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正阳丹

姜公子听了,顿时眼现激动之色,连声说好。

一旁冯紫英也笑道:“如今没了贾珍父子,贾公子无了后顾之忧,只管专心炼药便是,若有效用,我等必有重谢。”

贾瑜听完,心思却不在所谓的重谢上面,而是道:“没了贾珍父子?冯公子能否细说?”

冯紫英一愣,又恍然大悟道:“看来贾公子是还没有收到消息,那贾珍父子,因陷害你不成,已于昨日被陛下一道圣旨给夺了爵位,发配到秦岭去了。”

相对于消息闭塞的贾瑜而言,他们这些勋贵人家早就派人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打听清楚了,自然也清楚贾珍父子是如何陷害贾瑜的事情。

不过说实话,在很多勋贵看来,这事情发生的太快了,一点预兆都没有,从顺天府审案到贾珍父子被处置,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但这事是由皇上亲自定罪,加之证据确凿,也没人敢说什么。而且贾瑜这个名字,由此也让很多勋贵都记住了。

贾瑜有些惊讶道:“我虽料到贾珍父子会受到惩处,但没想到连爵位也给丢了。”

冯紫英道:“贾公子可能不知,我大魏对诬告构陷之事,向来是严加惩处,贾珍父子所犯之事,要按所诬之罪,罪加三等进行判罚,故而如此。”

贾瑜点了点头:“受教了。”

这封建社会的律法,某些方面确实严苛。

又闲聊几句后,贾瑜估摸着两颗瓜子的时效已经过去,也不再多言,便接着要回家炼药之事,向二人告辞。

那姜公子见此,以为贾瑜对他的病症上心,心下对贾瑜的观感更是好了一分。

贾瑜临走的时候,当然也没忘记从仁济堂买了一些药材回去。

走在路上的时候,他还在想贾珍父子倒台的事情,这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过也让他暂时舒了一口气。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人际圈子还不够大,很多事情都是后知后觉,就像贾珍父子被发配的消息,要不是冯紫英无意中说起,他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

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世界里,普通人的消息闭塞得厉害,很多事情,可能就是只会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流传。

总而言之,现在自己虽然能赚到一些钱了,不会再为生计而发愁,但地位还不够高,没人脉,也没有权力。

但他相信,凭借着心力栏,那扇通往权势富贵的大门,终究会向他敞开。

至于那个还没有表明身份的姜公子,他其实也隐约猜出了几分,在这神京之中,如果地位比冯紫英还高,又姓姜的,大概率是皇室子弟了。

众所周知,姜姓是大魏的皇室的姓氏,这位姜公子,大概率可能是某个王爷之子,或者孙子辈一类的。

至于对方为什么要隐藏身份,可能是怕自身这种难以启齿的病症被太多人知晓...

这姜冯二人,如果结交好了,说不定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等回了院子后,他又想起自己还不知道李四夫妇和赖二最后受到了什么处罚,按理来说,贾珍父子既然都落马了,那这几个人也绝无幸免之理。

但他现在却无从得知这些消息,或许,只有等他亲自再去一趟顺天府衙门,找个门子什么的打探一番才行。

等李四夫妇彻底搬走,他家祖传的院子也就再无纠葛了,如此一来,自己在京城也算多了一套可用的房产。

想罢之后,贾瑜又打开心力栏看了起来,这几日,心力栏上的点数又有了增长。

之前捡漏来的那一把疑似东坡真迹的折扇,是他来京城遇到的给他提供心力时间最长的物品,一共让他吸收了将近四天的时间,但在个一个时辰前,他能明显的感觉到,这把折扇已经不能再给他提供心力了。

只是当时遇到了来寻他的张天冬,他才没有及时查看心力栏而已。

而此时,心力栏上的数字已经增长到了561点,而且,要不是见姜冯二人之前,自己花了40点心力强化了两颗葵花籽外,此时他的心力点数应该能达到601点才对。

这么算下来,这把折扇给自己总共提供了360点左右的心力,确实不少了。

待关闭心力栏后,贾瑜又拿起折扇看了几眼,这一把小小折扇能提供这么多心力,该不会,自己真在无意中捡漏到东坡真迹吧,但不应该啊,这把折扇看着是陈旧了一点,但保存的还算完好,不像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样子。

端详了好一阵子后,他最终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最终只能无奈放弃。

不过这把扇子他打算先留着自己用,等遇上合适之人时再去做鉴定。

随后,贾瑜拿出了上次做试验时强化至lv2的那一小块黄精,又加了些从仁济堂买来的补肾壮阳的药物,一起放到锅里用少量水煎成汁后,用来和面,最终搓出了三个龙眼的大小的药丸子来。

搓完后,贾瑜看着剩余的一些边角料,拿起指甲盖大小的一块儿放在嘴里,打算试试药性。

就在他服用后,不到盏茶时间,就觉得一股极其温润的热气在体内滋生,在体内缓缓流动,开始慢慢地滋润着自己的肾经,于此同时,一些少儿不宜的画面也不由得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待默念了数遍由白云观里学来的清心诀后,他这才将火气给压了下去:“早就知道会这样,但清心诀到底是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说到底,还是得快点去买漂亮丫鬟回来。”

确认药效没问题后,贾瑜看着面前已经制成的丸药...不,丹药,心想要给这种丹药起个什么名字。

严格来说,这应该是自己面向市场推出的第二种丹药,后面也必然还会有人需用,所以起个响亮的名字是必不可少的。

用上心思想了片刻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还算可以的名字:“既然此药能治愈不举之症,让人重振雄风,振与正谐音,那不如就叫正阳丹吧。”

想罢,他将这三枚【正阳丹】稍加烘干后,一一装进了精美的小木盒里。

这样的木盒他上次经过东市时又花了一两多银子买了几十个,够用的很。

之后,他又顺带着再耗费了150多点心力,又强化了一批黄精,随后制作出了50颗一阳丹出来,也好再给翠香楼和仁济堂那边供货,不过这丹药的价格,得再往上涨涨。

尤其是仁济堂那边,既然已经初步打开了销路,那以后自然也不愁卖。

至于翠香楼,他觉得以翠香楼的风格,不用自己再多说,那边也会将售价给涨起来,到时候自己的分成也会变得更多。

另外,这几次制药已经让他心中有了一个标杆,对于制药时该强化多少黄精,加入多少其他药材,用多少水和面,他都已经把控出了一个最合适的量,基本上能把控在一颗丹药只耗费自己三点心力值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出药效来。

当然,这样一来,肯定比自己当初花50点心力制作出的那七颗[一阳丹]的药效差一些,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顾客要是觉得不给力,也可以一次性买两颗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