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见力:比别人看得更准、做得更好
- 赵海民
- 12字
- 2024-02-26 14:54:02
第一部分 洞见力的基本常识
第1章 什么是洞见力
洞见力三维体系
说起洞见力,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古往今来,各个领域里都有洞见力很强的人。以我国的古圣先贤为例,老子、孔子、孟子、孙武及王阳明等,都是洞见力超强的人,其思想和著作穿越了历史时空,价值依然不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意识很超前,看问题很准,很有远见”来描述一个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洞见力。
如何理解洞见力
目前,洞见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洞见。从字义来看,“洞”的本义是洞穴、山洞,其中的一个引申义是“透彻、清楚地看事物”,如洞悉、洞穿。“见”比较好理解,这里指对事物的观察、认识、理解,如见解、见识、远见。
“洞见”一词最早出自宋代秦观的《兵法》:“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则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
在字典中,“洞见”通常是指:明察;清楚地看到,能透彻地了解。其引申义是能透视不易察晓的事物,对事物的见解比较高明,比较有远见性。
那么,什么是洞见力呢?我把它理解为,认识事物或看问题时,能够透过表象深入体察其本质或底层规律的一种能力。当我们说一个人具备深刻洞见力时,是指这个人看问题能够深入到底层逻辑或本质层面。通俗地理解就是,洞见力是一种比一般人看得更深、更准、更不同的能力,能够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举例来说,在商业领域,企业管理者洞见力越强,越能够洞察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市场机会,也更容易取得商业成就。被人们评价为“汽车工业创始人”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就是一个很有洞见力的人。
在他创业的时代,汽车还只是一个不为人所熟知的“新物种”,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速度也没那么快。就像他说的那样:“如果你问你的顾客需要什么,他们会说需要一辆更快的马车……”如果亨利·福特根据顾客的回答去生产更快的马车,就谈不上什么洞见性了,因为那只是顾客的表层需求,很多人都能看到这一点。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亨利·福特洞见到了顾客需求的本质层面,即人们对交通工具需求的本质是对“快”的解决方案的需求,而不是对更快的马车的需求。只有从更深层次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专注在顾客的表层需求上,即如何提高马车的速度。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对于商业及技术的发展也具备很强的洞见力。任正非曾强调:“芯片这个东西光靠砸钱是不行的,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中国只有踏踏实实地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及脑科学等各个方面努力地去改变,才可能从这个世界上站起来。”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任正非不说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芯片研发问题,而是谈及教育层面呢?其实,这就是看问题的深度不同。他是从更深、更本质的层面去看问题的,一个国家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尤其在前沿科技方面,光靠钱还不行,最终得靠一流的人才。而物理学家、数学家等人才的产生要靠教育。因此,他认为中国要发展科技产业,唯有提高教育水平,而且是重要的基础学科的教育水平,如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真正的科技创新必须依靠基础学科的深厚底蕴,如果只考虑眼前利益,我们必将失去长远的价值。
正是因为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华为公司才非常重视基础学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多年来,华为公司吸引了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总共有六七千名基础研究专家、6万多名工程师……也正是因为任正非洞见到了事物的底层规律,才有了今天华为公司在5G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除了商业领域,在其他诸如个人成长、学术研究及尖端科技等领域,洞见力同样十分重要。
洞见力三维体系
一个人的洞见力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看得比别人更深、更准、更不同。我把它称为“洞见力三维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洞见力三维体系
为什么洞见力是三维的呢?这是因为洞见力之于人,不是一个点或一条线的概念,也不是一个面的概念,而是一个“体”的概念,洞见力是一个认知系统,更是一个认知体系。
纵坐标(看得更深):透过表象看本质
在洞见力三维体系中,纵坐标表示看问题的深度,即看得比别人更深的能力,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这也是洞见力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维度。看问题越能够深入底层,就越能接近事物的本质,代表洞见力越强。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洞见力的小故事。
欧洲历史上,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两位作者,我们暂且称他们为作者甲和作者乙。他们都写了一本关于战争的书。作者甲的书在当时非常畅销,而作者乙的书在当时却无人问津。然而,在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后,如今,两本书的命运发生了180°大反转。当时畅销一时的书,如今连同作者甲早已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没有人记得。而作者乙的书却成了伟大的军事著作,全球的军事家们至今依然在研究和学习。
上述小故事中的作者乙就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他的著作就是享誉全球的《战争论》(The Theory on War)。而作者甲约米尼(Jomini),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为什么同样是写关于战争的书,其命运和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这就要从两位作者对战争的洞见力强弱方面去寻找答案了。这两本书都是在拿破仑与普鲁士的战争结束后出版的,约米尼的书主要总结了拿破仑在战争中取胜的经验及他的炮兵战术,同时,伴随着拿破仑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和连战连捷的事实,这本书在当时畅销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放到今天来看,书中的内容已经过时了,试想一下,谁还会学习如何用火炮来赢得战争呢?
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没有就具体的军事技术和个人的指挥能力来展开,而是从战争的本质层面去分析,写的是战争的本质和底层规律,不仅适用于过去的战争,也同样能够指导未来的战争。其实,这说明克劳塞维茨对于战争有着极强的洞见力,他不是就现象说现象,就战术说战术,而是透过现象深入底层去思考战争。
这两本书,一本讲的是知识和经验,另一本讲的是本质和规律。经验也许会过时,但事物的本质或底层规律却有着更长久的生命力。
横坐标(看得更准):跳出眼前看未来
洞见力三维体系中的横向坐标表示看问题更准,比别人更有远见,能够跳出眼前看未来。一个人看问题看得比较准,更有远见性,说明其能够站得更高,格局和视野更大,而不是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当然,远见性的本质,追根究底还在于其底层思维能力。有远见性,其实就是通过对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或本质规律的把握,能够分析并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未来趋势或机会。
斜坐标(看得更不同):打破惯性思维看不同
洞见力三维体系中的斜坐标表示比别人看问题看得更不同的能力。如何比别人看得更不同?本质上是打破常规、惯性的思维模式,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从而能够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也更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比如,我们用逆向思维看问题,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总之,善于打破惯性思维、切换不同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其洞见力和创新力会更强。其实,阻碍一个人认知和洞见力提升的最大障碍就是固有的、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下面的小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只要我们能打破惯性思维,切换不同视角,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星期六的早上,外面下着小雨,妈妈出去买东西,只留下着急写稿的记者爸爸和四岁的儿子在家。小孩子没事做,就吵闹着让爸爸陪他玩。然而,爸爸满脑子都是稿子,哪有心思陪他玩呢?爸爸实在没办法,就找了一本杂志,将带有世界地图的封底页撕碎,然后对儿子说:“陪你玩可以,但是我们得先做个有趣的拼图游戏,你现在回到自己的房间,先把我刚刚撕碎的世界地图拼完整,再过来找我玩吧。”
没有了孩子的吵闹,爸爸终于安静下来。然而没过几分钟,儿子就急匆匆地跑过来敲门,说是地图拼好了,让爸爸赶紧陪他玩。爸爸觉得不太对劲,有点生气,于是对他说:“小孩子着急玩可以理解,但是千万不能撒谎,你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拼好呢?”于是,爸爸带着怀疑的目光去看个究竟,却惊愕地看到儿子确实拼好了这幅世界地图。他诧异地看着儿子,不解地问:“你是怎么拼得这么快的啊?”儿子用略带骄傲的语气说:“很简单啊,我是按照地图背面的人头像拼的,人头像拼好了,世界地图也就拼完整了。”
在上述的小故事中,爸爸是从常人的惯性思维去看问题的,他以为儿子拼好世界地图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是,儿子却看到了世界地图背面的人头像,只要从这一面拼起来,就会又快又简单。
从上述小故事中,我们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启发:无论看待这个世界还是解决一个问题,都应该尝试跳出习惯性的思维和视角,多一个视角就多一个选择和答案,你就能够看得与别人不同。
洞见力三维体系公式
总结一下,洞见力是一个认知系统,有三个维度:纵坐标表示比别人看得更深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本质力”;横坐标表示比别人看得更准的能力,我们称之为“远见力”;斜坐标表示比别人看得更不同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创新力”。因此,通过洞见力三维体系,我们得出洞见力三维体系公式如图1-2所示。
图1-2 洞见力三维体系公式
虽然洞见力有三个维度,但归根结底,它们的核心都在于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底层逻辑。总之,洞见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发展中的趋势,是变化中的规律,是惯性思维中的创新。
洞见力不是天生就有的
一个人的洞见力是天生就有的吗?为什么每个人的洞见力会有所不同呢?
可以肯定地说,洞见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就像人不是生而知之一样,洞见力是可以靠后天训练而形成的。生活中,有些人的洞见力很强,遇到问题总能够比别人想得更深入,看得比别人更准,不受惯性思维的束缚,其人生也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也有很多人洞见力比较弱,甚至根本谈不上有洞见力,原因就是他们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总是停留在表象层,自然过着平庸的生活。可以说,一个人洞见力的强弱,决定了他取得成就的大小。
洞见力是可以提升的
洞见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先天就有的。也就是说,洞见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来逐渐提升的。
洞见力是一种认知能力,其实也是一项技能。就像学习弹钢琴、写作、唱歌一样,我们只有不断地刻意练习,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才能持续获得提升。当然,洞见力是一项抽象的思维技能,既摸不到,也看不见。它不像学习弹钢琴那么具象,能摸到键盘,能听到声音,能感知到音乐的律动。
可以说,洞见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迭代和进化的过程,也是认知能力不断升级的过程。
洞见力的强弱并不完全取决于看书多少
看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提高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学习是自我提升的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手段。那么,为什么有的人看了很多书却依然缺乏洞见力呢?
生活中,大家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非常爱看书、爱学习,对各种信息知道得也比较多。然而你会发现,他们的洞见力并不强。还有的人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里能力很强,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但是一旦超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其整个人的判断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和洞见性就会差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洞见力是认知事物本质或底层规律的一种能力,如果你看了很多书,却不去思考本质和底层逻辑,只是知道了一些概念,掌握了一些信息,那么对于提升洞见力是没有用的。
多看书、多学习没有错,这也是提升洞见力的重要方法,但是一定要看那些可以真正提升你认知事物的能力、启发你深入思考的书,看那些具有底层原理知识的书。而且光看还不够,还要多思考和运用,这样才能将书中的观点内化吸收,真正通过读书学习提升洞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