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
- 拉比
- 2165字
- 2024-11-28 18:39:21
第5章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出现了“多动”的问题呢?虽然科学家对此已经持续研究了两百多年,并且逐步接近真相。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足够明确的结果,让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及根治这类问题。若仅以“多动–冲动”的表现程度为标准,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成为致病原因,例如,孩子的情绪波动、饮食问题、心因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等。而我们要讨论的病因主要指向功能性问题,也就是孩子天生具备的自然属性所引发的注意力缺陷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基于当前的研究,关于其病理的探讨大致分为遗传气质说、神经功能失调说和外因诱发说三种。
遗传气质说
与多动症关联最强的因素是儿童早期的气质类型。气质是一种不依赖后天养育环境的、天生的人格特质。根据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可以将婴儿的表现分为九个因子,再归为三种核心类型(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后又发展出第四种类型,称为“蒲公英型”。这类群体天生就拥有更强的运动能力、更低的反应阈值,更低的专注度和更高的注意力分散度,其行为表现与多动症儿童的症状表现高度相似。因此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多动症原本就是一种气质的极端表现,与其他气质类型一样,它同样具有进化意义,也就是说,这类“症状”表现具有(或具有过)极其重要的生存价值,把它认为是一种病,完全是时代的偏见。
持这种论调者,不认为该类群体需要“治疗”并拒绝使用“治疗类”词汇——没有“病”为何要“治疗”。但出于该特质导致的适应性不良所带来的切实影响,他们会将“提升适应性”和“改善功能”作为干预目标。由于职业原因,我个人更倾向于此种视角,不仅是由于它更符合临床心理咨询的逻辑,更重要的是它所持的人本主义态度,这有利于我们更踏实、更自信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既然“问题”是天生的,我们自然会想到是否与基因有关系?有足够清晰和有力的证据表明,多动症是可能遗传的,有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遗传度为75%~91%,即75%以上的基础症状由遗传导致。但是该基因并非显性遗传,也就是说,即便父母没有被诊断为ADHD,倘若带有相关基因,孩子也有可能是ADHD儿童。正如你所惊讶的一样,确实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被确诊,才意识到自己也是多动症患者。可想而知,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家长去教养一个多动症儿童,那画面将是多么混乱不堪啊!因此,除了“遗传”因素以外,教养模式或许是导致“问题”和“症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种论调为后天干预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神经功能失调说
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会因复制错误产生突变,神经功能失调说大体源于此类问题。虽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何这种突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它从生理上阐明了多动症的神经病理学原因,让我们明确了孩子的行为与大脑功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药物治疗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有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在对信息的筛选上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在人类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暴露在庞杂的信息空间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本体觉,帮我们从各个通道感知信息,但是大多数时间我们并不能同时意识到所有信息,因为这完全没有必要。例如,此刻你正在专心地读书,旁边空调的噪声、桌子角落的书籍、不时扭动的躯干,并不能引起你的关注,因为这些信息“无关紧要”。通过脑干上行网状系统的作用,我们可以过滤掉那些与安全、责任、兴趣无关的信息,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注意力”。但多动症群体的这一功能出现了问题,他们无法判断周遭的信息是否重要,这使得他们总是被其他信息影响。
除了这一学说外,更多的研究将问题成因指向于:神经兴奋性不良导致大脑各项功能区域无法被有效激活,从而造成了所谓的执行功能障碍。一开始这种观点很难被接受,因为我们印象中的多动症儿童都是“太兴奋”了,而神经科学却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行为兴奋”,是由于他们的大脑“不够兴奋”,他们需要通过频繁的、过量的动作来提升大脑兴奋性。如果你还是很难理解,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境:让一个孩子坐下来容易,还是让他动起来容易?毫无疑问,孩子更容易“动”,因为“静”需要耗费大脑更多的能量。而学习、听课、守规则这些成长性行为,无一不需要更强大的行为抑制力。所以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当看到孩子因为成年人的要求而变得多动时,或许他们真实的想法是为了“听你的话”而在拼命地给自己的大脑“充电”。
除了以上两种核心研究外,还有些学说指向儿童的调节功能不良,你可以简单地认为多动症儿童的“刹车不好使”,没法像常人一样从一种行为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不过这不能解释单纯的注意缺陷型问题。而另一种动机缺陷论认为:这类孩子天生对任何事物都缺少动机,导致他们无法深度学习,但这却解释不了那些毫无学习障碍,并且学业有成或天赋异禀的多动症儿童的问题。
外因诱发说
外因诱发说是三种论调里占比最低的。其中母亲怀孕时吸烟和酗酒被认为是人为因素中的最大帮凶。研究表明,母亲每天抽10支烟以上,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增加2.5倍。
铅中毒是唯一被证实的外部元素吸取致病的原因,即便如此,其发病相关性并不高。一项研究表明,在高度铅暴露的环境中,只有36%的儿童被老师认为有相关的问题,对比一般的教室环境,其比例并不高。
还有一些应激事件也可能会导致儿童患多动症,如长期或严重的孕期创伤或情绪问题、婴儿早期健康问题或发育问题等,但这些同样不能作为直接有效的证据。
大圣心法
让孩子静下来,要比让他们动起来难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