先生变得“有用”,价值也由此而产生。

第二,价值总是与特定对象相关联。一件事物有用性的高低,都是就特定对象而言的。同一件事物,对陈先生可能非常有用,对王先生可能一文不值。门票的价值,一方面取决于门票本身的属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与谁相关联。即便是黄金,如果特定对象不认可黄金的价值,黄金对其而言也一文不值。如果不能准确定位对象,也就无法判断一件事物对特定对象的有用性,对于价值的评估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价值评估的结果是主观的。在对投资标的进行估值的过程中,投资者经常会使用各种理论假设、数学模型,并基于大量数据进行看似“精确”的测算。这些假设、模型和数据,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即价值评估是一门科学。

事实上,价值评估的结果并非通用的公理。价值的高低,本质上取决于特定事物满足特定对象需求的程度,也就是能为目标用户带来怎样的用户体验。然而,特定对象的需求本来就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同时需求本身也极其善变。正因为如此,互联网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之前,首先需要定位目标用户、识别其需求并据以组织产品的开发和运营。从构词法的角度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价”“值”二字都是单人旁,人的主观因素,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价值评估的结果。

第四,价值永远“测不准”。测不准的原因,除了价值评估的主观性和需求的善变外,还有另外两个:第一,投资者无法穷尽所有可能影响价值的因素。影响价值的因素有很多,投资者常常难以考虑周全,导致存在一些遗漏,进而影响评估的结果。第二,很多价值影响因素难以量化。比如,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Tesla)的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将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确认为一项资产。然而,没有人能否认,马斯克的存在,能够大幅提升特斯拉公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