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入学

坐在喀什的办公室里,我仿佛飞回到1990年的八月,那个充满童真与期待的时刻。那是我老家的淄川东街,入学测试的场景历历在目。那时候的测试很简单,就像一场小小的仪式,却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

在东街小学西边办公楼的屋子里,学生们按照名字的念出顺序,排着队准备接受老师的提问。我记得前面的是我们街上的杨超,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提问他的是学前班的算数老师,问的是家里有几口人。他回答两口人,老师以为他回答错了,就重复了一遍。我知道他父母离婚了,他跟着他爸爸。

轮到我的时候,带我来的我二大娘就提前告诉我,我妈妈在电焊条厂上班,我爸爸是建筑队的。老师要干什么,你就说你是队长就行了。我脑子里的问题是住哪里,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路街巷门牌号。我紧张地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心里默默地想着答案。

终于轮到我了,我紧张地走上前去,向老师问好。老师微笑着问我住在哪里。我用手一直家的方向,清晰地回答:“我家住在东街小学的对面胡同里。”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让我回去等待通知。在东街小学的一年级四班,一个崭新的篇章就此揭开。在这个教室里,我曾经熟悉的学前班同学们,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年级的新生。他们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等待着新的开始。随着清晨的阳光洒落,我们早早地得知了分班的消息。教学楼中间的楼梯,两侧各三个教室,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我们在特定的时刻相遇。

我在东街小学上的学前班,在一楼东侧第三个教室,改成了一年级四班,很多分到四班的学前班的同学就在教室里等着。我觉得没意思就来到教室外面。

当我走出学前班教室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叹不已。外面的队伍已经排得整整齐齐,仿佛一条蜿蜒的长龙,等待着新生们的加入。我小心翼翼地走入队伍中,念到我名字。内心不禁暗自庆幸,幸亏没有在教室里等着。

我开始为那些仍在学前班教室的同学们担忧,如果他们也被念到名字却没有人应答,那该如何是好?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也充满了忐忑和不安。我们按照顺序,从西往东依次走进教室,我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人群,走进了属于我的三班。

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班主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学老太太,圆圆的脸庞上洋溢着温暖的光芒。她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与智慧。嘴唇发紫的她,让我感到一丝丝的担忧。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是因为心脏不好的原因。

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吊着胳膊的小男孩,他叫牛振。他的爷爷曾是师范校长,后来还担任过四中的校长。他看起来很调皮,但内心却有着一份难以言表的纯真与善良。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教室里的长板凳上,坐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朋友。有的认真听讲,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偷偷画画。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拼搏,学会了珍惜每一个成长的日子。

这个班级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港湾,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再孤单。我们在这里结交了朋友,学会了知识,收获了成长。三班的教室,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那里有我们的欢笑,有我们的泪水,有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多年后回首往事,我依然记得那个圆脸、头发花白的班主任和那个调皮可爱的牛振。他们的身影和笑容,成为了我们青春岁月中最珍贵的回忆。而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室,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