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家宴与边报
- 清平乐:从刘娥驾崩开始
- 我就爱吃水果喽
- 2122字
- 2024-05-21 21:59:03
一连多日,朝中无大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党项和宋朝的边境处。
内阁议政一日不停,中枢五衙运行平稳,赵祯对天下大事小情的处理越发得心应手,日子过得极其规律。
六月二十七日,杨太后组织了一场皇室家宴,宴请皇帝赵祯、婕妤陈嘉月,以及三位即将入宫的准皇妃,曹伊、高蔚和杨璃。
四位年轻女子妆容精致,服饰华丽,宛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宋朝以左为尊,上位有两张座椅,从台下看去,杨太后在左,皇帝赵祯在右。
从赵祯的视角看去,陈嘉月在他左手下第一席,曹伊在他右手第一席,高蔚在他左手第二席,杨璃在他右手第二席。
杨太后如此安排,相当于明示赵祯日后的封妃顺序。
一共只有六人,席面并不铺张,主要节目就是欣赏舞蹈和杂技,偶尔有两女交头接耳的闲聊两句,赵祯也听不清。
他坐在椅子上自斟自饮,显然对于吃喝享乐之事不太感冒,但看杨太后兴致颇高,他也不好扫兴,于是全程微笑陪坐,每一个节目表演完他都称赞两句,然后让内侍给赏钱。
自从赵祯亲政以来,每天忙的连轴转,看的杨太后心疼不已,今天好不容易把赵祯逮住,自然要好好说道说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各色节目表演了一半,杨太后微微侧身,向赵祯问道:“官家打算何时将三位娘子纳入宫中?何时让老身抱上孙子?”
赵祯闻言,心中一紧,面露苦笑道:“小娘娘,最近我一直在忙着部署党项之事,等再过些时日,我一定挑个良辰吉日,将三位娘子纳入宫中。”
杨太后不满的说道:“纳三个妃子还要挑日子?我看今天就是个好日子,不如今晚就让她们侍寝。”
二人谈话的声音没有刻意掩盖,毫无意外的落入下方四女的耳中。
曹伊、高蔚、杨璃三女心中忐忑,杨太后的这个提议有些突然,别说赵祯没准备好,就连准备了快一个月的三女也没准备好。
陈嘉月静静地坐在席上,目前她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尽全力实现赵祯的各种新想法,以机巧赢得圣心。
赵祯面露难色:“小娘娘,这是否太急了些?就算纳入宫中也该一个一个纳,怎好一次纳三个?”
杨太后坚持着说道:“先一并纳入宫中,侍寝的事可以慢慢来。这三个小娘子一直待在宫里,无名无分的,出入也不方便。”
这个理由倒还可以,赵祯思考了一下,开口说道:“数日前,内阁提议,从这三女之中选一人聘为皇后,不知小娘娘觉得谁合适?”
这下轮到杨太后措手不及了,她看了一眼台下看似默不作声,实则各个竖耳倾听的女子们,推脱道:“这种大事,老身一个深宫妇人如何说得,官家自己决断便是。”
赵祯含笑道:“我觉得,若只是授予妃位,那自然可以尽快,但若要授予后位,那就还需再考察一段时日,小娘娘以为呢?”
“老身觉得……官家自己做主就好。”杨太后搪塞了过去,这种有可能得罪未来皇后的问题,杨太后不想掺和。
赵祯拿起酒杯,自斟自饮了一口,就在这时,张茂则匆匆进入宴会厅,附在赵祯耳边低声禀报。
赵祯面色逐渐凝重,他起身道:“小娘娘,刚接到边境奏报,需要我立刻前去处理,纳三女入宫之事,容我日后再议。”说完,赵祯转身,匆匆离去。
正主都走了,这场家宴也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杨太后感觉有些心累,抬手道:“老身乏了,今日家宴就到这里,你们各自回去歇息吧。”
四女起身行礼告退,陆续离开宴会厅。
曹伊、高蔚、杨璃三女各个眉头紧皱,三人都是将门女子,没人在乎宴会尽不尽兴的问题,只是好奇着,边境又传来了什么事。
……
赵祯手中的,是不久前赐给范仲淹的‘秘匣’,里面放着一份范仲淹到任后的‘述职报告’。
题为:奏呈整顿延州军务事宜。
“臣范仲淹,蒙圣恩,赴任延州,承当重任。”
“臣到任之后,不敢稍有懈怠,即刻投入军队整顿之务,以图巩固边防,确保一方安宁。”
“臣用五日之功,全面检阅并点验州兵,逐一核对编制人数,确保军队人数与编制一一对应,无有遗漏。”
“本次点检,共得州兵二万二千余。”
“臣又依州县新制,令州衙门下‘都监厅’,统领州军。”
“都监厅下再分‘驻泊、马军、步军三案’驻泊案专管本城马步军之调度,马军案与步军案负责城外军队之调遣。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如此布局,调度指挥更为明晰,军队行动更为高效。”
“臣又撰写州军编制,仿新政之法,调整军队结构,力求合理。为保军队稳定,臣尽量沿用旧有称谓,使将士易于接受,军队得以平稳过渡。”
“编制之中,自伍至厢,层次分明,秩序井然。统兵官自伍长至厢主,各有职司,各负其责。”
“臣又遵循陕西路新军‘以四为进’之原则,各级军队人数均按四之倍数设定,既便于管理,又体现军队之规模、秩序之井然。”
“此套体系,既彰显军队结构,又明确各级统兵官之权限,实为军队建设之基石。”
“经此整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士气高昂。臣有信心,不出一年,延州军便可独当一面,保卫疆土。”
“臣请陛下审阅,臣将继续恪尽职守,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
“臣,范仲淹,谨奏。”
赵祯提笔,在密奏结尾写上:
“朕览此奏,深明卿之辛苦。卿为国为民,不辞劳累,所提军队整顿之事,实乃当务之急,朕甚嘉之。望卿再接再厉,确保边疆安宁。若卿遇到难处,可奏朕知,朕必将全力支持。”
写完了批复之语,赵祯将‘皇帝御笔之宝’的玺印盖在了密奏上,而后亲自卷起,重新封入秘匣,交给张茂则发出去。
坐在龙椅上,赵祯心中默默想道:“这个时候的范仲淹,还不是那个名震天下的范文正公,他需要的正是我的全力支持。”
“也不知这次提前让他知延州,能不能遏制住元昊称帝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