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卓的心思

历城五冠庄,在李卓“高唐侯、渤海郡丞”这两重身份的加持下,规模越扩越大。

已经是一个占地十几平方公里,生活八九千人的大庄园。

济水边的大王山一带,还有不少沿河仓房,以及不断扩大的工坊。

五冠庄里,铁匠是占比最高的匠人。

除了程咬金支援的二十多人,其他大部分的工匠,都是柳武海统领的情报部门,趁着匠人躲避徭役的机会,连哄带骗弄来五冠庄的。

他们在炼铁坊制造铁器,铁质农具等。如果有需要,可以马上转为“战时”,生产武器铠甲!

李卓现在的潜势力,已经是山东最大。

上次盘算家底,李卓就颇为自得的想道:

“经过六年的努力,我居然一不小心,成了山东最大的地方豪强,说话比官府还好用……”

五冠庄生活着数千人,暗中控制着五六万人。受五冠庄潜在影响的人,更是难以计数。

此外,李卓用大隋高唐侯的名义作保。把五冠庄周围的田地,用类似农村合作社的形式。以不低于上一年产量的租金,承包下来。

让土“地研究所”指导改善土壤,让“种子研究所”提供优质的种子,让“水利研究所”提供水利机械,让……

经过诸多研究所的精耕细作,这些土地的产量,比去年直接翻了一倍。

那些有了同等收入,却不用种田的农户,都成了李卓作坊里的劳动力。

被澹台明组织起来,进行一些简单却又新颖的产品加工。运往洛阳交给崔明月销售,赚取大笔的钱财,支撑李卓的其他计划。

在只有三万多户十几万人的历城县,李卓用各种轻微手段,影响着整个历城县。无声无息,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但只要有需要,强大的影响力就会体现出来。帮助李卓的五冠庄,实际控制历城县。

李卓在渤海郡也这么操作,只是受限于产量,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柳武海和唐世金领命而去,程咬金和李卓走到院子里谈话,李葭跟在身后记录。

程咬金打量李卓,沉吟道:

“高远,我又问过我手下的那些人,愿意来跟你的我都带来了,你一会儿见一见他们……”

“你上任半年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我相信,渤海郡跟历城县一样,已经被你用无声无息的手段,控制在手里了。”

“整个山东地界,就数你的实力最强。你真打算继续当大隋的官,一直隐藏下去?”

在内黄县的时候,程咬金透露将来不管干啥,都以李卓为主的心思,李卓当时没有明确的态度。

但李卓知道程咬金出自真心,后面就不避讳他。五冠庄的各种事情,都在往来的信件里详细告知。

五冠庄拥有的潜在实力,李卓最清楚,其次是洛阳的崔明月,然后就是程咬金。

李卓有钱有粮,控制影响着数万青壮,暗地里训练数量极多的护卫,打造一些古怪的兵器。

他本身又是渤海郡丞,还把历城县和齐郡官府,渗透得像个筛子一样。

程咬金去洛阳一趟,感受到杨广的迷之自信,各种操作早就让大隋官员离心离德。

见铁匠出身的王薄都敢起兵造反,世家大族也蠢蠢欲动,内心里替李卓可惜:

“这种条件啥也不干,实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有所图谋,就要早做准备……”

李卓明白程咬金的苦心,郑重点头道:

“程大哥放心,等到合适的时机,自然会让一切出现在阳光下……”

大隋立国三十年,还有不少人经过南北朝的乱世,对朝廷朝夕更换不会大惊小怪。

他们在骨子里,对皇帝就少了几分敬畏。

程咬金出身官宦之家,也是这样。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无论秦汉,亦或是魏晋,都是如此。

李卓知道这是乱世的开端,平静的分析道:

“你是东阿县尉,应该知道很多人都快活不下去了,起兵的人会越来越多。”

“群雄并立,结果就是大浪淘沙,只有强者才能够立足。”

“纵观历史,最后夺取天下的人,往往都不是最强,或者最早起兵的人……”

汉高祖起兵前只是泗水亭长,论身份远不及项羽。

起兵之初的实力,也远远不如项羽。

论及战绩,更是和项羽天壤之别。

最终的结果,却是汉高祖战胜项羽,开启四百年的大汉朝。

当今天下纷扰,强者出头自然名扬天下。

但世事难料,谁又知道今天的强者,不是明天败亡者?

能夺取天下的人,必然是强者,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

五冠庄可以早作准备,但现在不用想太远,李卓安抚程咬金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怎么继续观望,风险最小。”

“若是事有不谐,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谋求一个传承十代八代,与国同休的家业……”

程咬金在王伯当家的时候,表示愿意以李卓为主。就是把他自己,定位在功臣辅佐的位置。

李卓说与国同休的家业,他顿时来了精神,好奇的问道:

“高远,真有能够传承十代八代,与国同休的家业?”

与国同休,世代不易的封赏,出现在七八百年之后的大明朝。

但认真说起来,效果并不好。

大明朝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

君王固然努力了,但结果怎么样呢?

在大明的最后阶段,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有几人和大明同休戚?又有多少人背弃了他们的君王?

清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大明朝与国同休的公侯伯们。开城门投降,可是没有丝毫犹豫。

就跟明朝把王爷圈养起来,几乎全部养成草包一样。这些世代不易的公侯们,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全部混吃等死,浪费粮食。还占据国家的公器名位,让有能力的人报国无门。

李卓不喜欢这样的制度,倒是觉得后来的唐朝,在这方面做的不错。

最起码凌烟阁功臣之后,有能力的继承家世,建功立业更上一层楼。

背着谋反罪名的李承乾,他的孙子也能当大唐宰相。

能力不足的渐渐退出权力中心,把位置让出来,享受富贵,泯然众人。

一句话,大唐虽大,不养闲人!