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千里迢迢引苹果

——记李新安

阿寺村坐落在洛川县北三十里一处三面环沟的地方,阿寺村是黄土高原上最不起眼的一座山庄。阿寺村人姓李,根据老一辈人的说法,他们的老祖先在山西的老槐树下。根据乾隆年间李家族谱记载,阿寺村曾经出过李花操、李秉义一些在外某事的人物和官员,李花操因谋反(听说拒绝留长辫子)被清政府陕西巡抚问斩,人头挂在长安城墙上示众。李秉义曾经出任重庆府照磨。战鼓连年起四方、奴隶代代求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翻身当家做主人,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早年阿寺村有一座二郎庙,阿寺村因二郎庙而得名,一直沿袭至今。二郎庙早已不复存在,阿寺村却因苹果之父李新安的出现而名扬天下。

今年是李新安的百岁冥诞。大凡名人的诞生,都会出现一些奇异的天象,一九一九年的某一日,伴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李新安出生在阿寺村一家农民的土炕上。那一天跟往常没有什么两样,天空照样出现红红的太阳,也许怪异的天象被人们忘记,老百姓没有抵御天灾的能力,把命运和福祸寄托在神灵那里,二郎神主管水利和农耕,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许李新安得了二郎神的真传,自觉不自觉地把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担在自己肩上。

李新安在阿寺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阿寺村周围的土地贫瘠而荒凉,黄沙遍地走、亩产二三斗、遇到在荒年,家家卖儿女。贫苦的老百姓在生命线上挣扎,仍然不能忘记耕读持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志向,李新安两岁丧母,一九二六年,李新安七岁时被父亲送往本村私塾读书。由于家境贫寒,念书时断时续,一九三三年父亲去世,十四岁的李新安被迫辍学,在村里给人家放牛。

一九三六年,十七岁的李新安被国民党抽了壮丁,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军阀割据,国民军克扣士兵军饷,打骂士兵现象经常发生,李新安由于不堪忍受皮肉之苦,伙同一起当兵的乡党从部队逃跑。一九三八年逃回洛川,一九四零年、一九四二年分别在永乡中山完小(小学)、槐柏小学读完高小课程。在永乡、槐柏小学念书时,李新安已经二十多岁,学生中李新安的年龄最大,但是李新安全然不顾,硬是坚持读完了小学课程,为以后献身苹果事业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当年学校只设语文、算术两门功课,当地老百姓称高小毕业的学生为“秀才”。可是李新安这个秀才没有用武之地,加之兄弟姐妹较多,在村里给人揽工谋生,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一九四三年,当年已经二十四岁的李新安从家里出走,前往河南灵宝,去找时任国民党师政治部主任、副师长的姑父屈伸(屈洞之),主要目的是寻找一条生活出路。李新安从家里出走时已经结婚,而且有了孩子。那是一段辛酸的历史,如果生活稍能维持,谁也不愿意离乡背井,千里路上去投亲,内中的凄苦自不待言,李新安几乎是沿路乞讨,好容易来到河南灵宝。

有必要介绍一下屈伸,因为屈伸改变了李新安的命运。屈伸生于一九零五年,一九二二年受其父屈植卿委托,专程到西安省政府去状告洛川驻军营长洪某祸国殃民、草菅人命的恶劣罪行,十七岁地屈伸不畏官、不惧权,迫使时任SX省长刘振华将洪某撤职查办、就地处死。

一九二六年,二十一岁的屈伸在国民军里担任连长,逐步升职为营长、少将处长。抗战时期驻军河南灵宝,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兼副师长。

一九三七年时任国民军团长的屈伸回家省亲,正好发生了当地驻军骑二师(隶属于马鸿魁的回民支队)强暴民女的滔天罪行,骑二师师长为了平息民愤,在安民梁上演了一场惩罚作恶士兵的闹剧,把强暴民女的士兵全部五花大绑,拦着眼睛,每人头上顶一只饭碗,命令行刑的士兵瞄准饭碗打枪,打碎饭碗就等于作恶的士兵受到了惩罚,借用了当年曹操《割发代首》的做法。受害者的家属和前来围观的老百姓成千上万,大家全都感觉上当受骗,却说不出所以然。当年屈伸是作为贵宾被邀请,看到这种场面不由得怒发冲冠,屈伸指着骑二师师长的鼻子大骂这伙禽兽草菅人命,骑二师师张恼羞成怒,要把屈伸就地处置,屈伸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逃离虎口。屈伸的老大(爸)屈植卿(开明绅士)听闻儿子闯祸逃走,担心儿子路上遇到不测,随后坐上窝子(滑竿)尾追儿子而去,被骑二师打死在黄陵和洛川的交界处裢褡沟。

屈伸反对内战,坚持抗日。抗战期间屈伸曾经接受阎锡山指派,前往延安跟毛主席、周恩来联系,毛主席赠送屈伸进步书籍,周恩来赠送屈伸皮大衣。

一九四二年屈伸回洛川省亲时,跟专员徐正东一起,创建了洛川中学。屈伸还自费组织了地质勘探队,在当年的西沟勘探煤矿,屈伸还计划在洛川兴办造纸厂,倾向于实业救国。

屈伸目睹了抗战时期家乡父老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厌倦了尔虞我诈、自欺欺人的军旅生涯,决心为家乡人民办一点实事。在河南驻军期间亲自考察了灵宝的苹果园,感觉到苹果耐寒,适宜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栽培,于是下决心把灵宝苹果引进洛川。

正在这时李新安来到灵宝,投奔姑父屈伸找一条生活出路。屈伸灵机一动,随机把李新安派往灵宝《工生苹果园》学习苹果树栽培技术。李新安从此和苹果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洛川苹果的引进和发展贡献了一生。

一个人如果热爱一项事业,就会倾注全部热情。工生苹果园的主人叫做李工生,在当年的灵宝比较知名。据说李工生也是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的农民科学家,为把苹果从东北引进灵宝贡献了一生。李新安在工生苹果园干活期间李工生年事已高,苹果园交给儿子李世坤经营,一开始李世坤对李新安怀有戒备之心,光让李新安干些粗活,不让李新安接触苹果树栽培关键技术。李新安毫不气馁、毫不介意,很快地喜欢上了务做苹果园,身上经常装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了苹果树从育苗、剪枝、喷药、施肥、到结果的全过程。主家看李新安吃苦耐劳,逐步打消了戒备心理,悉心向李新安传授苹果培植技术。李新安利用劳动的间隙自费租了四亩五分土地,栽植了三千余颗林锦树苗(苹果树的母本,可以嫁接苹果树苗),打算全部嫁接成苹果树苗以后全部运回洛川。

正因为李新安念完了高小,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使得李新安接收新事物较快,李新安认定发展苹果园是一条谋生之路,最起码比种庄稼合算,最初的李新安没有什么理想,只是想摆脱困苦的生活现状,想让日子过得有点起色。李新安根本不可能想到若干年以后苹果成为洛川的主打产业。一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总要经过从感性向理性发展的过程。李新安从进入苹果园的第一天起,就爱上了果园,那种爱,是一种朴素的感情,不带任何色彩。

从人性的方面分析,李新安的身上有一种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吃苦精神,这是中国农民的本质,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总要想办法把这件事干成。从灵宝到洛川,一千多里路,为了把苹果引进洛川,李新安曾经不止一次地用双脚往返洛川和灵宝,那需要耐力,需要信念,包含着希望、期待。付出也是一种享受,假如没有信念支撑,李新安不可能走完这段路程。李新安是洛川的一个符号,李新安身上有兵马俑后代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阿寺村老一辈人的说法,李新安的性格有些怪异。正是这种怪异的性格,造就了李新安本人。

苹果树引进洛川,在当年是一件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绝不是孤立的事件。摒弃历史的偏见,应该对屈伸给予正面评价。一九四五年,屈伸曾经带回洛川一些苹果树苗(具体数目不详),并且在南十字街头支一张桌子,现身说法,宣传栽植苹果树可以改变洛川单一经济的局面,帮助老百姓脱贫。在苹果树引进洛川的过程中,屈伸功不可没。

公元一九四七年,李新安在河南灵宝雇了一条毛驴,把自己亲自培植的苹果树苗挑选了二百棵,驮在毛驴背上,开始了徒步走回洛川的过程。走到渭南时李新安停了几天,打听到铜川方向正在打仗,决定走东路,从白水北上洛川。当年东路山大林密,黄龙山一带土匪经常活动,感觉到还是走西路保险,于是晓行夜宿,不远千里,冒着战争的风险,把苹果树苗驮到宜君,在宜君遇到了国民士兵的盘查,并且要把树苗子卸下来,强迫李新安的毛驴给他们驮运军火。李新安把身上所有的盘缠都拿出来给国民士兵行贿,士兵们睁一眼闭一眼,为李新安放行。毛驴驮着树苗子走到交口河(老河湾)时终于因饥困交加,不堪重负,死在半路上,幸亏老河湾村有李新安认识的熟人,李新安在村里借了一头毛驴,历经四十天时间,把苹果树苗终于驮回阿寺村,开始了漫长的、坎坷的、充满戏剧性的、艰辛的苹果树在黄土高原扎根、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