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装神弄鬼

明月当空,王守仁独自站在船头的甲板上,背着手眺望那轮圆月,脸上的表情显得是思绪万千。这个夜晚,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轻风徐徐,夜色中的船只就像一只孤独的游鱼,悄无声息地划破水面,留下一串漫长的涟漪。王守仁的影子在甲板上被月光拉长,他的眼神似乎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让他难以忘怀的往事之中。

这时,王徳用的声音突然出现,打破了这种幽静的氛围,只听他带着几分兴奋地说,“公子果然是神机妙算,既不得罪那个贪得无厌的张国舅,也不和那个沈员外结怨,不到十天的功夫就帮那些流民们要回了土地,这可是真是了不起啊……。”说完,他也信步来到王守仁的侧面,面带着微笑盯着头顶的月亮。月光下,王徳用的脸庞显得格外的兴奋和敬佩,他的眼中闪烁着对王守仁无限的敬意。

王守仁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转过头对王徳用说,“徳用,这哪里是我的主意,我不是告诉过你,这些办法都是那个叫做德川光国的东瀛学者教给我的,他说这是他知行合一实践后的感悟。”说着,王守仁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怀念和敬佩。

王守仁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然后轻轻地摇着头,似乎仍在回味那个妙趣横生的时刻。江风吹起他的衣角,也带起他的思绪,仿佛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他与德川光国的对话仍在耳边回响,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月光下,王守仁轻笑着,仿佛被王徳用的话引起了一丝愉悦的回忆。他的笑声在宁静的江面上回荡,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他轻轻抚摸着自己的下巴,目光在漆黑的江水上游移,似乎在回想那些他化身道士的瞬间。

“不过公子装道士可真是在行,几乎都不需要特别的打扮……要我说,您还真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王徳用绕着头,上下看了看王守仁瘦削的身影,笑呵呵地说。他的眼中闪烁着赞赏与玩味的光芒,似乎在想象王守仁化身道士的样子。

王守仁笑着自己上下打量了一番,一边轻轻摸着自己的下巴,一边瞪大眼睛笑着说,“有吗?我当年虽然的确有过当道士的想法,但打扮成道士的模样,我这也是头一次,在到达沈宅前,我还给好几个人看过相呢……你别说,这种感觉还真不错!”他的笑声中带着一种自嘲和轻松,似乎那一刻的伪装给他带来了一种不同的体验和乐趣。

“对了,徳用,那身道袍、佛尘和风水盘你是从哪里找来的?”王守仁好奇地询问,他的眼睛闪烁着对这些小细节的兴趣。

王徳用得意地拍了拍胸脯,回答道,“道袍是和城里道观里的小道士借的,佛尘是那附近庙里的和尚借的,而那个风水盘是我从当铺收来的……报告公子,这些东西我事后都还了回去。”他扳着指头说完,然后对王守仁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满是自豪和满足。

王守仁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的笑声更加爽朗,仿佛那些忧虑和责任都在这一刻被抛到了脑后。

王守仁站在江风中,眉眼间透露出一丝赞赏与惊奇,他轻轻地颔首,对王徳用的巧思表示了认同。江水在脚下泛起细碎的涟漪,带来阵阵凉意,但王守仁的心却因这巧妙的计谋而温暖起来。

他笑着对王徳用说:“我一直没完全弄明白你如何让那些阴司纸钱跑进沈府里的,在你准备的时候,我正在扮演道士呢……”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

王徳用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自得之色。他得意地说:“公子太看得起我了,这不过是市井里的小把戏而已。”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淡定与自信。

他接着详细描述了他的计划:“我只是去寿材店买了一些纸钱,然后又去附近的渔民那里买了几张细鱼网。回到府里,我用针线将那些纸钱一张一张地缝在了那几张鱼网上,然后又将这些鱼网缝在一起,在末端用一根结实的鱼线绑住。等到三更左右,我就将鱼网团在一起,然后用力扔进沈府的后院里,让鱼网全部打开,然后一点一点地将鱼线往外拉,由于这些都是细鱼网,十分轻巧,所以在移动过程便会随风飘动,就好像有人在撒这些纸钱一样。”

王守仁听着这番话,眼中充满了惊叹与钦佩,他不住地点头称赞,感叹着王徳用的聪明才智和巧妙安排。然后他抚掌大笑说:“真有你的,难怪那个沈从会吓晕在院子里。”

王徳用笑得更加得意,他看着王守仁,满心欢喜。两人站在船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心中都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在船尾的微弱灯光下,王守仁和王徳用站着,江风轻轻吹过,带走了部分沉闷的夜色。王徳用有些不安地抓着头发,眼神里掺杂着好奇和一丝畏惧:“公子,那夜在沈宅装鬼,我身边的那些鬼火……那地方以前真的是坟地吗?”他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后怕,仿佛那晚的场景还在眼前。

王守仁听后,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神情轻松,仿佛解开了一个重大的谜团:“徳用啊,你真是太单纯了!”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瓷瓶,轻轻地打开瓶塞,倒出一些粉末在掌心。那粉末在月光下散发着幽幽的蓝光,似乎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是磷粉。”王守仁轻声解释,一边用手指轻轻一吹,粉末瞬间擦出了几个幽蓝的火花,随即消失在夜空中,如同短暂的灵魂一般。他又继续说道:“寿材店经常用它和墨水混合,来描画阴司纸钱或其他咒符。只要遇到明火或剧烈摩擦,它就会燃烧,发出这种蓝光,远看就像鬼火一样。”

王徳用听了这番解释,一脸恍然大悟,双眼亮了起来:“原来如此!难怪那天晚上我穿的那件粗麻白袍子,摩擦后就能产生火花。我还纳闷为什么身上有股烧焦的味道呢。”说着,他轻松地笑了起来,之前的紧张和害怕似乎烟消云散。

王守仁听了王徳用的话,不由得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其实,我现在有些后悔用这个办法,因为杨知府后来告诉我,那个沈椿被吓得尿了裤子……这真是有些过分了。”他的声音虽然带着歉意,但在说完后,也没忍住,再次笑了起来。

王徳用的脸上写满了好奇,他凝视着王守仁,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探求:“那最后那个震动宅子的方法,是公子您想出来的吗?”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策略和智慧的渴望。

王守仁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谦虚:“德用,我日常只是在家读书或静修,哪里会想出这样的奇巧办法。那也是德川光国的点子。”王守仁的语气中带着对那位远方学者的敬佩。

他继续解释:“德川光国告诉我,他曾经用类似的方法抓捕一个反叛领主。由于那个领主藏匿在坚固的城堡里,他就利用了算学和音律的知识,发现特定节奏的敲击声能产生巨大的声响。”王守仁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这种策略的赞叹。

“他还咨询了建筑佛塔的工匠,那些人叫做金刚组,他们告诉德川光国,如果四面八方的人按照一定的节奏踏地,建筑物就会产生摇晃,甚至误以为是地震。”王守仁的表情仿佛在回放着那个画面。

王徳用听着这番话,眼睛越来越亮:“那真是妙招!他怎么让这么多人配合呢?”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德川光国策略的赞赏。

“德川光国召集了上千的士兵和百姓,排列在城堡的四面。用鼓声作为信号,让大家按照特定节奏踏地。那种震动就像是一股无形的巨力,让整个城堡摇摇欲坠。”王守仁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王徳用感叹地说:“难怪那天晚上沈府的地面摇晃得那么厉害。公子,您真是天才!”

王守仁微微一笑,摆了摆手:“不,德用,这不是我的功劳。我只不过是借用了德川光国的智慧而已。”他的眼神透露出对智慧的尊重,与王徳用一起凝视着那轮明月,仿佛在思考着更深远的智慧。

王徳用的手指敲击着自己的额头,眉头紧锁,仿佛在深深的迷雾中寻找着什么遗失的记忆。船舱里摇摆的灯光映照着他的脸,使他的表情更显焦急,他喃喃自语道:“黄册是什么东西来着……?”

王守仁走到他身边,脸上带着一丝戏谑的微笑,轻轻拍了拍王徳用的肩膀,仿佛在提醒一个老朋友。他轻声说道,“我前日才刚刚告诉过你,如今就忘记了吗?呵呵……。”

王徳用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的羞涩难掩。他的脸在昏暗的灯火下涨得通红,宛如朝霞映照的湖面。王守仁看着他,语气缓和地继续解释:“黄册就是朝廷用于记录每个百姓和每户人家的财产、人口和家庭背景的文案,并且以此为依据征收赋税和徭役。这个记录每年都要由专人登记,然后每三年汇总一次上报给朝廷备案,据说是存放在南京。”

窗外的江水波光粼粼,船舱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木香。王徳用似乎被王守仁的话语所触动,他眼中闪过一丝迷茫,却又似乎是理解的光芒,疑惑地问:“我现在还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那个姓沈的一听公子说出黄册上的赋税就会紧张得不得了,您能给我讲讲吗?”

王守仁听到这里,眉头紧皱,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船舱内原本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他深深吸了口气,沉声说道:“徳用有所不知,黄册虽然每年都有记录,但其中很多的记录都是有问题的。很多达官贵人们为了逃避赋税而不惜瞒报或者少报自己的田产,他们往往就是通过给登录黄册的官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窗外的江风带起了一阵涛声,仿佛在回应着王守仁的话。他的眼中透露出深沉的怒意,继续说道:“就沈椿的田产而言,他们压根就没有更变黄册上的内容,也就是说,那些失去了田产的农民依然要负责给根本不属于他们的土地缴纳赋税。而如果他们逃离了土地成为流民,那么当地的官府就会以逃民为借口,要求国家减免这部分赋税。如果这样敷衍不过去,他们就会以其他名义将这部分赋税分摊到剩余的百姓头上……”

他的声音低沉,似乎在回荡在船舱的每一个角落。他继续说道:“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敢去向那些皇亲国戚们收取半分赋税。”说到此,王守仁的眼中燃烧起一丝怒火,随即又变成了深深的惆怅。

在银色的月光下,王徳用的脸显得愤怒而激动。他的声音带着不满:“公子,早知如此,为何不让那个姓沈的把这几年的赋税补上?”烛光在他眉眼间跳跃,映照出他的不平。

王守仁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他轻轻摇了摇头,苦笑着回应:“徳用啊,我何尝不想……”他的声音低沉,透露着深思熟虑的疲惫。“但如果我强逼沈椿又交土地又钱,他肯定会拼死不从。这个事情还会闹到张延龄那里,甚至皇上也会知晓。到时候,我也会像李梦阳一样,被锦衣卫抓进昭狱……”

王徳用的表情逐渐从愤怒转为深思,他低头望着手中的茶杯,仿佛在茶水的波纹中寻找答案。王守仁继续说道:“所以,这事情的处理必须照顾到沈椿的颜面,这样才不至于闹得无法收场。这就是知行合一,我们的目的是让百姓们要回土地,而不是仅仅逞一时之快。你说是不是?”

王徳用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他用力点头,声音中带着认可:“还是公子考虑得周全,我们这样才得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欣赏。“就连那个平日里窝窝囊囊的杨知府都不停地称赞公子是奇才呢!”

清晨的扬州,城市被一层淡淡的雾气笼罩,阳光透过云层洒落,铺满了泛着金光的河面。王守仁站在轻轻摇晃的船头,望着这座古城逐渐在朦胧中清晰起来。旁边,王徳用正忙着将行李搬上岸,动作麻利而熟练。

“我们这次不去知府衙门了。“王守仁突然说道,声音平和却带着决断的力量。

王徳用一愣,他停下手中的动作,疑惑地看着王守仁:“那公子打算去哪里?“

“找个地方住下,然后我们就去街市逛逛。“王守仁转过身,目光如水,望向熙熙攘攘的街道。“这次巡查,我想换个方式,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了解真实的扬州。“

他们找了一家僻静的客栈安顿下来,简单整理了一下,便踏上了扬州的街头。石板路上,行人络绎不绝,各色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王守仁和王徳用随意地在人群中穿行,偶尔驻足观看,但更多的是静静地聆听。

在瘦西湖边的一个饭馆里,王守仁偶听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小二激动地向客人讲述:“就在前几日,有个看起来颇有学问的书生,竟然请了个自称是张三丰张真人的老叫化一起同桌共饮!您说,这年头还真是什么莫名其妙的事情都有,什么怪人都出,是不是?“

王守仁听后,微微一笑,心中暗想:这世上还真是无奇不有。他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之后,他们来到了大明寺。阳光从寺庙的屋檐下斜射进来,金色的光芒在佛像上跳跃。一位身着僧袍的高僧正从容地讲述着佛法,声音悠远而平和。

王守仁静静地坐在一旁,耐心聆听,眼中泛着对佛法的尊重。法会结束后,他走上前,微笑着与高僧攀谈起来。

“大师,关于生死,您是如何看待的?“王守仁问道,声音中带着真诚的探求。

高僧微笑着,眼中透着慈悲:“生从无来,死归无去。“

两人的谈话深入而愉快,从佛法到人生,从世事到自然,话题一环扣一环。夕阳西下,残阳如血,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各自踏上了回程的路。

夜幕渐渐降临,扬州的街道被灯笼的微光点缀,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王守仁的脸上挂着满意的微笑,步伐轻松地行走在回客栈的路上。他的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仿佛今日的交流让他找回了久违的内心平和。

王徳用看着王守仁的笑容,不由得好奇地问道:“公子今日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您看起来心情不错。”

王守仁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带着歉意的微笑回答:“徳用,实在抱歉,刚刚有些太出神了。我今天很高兴是因为很久没和人讨论过禅学和佛学的话题。今日与那禅师攀谈,心中感到特别畅快。”

王徳用也笑着接话:“只要公子高兴,我就高兴……”

然而,王徳用的话突然被一声怒喝打断,街道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他们转头向前看去,只见十几个蓬头垢面的粗壮汉子,手持各式武器,气势汹汹地将他们的去路封住。他们中有的拿着锋利的镰刀,有的握着结实的木棍,还有的挥舞着粪叉子,气氛顿时变得危险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黑汉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下巴上的胡茬如钢针般硬挺,他用一种粗哑而野兽般的声音质问:“你们哪个是王守仁?”

王守仁毫不畏惧地迈出一步,声音高亢而坚定:“本官就是王守仁,你是何人,竟敢在此劫道?”

对面的众人被王守仁的气势所震慑,原本嚣张的气焰略微收敛,周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黑汉子的大笑声在夜空中回荡,伴随着他身后喽啰们的哄笑,仿佛一场嘲讽的狂欢。他指着王守仁腰间的剑,嘲弄的话语如毒刃刺入夜色中。

“哦?你还带着剑?看你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衰样,估计连个烧火棍子都不如,哈哈哈!”黑汉子的声音粗犷而霸道,他的笑声中带着一种蔑视和挑衅。

王守仁面色平静,内心却像一池深水,波澜不惊。他将左脚悄然向后滑去,制造出一种身体前倾的架势。这一动作看似不经意,却暗含着战斗的智慧。他的右手慢慢接近腰间的剑柄,眼神锐利而冷静,像是猎豹在伺机而动。

突然,黑汉子的狂笑戛然而止,他猛地从一个喽啰手中夺过锄头,咆哮着向王守仁的头顶砸来。他的动作迅猛而凶悍,喊声中带着杀气:“张国舅让我给你问好,说让你做个明白鬼!”

下一刻,黑汉子感到眼前一花,一道幽蓝的剑光带起的风声猛然在他耳边响起。他的眼前一黑,随即失去了意识。他的庞大身躯摇摇欲坠,最终无声地倒在冰冷的石板上,手中的锄头脱落,险些砸中旁边的一个喽啰。

周围的喽啰们目瞪口呆,他们看着自己的老大倒下,难以置信。再次看向王守仁时,只见他右手握着一把四尺长的宝剑,剑刃在月光下闪烁着幽蓝的寒光,周围还有一圈朦朦胧胧的光影,仿佛剑气凝聚成形。王守仁的头发因动作而有些散乱,飘扬的长发在他的眼前轻轻摇曳。他的眼神凌厉、冷酷,展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决断。

在街道尽头的阴影里,一个神秘人物静静地躲藏着,他的眼睛紧紧锁定着王守仁,那双眼中闪烁着复杂而好奇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