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金陵城
- 从大明贫困农家子开始的签到日常
- 炒饭多放葱
- 2366字
- 2023-11-17 12:01:03
心里装着事,这觉就睡不安稳,特别是大明朝也没个闹钟,就这样迷迷糊糊的睡了半夜,要不是老太太进来喊了一下,杨庆保管会错过时辰。
迷迷糊糊的洗漱完毕,换上平时舍不得穿的青布长缀,杨庆就踩着启明星的光芒出发去小码头了。
至于路引?天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说那老黄历的事情?就比如后世你现在出门还需要去大队开证明吗?你现在去某海边小渔村打工,巡防还会查你暂住证吗?
路引制度到明代中后期已经形同虚设,只有九边因为军事需求才略显严格,中原和江南这些腹心之地的官府早就将这项政策抛到脑后去了。
成化十六年的时候,兵部尚书余子俊觉得北平盗贼太过严重,临时进行了一次全城大搜捕,命令士兵在各个路口检查百姓们的路引。
而且根据余子俊的命令,凡是拿不出路引的一律以盗贼论处,结果大搜捕结束的第一天,五城兵马司的监房就已经住不下被抓进来的百姓了。
商店市肆中的帮工到处匿避,整个京城闭门罢市,市民怨声载道,甚至惊动了禁中。
而余子俊本人也不好过,在他上早朝的时候,堂堂兵部尚书在路上竟然被市民用瓦片石块臭鸡蛋招呼。
最后他的这个举措被认为是“徒尔扰下,无补于治”。
这足以见当时的路引制度就已经是形同虚设,更何况是几十年后的今日江南呢。
小码头有十数盏灯笼亮着,将不大的区域照亮,一道道黑色的身影来来回回的在船上上上下下,菜农们正将摸黑采摘的蔬菜运到相熟的收货铺面之前,一一过称付款,大伙打着招呼,小小的码头这一下竟有不下于闹市的喧闹。
“庆哥儿,你来了?先在旁边等会儿啊,现在忙着呢,等会儿忙完了你上船就好。”
老板娘眼尖的很,一下就看到了刚来的杨庆,连忙打着招呼。
“好!娥姐,你先忙!”
杨庆也自然是有眼色的,不会凭借着自己这一点微不足道的交情就胡乱干扰别人的生意。不像有些人,有一点点微薄的关系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天天咋咋呼呼的,好像谁瞧不起他一样,处处要显摆一二。
杨庆来的还算及时,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所有的东西都已经装船完毕,几艘商船这就打算出发了。
同一段水路走了几十年,驾船的老把式已经闭着眼睛都能到达金陵城了,乘着点点星月之光,几艘船乘风逆流而上,一个多时辰就到了金陵城城外。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看着宏伟的古代城墙,杨庆脱口而出了一句古诗。
“呦!庆小子,你还读过书呢?”
钱掌柜有些惊奇的看向杨庆。
“害!在村里的义塾识得了几个字,算不上读过书,只能说不是个睁眼瞎罢了!”
杨庆苦笑着说道,原身在村里本就读了两年义塾,后来才跟着父亲前去县城做学徒的,这点随便都能打听的到,没什么值得隐瞒的。
而且明代江南之地这类义塾还算比较常见,算不得什么稀罕之物,乡里的小子们只要不是太过穷苦,大都都会去义塾识得几个字。
杨庆刚刚穿越的时候,也有过读书科举的想法,可是凭借着原身的记忆和后世无意中看到的一些数据统计以后,杨庆就放弃了这个有些天真的念头。
因为考科举这件事,真的比后世考大学要难太多太多,那些敢走科举之道的猛汉,穿越前最起码也得有着清北的智商,否则就算开一个过目不忘的挂都不太够,想走科举之道做大官只能说是白日做梦,就以后世的大家最熟悉的高考为简单例子,我们来看看科举之路的艰难。
县试三年两考,每次约取50人,为童生。哪位大佬高考是全县前三十三名的,可以站出来了,您就是一位光荣的童生了。
府试院试三年两考,每次约取100人左右,为秀才。哪位大佬高考是全市前六十七名的,恭喜你,您可以当一位光荣的秀才了,这时你就可以自称学生,见官不拜,免役二人。
明代中后期乡试三年一次,以南直隶为例,每次取一百三十五人,也就是平均每年45人,算上恩科等特殊情况,算平均每年50人,为举人。哪位大佬考全国1卷不算任何加分可以保证自己在所有省份中排名能在前五十的,应该就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举人老爷了。
最后再说说进士,进士用高考举例就不太恰当了,得用另外的举例方式,整个会试录取率7%,录取400人,等于从清北这种尖子生中再挑选5800人,参加一次考试,录取400人,这样的人才才是进士,阁下还觉得自己能排多少?还觉得科举容易?
再加上古代的生产力不发达,假如一本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种参考模拟资料收您一万块一本,还有多少人能走的通科举这条登天路?
杨庆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中人之姿,走不通科举的这条道路,有这读书的功夫,杨庆觉得还是造反更适合自己,实在不行当个山大王也是极好的。
杨庆是知道人和人的智商是的确有差距的,有时候不是靠所谓的努力能够赶得上的。有些人智商不够,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徒劳。
金陵城外,旭日初升,大大小小的船儿在晨光的金色碎浪中你来我往,秩序井然,送货的船家早就放下了船帆,用一根撑杆划船缓缓前行。
“庆哥儿,你等会儿就待在船上,不要胡乱走动,等我送完这一批货我就带你去找造船厂,千万注意护好银钱,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看热闹,这金陵城可不止有眼前的光鲜,背地里的腌臜之事多着呢!”
还没到码头,钱掌柜就赶紧交代杨庆道:
“钱掌柜,晓得了,我等会就在船上,哪也不去,之前也是在县里当过几年学徒的,你说的事我都明白。”
杨庆拱手回礼,表示自己听明白了。
随着撑杆的慢慢前行,船儿慢慢到达了相熟的码头,钱掌柜唤来相熟的脚夫行会,说清了银钱,这才允许他们上船搬货。
这码头是三教九流汇聚之地,要是不注意些,可是要吃大亏的,那些啥都不懂的毛头小子,想在这等地方讨一口饭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钱掌柜!你们今天还有那种大黑鱼吗?”
“钱掌柜!这次你说什么也得匀我几条?”
“钱掌柜!你要是还没送货过来,我下次就不要你家的货了。”
“就是,那些富贵人家吃惯了好的,哪肯再吃差的啊!”
……
相熟的几家酒楼见着钱掌柜,便是一通抱怨。
“各位掌柜原谅则个,实在是我们最近也收不到那等好货了啊,捕鱼之人说附近的鱼都已经被捕完了,正想买艘船去远些捕鱼,我今日就是特意带他去买船的。”
钱掌柜连忙拱手赔罪。
“那捕鱼之人也来了?”
“快快让我等见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