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再次进入紫禁城
- 大清:开局抄家何坤,我成首富
- 实测玩产线
- 2037字
- 2024-02-05 18:42:08
不过,当他们发现刘天并没有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不由得皱眉道:“他是谁?”
“这人叫刘天,听说他是和珅的学生,得了这次的状元!”
“和珅的狗腿子,哼哼!”那人从鼻子里面哼了一声,明显对刘天充满了鄙夷。
和珅虽然权势滔天,可毕竟还没到那个时候,他才被提拔了两年,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
否则的话,和珅也不会极力拉拢刘天,更不会让刘天亲自出题,帮刘天摸清乾隆的底细,毕竟,和珅只有三十多岁,在朝堂上没有什么人脉,所以他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心腹。
乾隆一生最痛恨的就是派系之争,对鄂尔泰进行打压,对张廷玉进行打压,只可惜,到了最后,依然是他一手扶植起来的。
当然,乾隆也有自己的手腕,镇压的力量并不大。
这也是嘉庆皇帝对付和珅的原因。
过了一会,一名太监冒着大雨走了进来,走到门口,手里拿着一张圣旨,大声说道:“今日请各位秀才到太和殿来,今日大雨滂沱,皇上不忍书生们淋雨进宫,让他们坐轿子。”
此时,已经被雨水打湿的学子们,听到这道圣旨,都是感激涕零,连声道:“陛下英明。”
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马车上。
刘天心中暗笑,什么圣明,这只是一种拉拢人心的小伎俩,用来表达皇帝对人才的爱护,结果一个个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乾隆那个奸佞,险些让华夏文明毁于一旦,他大兴文字狱,管制意识形态,切断通商,最后又大肆贪污,导致大清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
如果不是他年纪大了,刘天就算有了系统,也只能苟延残喘了。
刘天的马车,已经先一步穿过了宫门,刘全是不能进宫的,所以,里面的太监们,将刘天的马车,送到了太和殿。
很多人都是一脸的紧张和不安,但刘天却是一脸的兴奋,他甚至还在雨中看着紫禁城。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了,前世的时候,他还去过故宫,此刻,紫禁城在雨中显得格外的干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
看起来,就像是世外桃源一般。
然而,刘天对此并无太大的感触。
这些都只是小事一桩,刘天前世也是一个爱旅游的人,对于这些事情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其他人却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在他们的一生中,能进入紫禁城的人,又有几个?
太和殿中,八位阅卷官早已等候多时,乾隆大人还没有现身,考官们都站在案牍后面,殿内已经摆满了数百张卷宗,上面放着笔墨纸砚,还有热茶,数十名太监围着他们,屏住呼吸。
刘天显然也知道了这个时代的规矩,走到前面,对着考官们行了一礼,然后道:“在下刘天,拜见各位前辈。”
八名考官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而是站在一边,大声说道:“举人刘天,第一排第一。”
刘天早就知道了这场考试的规则,所以那些考官们对自己如此冷淡,并不是为了报复自己,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
八名考官并没有站在最前面,因为,他们都是圣上的批阅试卷的人,而领头的人,应该是皇上,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论资排辈的,所以,最有资格的人,才会被选为考官。
八名考官中,有两名考官的品性都是一样的,一名是礼部侍郎,一名是翰林,礼部侍郎的地位要比翰林院高得多,而翰林院虽然地位尊崇,但也只有五品的官职。
然而。在大清,资历和资历是不一样的,翰林院的大学士掌管着翰林院,起草圣旨,发布命令,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里面的人地位极高,是军机大臣中的后备力量,距离军机大臣只有一步之遥。
在座的都是清朝的重臣,乾隆晚年的时候,他们的年纪也都差不多了,年轻气盛的和珅进入军部之后,就开始培养自己的亲信,所以在军机处,他就是最受尊敬的。
这两人中,有一位叫做杨希的老者。
他看了一眼刘天,刘天还很年轻,今年才十八岁,如果是放在十年之前,他肯定会夸赞刘天,但是现在……
刘天投奔和珅。
而和珅,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马屁精,虽然不能说是大清最腐败的人,可也是一天比一天厉害。
杨希收回了视线,淡淡道:“恭喜诸位金榜题名,今日便是殿试,老朽也要多说几句话,现在,我来告诉诸位院试的规矩。”
事实上,这次的殿试是最轻松的一次,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也没有士兵来检查,所以看起来并不是很紧张,反而更像是一群书生在国子监的“明伦堂”。
杨希说着说着,就觉得有些无聊了,他笑了笑,道:“废话不多说,现在就开始考核,所有学生,准备纸笔。”
坐在书桌后的学生们,从笔架上拿起毛笔,准备研磨,却发现墨汁已经磨好,便开始摊开纸张,似乎随时都会落笔。
事实上,他们也只是在装模作样,就算出了题目,大多数人也不会这么快就动笔,最多也就是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
过了一会,一名太监捧着一道旨意走了进来,打开一看,说道:“宫试题目:安定难民,并云:吾在位四十五载,虽不忘圣贤之德,然而,饥民流离……”
策论的题目,一般都是500-1000字,但是无论多少字,都是些虚言,重点是如何安抚流民,这才是正理,换句话说,这次策论的核心,便是要考生们拿出一份安抚流民的方案。
听到题目,学生们有的皱眉,有的欣喜,有的愁眉苦脸,不知道该怎么写。
难民的事情,他们或许听说过,但没有亲身经历过,谁会去想?
难民是什么?
刘天的双眼微眯,其实,这件事情,他心里早有定计。
试题已经在他的手中,为了让刘天百分百了解乾隆的想法,和珅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